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16篇
  免费   1540篇
  国内免费   3267篇
测绘学   398篇
大气科学   193篇
地球物理   825篇
地质学   9089篇
海洋学   446篇
天文学   172篇
综合类   614篇
自然地理   186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348篇
  2022年   330篇
  2021年   389篇
  2020年   332篇
  2019年   392篇
  2018年   327篇
  2017年   348篇
  2016年   361篇
  2015年   409篇
  2014年   606篇
  2013年   449篇
  2012年   521篇
  2011年   568篇
  2010年   429篇
  2009年   410篇
  2008年   393篇
  2007年   363篇
  2006年   370篇
  2005年   323篇
  2004年   270篇
  2003年   270篇
  2002年   266篇
  2001年   238篇
  2000年   242篇
  1999年   229篇
  1998年   245篇
  1997年   261篇
  1996年   211篇
  1995年   243篇
  1994年   247篇
  1993年   236篇
  1992年   254篇
  1991年   224篇
  1990年   206篇
  1989年   194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65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8篇
  1975年   7篇
  1972年   7篇
  1950年   8篇
  1948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为了研究海洋板块内火山的深部电阻率结构及其形成过程,在西太平洋苏达海山进行了海洋大地电磁测量。采用主流数据处理方法SSMT2000进行数据处理,分别对旋转后的实测数据以及根据实测数据得到的两组旋转不变量数据进行一维结构假设下的大地电磁响应测试,对响应最好的YX方向数据进行一维反演,并结合一维正演、地质资料对反演结果进行综合解释。反演结果表明,苏达海山区域地壳厚度为21.5 km左右;较厚的火山碎屑岩层表明苏达海山的构建过程以喷发性的岩浆活动为主,其侵入性的岩浆活动较弱。  相似文献   
992.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石油资源丰富,储层致密,为了查明湖盆致密砂岩储层发育机理,综合利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观察、高压压汞测试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长7段致密油储层特征及其发育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长7段长石含量高,主要发育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以长石粒内溶蚀孔隙和粒间溶蚀孔隙为主,同时晶间微孔和微裂缝较为发育。研究区长7段时期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与滨浅湖沉积环境,水动力较弱,发育砂岩中泥质含量较高。中等强度压实作用及早期的方解石胶结作用使原生孔隙消失殆尽,胶结作用进一步使孔隙减小。由于长石及黏土含量较高,其受溶蚀作用形成溶蚀孔隙,改善储层质量,同时也是研究区长7段致密砂岩储层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993.
为探究长牡蛎在繁殖期间的糖原含量与类胰岛素基因(cgMIP123cgMIP4cgMILP7cgILP)和相关转录调控因子(cgPdx)相对表达量的相关性,自2020年5月至2020年10月采集了山东胶南养殖海区的长牡蛎,测定了血糖含量、糖原含量、条件指数、类胰岛素基因相对表达量及环境因子(酸度、温度、盐度)等数据,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长牡蛎配子排放前后血糖含量和内脏团糖原含量具有显著差异。构建的回归模型可以通过血糖含量和内脏团糖原含量准确判断配子是否已经排放,区分度C-index为0.903,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值为9.06,P>0.05,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可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条件指数与cgMIP123和cgMIP4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具有相关性,R2为0.91,P值为0.0076,极显著相关;内脏团和唇瓣组织的糖原含量与ILPscgPdx相对表达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cgMILP7的相对表达量与内脏团和唇瓣组织的糖原含量呈负相关,cgPdx相对表达量与唇瓣组织的糖原含量呈负相关,cgMIP4cgILP的相对表达量与糖原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4.
