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150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8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根据士地覆盖动态监测的需求,设计了重分类方法,对遥感土地覆盖分类图及坡度分类图进行了分类码的设计和GIS数据建库的讨论,通过信息叠加可以得到所需要的信息,进而可以分析不同土地类型及在不同坡度类型下地类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方法应用于澜沧江梯级电站库区,对1988年、1996年和2000年的土地覆盖资料进行了分析,并通过野外实地调查资料进行验证,得出该区土地覆盖时空变化规律,进而可以为该区人类活动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与产沙机理提供分析依据,表明信息重分类方法在土地覆盖动态变化监测及其他相关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2.
河相关系理论迄今总是应用于冲积河流的研究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尚未应用在非冲积性山地河流的研究中.河相关系理论是否适用于非冲积性河流的研究?该研究选取滇西山地河流,以怒江道街坝、澜沧江旧州和景洪、以及金沙江石鼓4个水文站的历年实测水文资料为基础,探讨了上述4站有水文资料记载时段的历年及多年的流量~河宽、流量~水深、流量~流速关系,揭示其年际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河相关系理论在研究非冲积性河流当中同样存在很好的效果,表明山地非冲积性河流与冲积河流在河道演变中遵循类似的规律.研究区北段从西部的怒江到中部的澜沧江,再到东部的金沙江,其河相关系的年际变化幅度逐渐减小,与它们受到构造抬升的影响减弱相适应.澜沧江河相关系的年际变化在北部相对不明显,在南部则相对显著,这与其南北两段的地貌分异有关,也与中下游的大坝建设等人类活动引起南部河床的冲淤强度的增大有关.系数积及指数和表明,山地河流由于受到基岩边界的影响,其流水断面的调整中河宽、水深和流速之间的协调能力比冲积性河流的小.另外,建立了流水断面宽深比与流量之间的河相关系式,丰富了河相关系的研究内容,并在研究区不同河流、不同河段的流量预测或断面形态预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3.
论澜沧江下游地区外向型热区工业的发展与布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盛和 《热带地理》2000,20(2):88-92
分析论证了澜沧江下游地区发展外向型热区工业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认为在建设中的老缅泰国际经济合作区的宏观背景下,澜沧江下游地区应充分利用其独特而又丰富的热区生物资源和显著的边疆优势,发现和建立一个以糖、茶、橡胶、南药与香料、林等热区资源加工基地为主体,进出口加工为指向,地域功能分工明确的外币型热区工业体系,以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4.
GIS支持下的澜沧江流域云南段土壤侵蚀空间分析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利用ArcView3.2和ARC/INF08.1软件,通过图层叠加、统计分析和缓冲区分析等,提取西南纵向岭谷区澜沧江流域云南段的不同类型和强度的土壤侵蚀与地形坡度、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现状、土壤类型和分布、大雨日数以及河流、道路两侧的缓冲区等的相应数据,计算出土壤侵蚀综合度。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坡度等级中,15°25°坡度上的土壤侵蚀最强,其次为8°15°坡地和4°8°坡地;>25°坡地上则较小;不同用地类型的土壤侵蚀程度不同,总体上,旱耕坡地的土壤侵蚀较草地严重,而草地又较林地严重;在各种土壤类型中,黄壤和石灰土的土壤侵蚀最为突出,其次为红壤、黄棕壤和南方水稻土等;河流两侧和道路两侧的土壤侵蚀都较整个流域要严重,而河流两侧又略重于道路两侧;当多年平均大雨日数小于20日时,土壤侵蚀程度基本上随大雨日数的增加而增加;当大雨日数大于20日时,土壤侵蚀程度反而较小,原因在于前期大雨冲刷侵蚀,带走了地表的疏松物质。研究结果可为有针对性地防治水土流失、减少河流泥沙和水库淤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5.
刘松楠  汪君 《大气科学学报》2020,43(6):1031-1041
根据DELWARE温度和降水数据、GLDAS蒸散发数据和湄公河干流9个水文站的实测径流,采用回归分析、均值T检验和低通滤波,分析了该流域气候和径流在1950-2017年间的变化情况,经分析表明流域内气候和径流在研究时段内有较大变化,而且在不同的月份呈现不同的变化特征。流域年平均温度整体呈增加趋势,2008年后的平均温度相对2008年前平均温度有显著增加;流域年平均降水的变化幅度不大;流域平均蒸散发在12月-次年2月呈下降趋势,其他月份呈增加趋势,2008-2017年月平均蒸散发与1950-2007年月平均蒸散发相比大幅提升,尤其是在6-10月;湄公河流域年径流没有显著变化,但径流在12月-次年4月呈上升趋势,7-10月呈下降趋势,其中,上升趋势比下降趋势显著,1-4月径流上升趋势在2008年之后更为显著;最小径流在2008年后有显著增加趋势,最大径流在2008年后呈下降趋势;年流量逆转次数自20世纪90年代起有明显升高趋势。通过比较温度、降水、蒸散发和径流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径流在2008年后变化趋势和气候自然变化关系不显著,但可能跟大坝蓄水能力显著提高等人为活动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76.
