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8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249篇
海洋学   21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本文通过分析苏浙皖长兴期各沉积相带牙形石产出频率、分异度和种类,认为正常浅海的碳酸盐岩台地和较深水台沟区最适合牙形石动物群生息,并认为由于有两种生态类型的牙形石动物,即洋面浮游型和底栖型,导致了不同相区地层中牙形石属种组合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82.
本文主要报道在滇西保山地区的永德县阿罗田剖面的丁家寨组顶部灰岩层中发现的 Rabeignathus bucaramangus牙形石动物群。该动物群主要由 Rabeignathus bucaramangus (Rabe) ,H omeoiranognathushuecoensis(Ritter) ,Sweetognathus inornathus Ritter,Sweetognathuswhitei(Rhod  相似文献   
83.
自1985年以来,主要在湘西和湘西北地区三条基干剖面采集了总重量逾14t的样品处理了牙形石。证明了时代早于晚寒武世晚期的剐牙形石在地层划分和对比上是有用的。从中寒武统至奥陶系最底部共建立了13个牙形石带。讨论了这些牙形石带与美国西北,加拿大纽芬兰西部以及伊朗地区所建牙形石带的对比问题。自下而上,这13个带为Gapparodus bisulcatus—Westergaardodina brevidens Zone,  相似文献   
84.
藏北羌塘地区地层新资料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新的牙形石化石资料证实在羌塘北部地区有泥盆纪查桑组地层,它是该盆地保存的最古老海相沉积地层,羌塘地区中西部广大地区上侏罗统索瓦组顶部产有丰富的以Virgatosphinctes和Aulacosphinctes两属为主的菊石化石,可初步建立5个菊石组合,其中Berriasella和Blanfordiceras菊石的出现使最高海相层位上延至提塘阶顶部或贝利阿斯阶,而圆笠虫(Orbitolina)、似异卷虫(Heterohelix)出现可能反映有海相白垩纪地层的存在,在晚三叠世肖茶卡组中发现有Epigondolella牙形石动物群,这是我国晚三叠世最高位牙形石带又一产地,首次在双湖比隆组油页岩剖面顶部发现产Harploceras sp.菊石化石的层位,时代属早上托阿尔斯(Toarcian)。解决了这一特殊沉积地层单位长期争论的时代归属问题,并指出它与早侏罗世海侵高峰期全球缺氧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85.
中国已建立的二叠系各阶的[竹蜓]的属带.对中国二叠系生物地层的研究曾起到重要的作用。由于二叠系的[竹蜓]的属带时限都很长,定义不明确和地方性较强,中国二叠系的阶不宜再用[竹蜓]的属带来确定。国际二叠系的主导化石门类是牙形刺,二叠系的3统9阶都是用牙形刺来确定的,而不是用[竹蜓],更不是用[竹蜓]的属带。进一步研究[竹蜓]类各属内的种一级的谱系演化关系,参照牙形刺带确认[竹蜓]的属种的时限,进行不同相区的对比,是今后二叠纪生物地层研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6.
详细研究了广西凭祥剖面下-中二叠统界线(即Guadalupian统底界)附近的牙形石动物群,发现了M.idahoensislamberti-J.nankingensis nankingensis演化系列和M.idahoensis.idahoensis-J.nankingensis gracilis演化系列混生现象.前者与温水型牙形石分子M.siciliensis,M. rustagensis 和 Sweetgnothus subasymmetricus 共生,后者与凉水型牙形石分子M.prolongata和M.phosphoriensis共生.两个演化系列中温水型牙形石分子 J.nankingensis nankingensis 和凉水型牙形石分子J.nankingensisgracilis 首现在同一层位,从而准确地将 Guadalupian 统底界面标定在剖面中的第9-18层之底.在 Guadalupian 统底界附近的一套硅质灰岩标本中同时鉴别出混生的牙形石动物群,这说明在早-中二叠世转换期,来自高纬度区的凉水洋流上涌事件曾经发生并侵入到处于亚热带的扬子板块之中.  相似文献   
87.
辽东半岛南部的太原组属石炭-二叠系(C-P)过渡层,其海相灰岩发育,类、牙形类等海相化石丰富,是东北南部和华北C-P界线研究较为理想的地区。目前国际上以牙形类化石Streptognathodusisolatus的首现为二叠系的底界,该牙形类化石的首现在我国尚难以确定,而以类Pseudoschwagerina(Sphaeroschwagerina)带的底界作为C-P界线已得到更多研究者的支持。与之相对应,辽东半岛南部太原组中上部类可归结为Sphaewoschwagerina-Rugosofusulina(SR)组合带,可作为C-P界线。  相似文献   
88.
藏北申扎地区永珠组中上部发现了Neognathodus牙形石动物群,自下而上划分为Neognathodus cf.symmetricus-N.cf.asymmetricus组合、Neognathodus medadultimus-N.medexultimus-N.roundyi组合、Rhachistognathus sp.A-Neognathodus ultimussp.nov.组合。上述牙形石动物群指示永珠组中上部的时代为晚石炭世巴什基尔阶中期—莫斯科阶晚期。该牙形石动物群与俄罗斯地台区、北美地区和华南地区比较,显示出低分异度和低丰度的特点,表明该地区当时的生态环境并不十分利于牙形石生长,可能是当时该地区处于南半球中高纬度附近、水体温度偏冷所致。  相似文献   
89.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乌什县东南亚科瑞克剖面奥陶系发育,并且该剖面也是塔里木盆地上奥陶统沉积最为齐全的露头剖面之一,尤其是上奥陶统的中—上部发育了许多重要的牙形石属种。本文通过对剖面上灰岩层样品的系统采集和牙形石分析鉴定,将该剖面的奥陶系分为4个牙形石组合和2个牙形石带。自下而上依次为:Serratognathus diversus - Bergstroemognathus extensus 组合 , Protopanderodus calceatus - Periodon aculeatus 组合 ,A phelognathus sp. - Tasmanognathus sp. 组合, Belodina confluens- Phragmodus undatus 组合 , Yaoxianog-nathus neimengguensis 带和 A phelognathus pyramidalis带。其中,上奥陶统上部牙形石的重要属种A. pyramida-lis、A. politus、Y. yaoxianensis 和 A. neimengguensis以及上奥陶统上部的A.pyramidalis带与Y.neimengguensis带是首次在柯坪地层分区发现。这些发现初步解决了塔里木盆地覆盖区与露头区上奥陶统不能进行精细生物地层对比的问题。  相似文献   
90.
海南王下牙老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介绍王下金矿区的地质特征及区内主要矿脉体(V1-1号矿体)特征,同时,对控矿因素和矿床成因作了一定的分析,初步总结了V1-1号矿体在王下牙老北矿段的成矿规律,指明了本矿区的找矿标志及下一步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