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93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201篇
海洋学   130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1.
上海淤泥质潮滩潮锋作用及其形成机制初步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徐元  王宝灿 《地理研究》1994,13(3):60-68
本文具体讨论了上海淤泥质潮滩的潮锋作用过程,定性给出了潮锋的形成机制,认为潮锋作用及其水体高含沙量现象的本质在于“潮锋带水体水流加速效应”,即,由于潮滩坡面变化平缓的特殊性,涨潮水体前锋沿程存在着一持续时间可达数十分钟的水流加速过程.最后,本文初步探讨了潮锋作用在滩面塑造过程中的地位,并重新定义了潮锋作用的内容.  相似文献   
92.
胡华  顾恒星  俞登荣 《岩土力学》2008,29(3):696-700
实际调查和理论分析表明,软弱岩土具有流变特性,动态载荷作用加速了软弱岩土的流变行为,成为诱发岩土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和主要动力。在测试分析动载作用下淤泥质软土的流变力学特性基础上,建立了动态黏弹塑性流变力学模型和流变方程,推导出动态流变参数计算式;通过测试,分析了动态剪切作用频率、动态剪切应变、淤泥质软土含水率等因素对动态流变参数影响特性。研究结果对揭示动载作用下淤泥质软土动态流变特性与流变参数影响变化规律,探索软弱岩土突发地质灾害的流变动力学机制等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3.
静动力排水固结法处理淤泥软基振动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彰明  林军华 《岩土力学》2008,29(9):2378-2382
对于高含水率、大孔隙比的深厚淤泥地基,在静动力排水固结法处理中,采用组合式高效夯击减震锤(SAAT)等4种不同形状尺寸的典型夯锤,以975~1 125 kN•m单击夯击能夯击,进行场地振动加速度及夯沉量原位对比测试,获得SAAT夯锤与地基土首次接触、回弹和二次作用历时分别为15,80,35 ms,各锤作用下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分别在10 m与5 m距离内急剧降低,得到满足规范(烈度Ⅶ度)安全要求时SAAT及各夯锤夯击综合安全距离为20~30 m,其中SAAT所需安全距离最小。结果表明,采用SAAT可明显提高夯击效率,并可有效地减小对周边环境的振动影响。此外,对该条件下夯击冲击波的传播及衰减规律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94.
动静力排水固结法在淤泥质地基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丽娟  李彰明  韩江 《岩土力学》2009,30(2):567-571
以广州南沙泰山石化仓储区1期淤泥质地基处理工程为背景,介绍了采用动静力排水固结法处理促淤饱和软黏土地基的基本思想和工艺。该工程施工与现场实时监测相结合,利用孔隙水压力、土体分层沉降和载荷试验等检测指标对加固效果进行了监测和检测。工程实践表明,采取动力即低能量“少击多遍”的强夯施工工艺,辅以填土预压和设置竖向塑料排水板的静力方法来加固淤泥质地基,其效果明显,促淤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抗变形性能显著提高,整体加固效果很好,工后各项指标完全达到或超过预期值。  相似文献   
95.
对不同水泥掺加量固化淤泥进行了固结不排水(CU)三轴剪切试验,对固化淤泥的破坏模式和抗剪强度参数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应力-应变曲线随着水泥量增加由理想弹塑性向应变软化型转变;当水泥量为50 kg/m3时,随固结压力的增加应力-应变曲线有理想弹塑性、应变软化和应变硬化三种类型;当水泥量高于100 kg/m3时,试样都呈脆性破坏模式。淤泥经水泥改良后成为一种结构性土,固结压力在小于试样结构屈服应力时对抗压强度影响不大。有效粘聚力随水泥量的增加呈较大的增长趋势,而有效内摩擦角分布在32o~42o,表明水泥固化淤泥的作用主要是提高土颗粒间的胶结,而填充孔隙的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96.
喷锚支护技术在昆明市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喷锚支护已在昆明市深基坑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简述喷锚支护基本原理和施工工艺 ,并针对昆明市区地层特点 ,介绍近期所采用的相应施工措施。  相似文献   
97.
目前,我国湖泊污染问题十分严重,主要是水质污染和淤泥污染,且湖泊测绘资料比较缺少。本文就某湖泊的整治作一阐述,较详细说明水下地形与淤泥厚度测量原理及方法。同时说明湖泊整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98.
龚丕仁  付光强 《探矿工程》2008,35(12):63-65
在成都东部台地区域针对局部范围内的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等土层进行的深层搅拌及CFG桩法基础处理对比试验研究以及施工实践表明,深层搅拌法较CFG桩法更为适宜于处理该地层,其工程成果对四川地区今后类似的深层搅拌施工有着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
基于GIS的淤泥质潮滩侵蚀堆积空间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恒鹏  杨桂山 《地理学报》2001,56(3):278-286
通过野外滩地长期水准详测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GRID和TIN模块产生潮滩高程、坡度、二维剖面、侵蚀与堆积分布图,并获取测点所在位置的高程、坡度和侵蚀量,对获取的数据及空间分布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侵蚀主要发生在-7m以上的岸坡和潮滩,堆积主要出现于广阔的深水岸坡和7部分高滩,侵蚀速率以滩前深槽岸坡最快,年侵蚀率达17.9cm/a,并呈加速趋势,海岸线向陆后退速率为31m/a,侵蚀、堆积的闭合深度约为-9.5m,空间分布表现为自北而南的3个明显分带,即潮滩轻微侵蚀区,滩前深槽岸坡强烈侵蚀区和深水岸坡缓积区,东西向比较,东部,中部侵蚀大于西部。  相似文献   
100.
现行黄河口烂泥形成的动力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桂秋 《海岸工程》1992,11(2):44-52
根据现场测量资料分析,作者获得了如下结论:(1)潮流是烂泥形成的主要动力;(2)余流环流固定了烂泥的位置;(3)絮凝作用加速了烂泥的形成;(4)波浪力更新了烂泥。对于现行河口烂泥形成的动力机制进行了综合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