基于MODIS-NDVI数据分析澜沧江流域生长季植被NDVI时空特征和变化趋势,结合地形数据、气象站点数据和植被类型数据,利用趋势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法研究植被NDVI变化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2000-2017年澜沧江流域生长季植被NDVI均值为0.592,整体呈现出由西北向东南波动增加趋势,增长速率为0.09%/10年;2) 2000-2017年澜沧江流域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呈下降趋势,植被NDVII总体与平均气温的相关性高于累积降水量;3)澜沧江流域生长季植被NDVI驱动因子分析表明,气候驱动中以气温降水联合驱动为主,流域植被NDVI变化整体为非气候驱动。  相似文献   
77.
魏君奇  王晓地  庄晓  刘云华 《岩石学报》2008,24(6):1297-1301
白济汛镁铁-超镁铁岩由吉岔蛇纹岩和俄咱辉长岩岩块组成,属澜沧江缝合带中的蛇绿岩块体.锆石SHRIMPU-Pb年龄测定表明,吉岔蛇纹岩(>297Na)和俄咱辉长岩(303Ma)与金沙江缝合带中蛇绿岩的形成时间(300~294Ma)一致.说明金沙江缝合带和澜沧江缝带中的蛇绿岩,同为三江地区古特提斯洋盆扩张期形成的洋壳残片.  相似文献   
78.
韦诚  戚学祥  常裕林  吉风宝  张诗启 《地质学报》2016,90(11):3192-3214
三叠纪忙怀组、小定西组火山岩是澜沧江构造带中南段火山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澜沧江古特提斯缝合带构造演化的产物。本文报道了小定西组巨厚玄武岩中安山岩和流纹岩夹层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锆石LA-ICP-MS年代学及Lu-Hf同位素特征。流纹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小定西组火山岩形成于230Ma。安山岩为高Al2O3的高钾钙碱性岩类,其较强的Nb、Sr和Ti负异常、较弱的Eu负异常、较低的Mg#、(La/Yb)N比值和Cr、Ni含量等特征与小定西组高铝玄武岩极为相似,说明安山岩岩浆与玄武岩岩浆来源相同或相似,是交代地幔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玄武岩浆熔离分异的产物。流纹岩的过铝质特征,强烈Ba、Nb、Ta、Sr、P、Eu和Ti的负异常,与芒怀组流纹岩和临沧花岗岩极为相似,Nb/Ta、Th/Ce和Th/U比值与大陆地壳一致,以及εHf(t)值为-11.6~+9.6,峰值分布于-6.0~+2.0之间,对应的地壳模式年龄(tDM2)为658~1990Ma,大部分集中在1100~1600Ma范围内,反映其岩浆来源于中上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并加入少量幔源组分的混合岩浆。小定西组玄武岩夹层中的安山岩和流纹岩都具有Rb、Ba、Th、U富集和Nb、Ta和Ti亏损,在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上分布于陆缘弧或同碰撞岩浆岩区的特征。结合该区早三叠世地层缺失、晚三叠世磨拉石建造不整合覆盖在下伏地层之上,以及高压变质带的存在等分析认为澜沧江构造带中南段火山岩带中生代火山岩形成于同碰撞环境。在保山地块与印支地块碰撞过程中,交代地幔楔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基性岩浆在上升过程中诱发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酸性岩浆,下部基性和上部酸性两个岩浆房的岩浆间歇式喷发,形成下部以酸性火山岩为主(芒怀组),上部以基性火山岩为主(小定西组)的"双峰式"中三叠世火山岩带。  相似文献   
79.
岳彩亚  党亚民  杨强  李超 《测绘科学》2016,41(12):101-105
针对川滇地区地震活动频繁的现状,该文首先对1998—2008年和2008—2015年该地区两期GNSS连续观测数据进行解算(时间节点为汶川地震);然后结合前人对川滇区域棱形块体的划分方案,基于欧拉矢量计算方法求出各块体的欧拉矢量以及旋转极经度、旋转极纬度、旋转角速度,并通过反欧拉矢量方法反演出鲜水河-小江断裂带和龙门山断裂带的错动趋势变化。结果表明:汶川地震造成两条断裂带在错动方向和错动速率方面均有变化,并且主要集中在川滇区域北部和西部的断裂带上。  相似文献   
80.
为提升变化环境下澜沧江-湄公河(简称澜湄)流经国对干旱的抵御能力, 亟需对流域未来干旱趋势进行科学研判。本研究选取了CMIP6的5个GCM模式, 使用3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典型浓度路径组合情景下的驱动数据, 采用分布式水文模型CREST-Snow, 预估了2020—2050年澜湄径流演变和气象、水文干旱发展趋势, 量化了澜沧江梯级水库调度对未来径流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 2020—2050年, 澜湄流域整体呈湿润趋势, 但极端干湿事件发生频率增加, 其中2020—2029年干旱频发, 2030—2050年更偏湿润, 老挝、泰国2020—2050年干旱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比流域内其他国家更高; 澜沧江梯级水库可有效提升下游干季径流量, 增幅从上游(99%)至下游(68%)递减, 在缓解湄公河干季旱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未来有待进一步加强澜湄水资源合作, 优化水库调度方式, 促进澜湄流经国水旱灾害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