珊瑚生物天敌黑皮海绵、长棘海星在世界范围内暴发严重威胁珊瑚礁生态健康,然而目前珊瑚礁领域尚缺乏生物天敌暴发后对珊瑚礁地貌类型影响的定量研究。文章利用太平岛珊瑚生物天敌黑皮海绵、长棘海星2次暴发事件前后,覆盖太平岛2016—2022年的26期Sentinel-2遥感影像,结合高分辨率GF-2 (PMS)遥感影像和卫星遥感影像地理信息系统Google Earth平台中的数据,开展中国南海太平岛珊瑚礁地貌类型遥感影像分类实验,对密集珊瑚沉积区、稀疏珊瑚沉积区、珊瑚丛生区、沙坪、浅礁前斜坡等珊瑚礁地貌类型演变进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结合专家解译知识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分类算法开展的太平岛珊瑚礁地貌类型分类,最高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96.46%和0.94。2)在2种珊瑚生物天敌暴发期间,太平岛的珊瑚礁丛生区、密集珊瑚沉积区、稀疏珊瑚沉积区等珊瑚礁地貌类型面积有显著下降;黑皮海绵暴发后对密集珊瑚沉积区影响最大,其面积减少72.92%;长棘海星暴发后对珊瑚丛生区影响最大,其面积减少59.17%。3) 2016—2022年,太平岛珊瑚礁退...  相似文献   
995.
报道了联合基金项目“面向青海盐湖卤水锂提取过程强化的高性能中空纤维正渗透膜材料的设计研究”的最新进展。研究从吸附/解吸或稀释盐湖卤水出发,采用“纳滤-正渗透膜”耦合工艺纯化和浓缩Li+浓度至3 wt.%用于碳酸锂沉淀。研究重点是制备高渗透分离性能的层层自组装中空纤维纳滤膜和正渗透膜材料。通过基膜孔结构和物化性能与层层自组装纳滤膜性能和界面聚合正渗透膜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及系列技术攻关,已完成四寸中空纤维纳滤膜和正渗透膜的制备,技术指标达到项目指标。项目研究为青海盐湖锂提取提供了核心的分离和浓缩膜材料。  相似文献   
996.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卡拉麦里地区发育大量花岗质岩体,岩性主要为碱长花岗岩,以及少量石英二长岩和二长花岗岩.以上述3种岩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花岗质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25~308 Ma,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  相似文献   
997.
正若不重视地学研究,很难从本质上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下称《办法》)于2013年11月29日经湖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办法》第五条要求有关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水土保持规划,为使规划编制得科学和客观,就务必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现有的研究认为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是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我省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量充沛的特点,它对各地的水土流失的影响是相同的,而地质地貌条件就因地而异,因而地质地貌条件就决定了不同地域的水土流失强弱。  相似文献   
998.
本文以近年来获得的万洋山—诸广山加里东期花岗岩的年龄特征为线索,对年龄数据进行了总结,并与华南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的年龄数据进行对比,认为万洋山—诸广山岩体为华南加里东晚期侵位的S型花岗岩,侵位时限在440-425Ma间,而该期花岗岩的成矿年龄在430-415Ma间,同时指出岩体中发育的浅色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细晶岩脉是重要的找矿线索。并且通过对万洋山—诸广山地区找矿案列的分析,认为该期花岗岩的形成有深部地幔岩浆参与,且该地区具备良好的成矿构造、成矿岩浆岩条件,因此在万洋山—诸广山地区开展W、Sn多金属找矿远景广阔。  相似文献   
999.
娄底     
正批评与问题:项目管理不科学,一个项目几批人审查,存在重复查验的问题。如同一用地项目从初审到验收需测绘3次,从今年起,局党组决定同一用地项目只测绘2次;根据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相关要求,市级选址、陪同省厅选址、中期工程检查、工程竣工验收和行政验收5个阶段市局均需派员参与,参加人员包括局领导和耕保科、财务科、地籍科、监察室、整理中心相关人员,每次派车2辆。从今年起,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市局派员参与阶段由5个减少为3个,仅保留市  相似文献   
1000.
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子北地区延长组长6段油层构造特征、沉积相分布及砂体展布特征,从烃源岩、储层、盖层等方面对长6段油藏成藏条件进行了探讨,并就油藏类型、主控因素及成藏期次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子北地区长6段油藏具有较好的生、储、盖配置关系,主要受沉积微相及储层物性控制;长6段油气主要储存在长61、62、63段河道砂体内,油藏类型主要为岩性圈闭;长6段油藏主控因素有主分流河道、储层物性及其非均质性、原油分布;长6段油层中,油气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呈双峰状,主要在100℃~110℃和130℃~140℃;利用热演化史与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法对油气成藏期次进行判断,长7段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在早白垩世运移并大量聚集至长6段油层组,形成长6段油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