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1篇
  免费   386篇
  国内免费   510篇
测绘学   266篇
大气科学   121篇
地球物理   369篇
地质学   1416篇
海洋学   216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228篇
自然地理   119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1958年   3篇
  1948年   2篇
  1946年   2篇
  194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与锡矿有关的花岗岩成因一直是地学界关注的焦点。来利山花岗岩位于云南省腾冲—梁河地区(花岗岩带上),构造上属于腾梁花岗岩带。该花岗岩带总体呈北北东向带状展布,构成冈底斯的南延部分。来利山岩体主要由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中粗粒黑云母正长花岗岩组成。本次工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来利山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获得二长花岗岩(14L-4)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52.34±0.68)Ma(MSWD=1.4,n=26)。地球化学数据显示二长花岗岩相对富铝(Al2O3=14.70%~15.27%)、碱(K2O+Na2O=8.07%~8.50%)、钙(Ca O=1.64%~2.56%)、REE、Ba。铝饱和度(A/CNK)为0.97~1.12,平均为1.04,属偏铝质到弱过铝质岩石。正长花岗岩相对富硅(Si O2=74.57%~76.69%)、Rb,强烈亏损Ba、Sr、P、Ti、Eu,铝饱和度(A/CNK)为1.05~1.18,平均为1.09,属弱过铝质岩石。两类花岗岩系同源岩浆于不同阶段侵位形成,二者在矿物学、地球化学、年代学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演化关系,均显示S型花岗岩的特征。其形成与印度大陆和亚洲大陆碰撞过程中地壳物质部分熔融有关。  相似文献   
992.
湘西北保靖地区志留系小河坝组主要发育一套砂、泥质沉积。探井岩心观察发现,小河坝组部分层位具有震积岩的典型特征——阶梯状微断层、串珠状构造、球-枕状构造、重荷模和火焰状构造、液化粉砂岩脉、液化卷曲变形构造、震裂缝和角砾状构造等。通过对区内保参1井、保参2井和保参3井纵向震积岩特征的统计,共识别出74层古地震层,根据地震幕的概念,总结出小河坝组地震幕。从3口探井间的横向对比可以看出,大部分地震幕主要集中在小河坝组的2段地层中,从而划分出小河坝期2次地震活跃期和3次平静期。分析了震积岩特征与地震强度和震中距离的关系,结合大地构造背景综合研究发现,该区震积岩的发育受保靖—慈利断裂带构造演化所控制。研究结果对恢复研究区构造背景、地层对比与储层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3.
邹涛  张华  于靖 《海洋科学》2017,41(5):117-126
基于2013年7月、9月小清河口及9月小清河下游河道分段营养盐数据,采用LOICZ及改进的muddy LOICZ生物地球化学收支模型,分析了小清河口及下游河道分区域的水体存留时间和营养盐收支。结果表明,小清河口夏、秋季水体存留时间分别为0.67 d和3.09 d,夏、秋季DIP平均收支分别为–2.96×103、–1.72×103 mol/d,夏、秋季DIN平均收支分别为–1.55×106、–0.77×106 mol/d。进一步分析表明,河口生产力旺盛,存在净生产过程,成为氮磷的汇,且磷汇通量要远远小于氮汇,存在强烈的反硝化反应的脱氮过程,说明该河口的低氧问题需得到进一步重视。不同的河道区域其生产力水平、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硝化作用等强度等均有所不同,且在羊口镇附近有大量支流和生活排污进入,小清河下游流域的综合治理不能单一全篇而论,而应该针对不同的河道区域特点进行分别治理。需要注意的是,LOICZ模型为箱式模型,忽略物理过程的作用以及更详细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994.
采用温室大棚内露地种植的方式,研究了叶面喷施海藻提取液对小油菜和韭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提取液能一定程度上促进小油菜和韭菜生长发育,提高小油菜和韭菜的产量,改善小油菜和韭菜的品质,其中海藻提取液稀释200倍处理对小油菜的增产效果最明显,稀释400倍处理对韭菜的增产效果最明显,可明显提高其光合色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维生素c含量。  相似文献   
995.
东昆仑造山带早中生代幔源岩浆事件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亚磊 《地质与勘探》2017,53(5):855-866
东昆仑造山带早中生代幔源岩浆底侵不仅为花岗岩类的广泛发育提供了能量和物质基础,也为厘定区域构造环境提供了新的约束。本文对区域上发育的小尖山岩体、拉陵高里沟脑2、3号岩体开展了精确的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并与区域上镁铁质岩体做了对比。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小尖山岩体磁黄铁矿化辉长岩锆石~(206)Pb/~(238)U-~(207)Pb/~(235)U谐和年龄为247.1±1.1Ma,与前人获得的中细粒辉长岩年龄相差20Ma,暗示该岩体为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拉陵高里沟脑2号和3号岩体辉长岩锆石~(206)Pb/~(238)U-~(207)Pb/~(235)U谐和年龄分别为(244.9±1.6)Ma和(238.4±4.1)Ma,二者年龄在测试误差范围内一致,为同期岩浆作用的产物。结合区域上已知镁铁质岩体的形成时代及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早中生代幔源岩浆形成于后碰撞伸展环境,活动时限为251~221Ma。该期幔源岩浆与地壳物质发生了广泛的物质与能量交换,是今后该区铜镍矿勘查的重要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996.
滇西勐库退变质榴辉岩的P-T-t轨迹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滇西双江县勐库地区的退变质榴辉岩经历了多期退变质作用的改造,早期的平衡共生矿物组合难觅踪迹。应用传统的石榴石-单斜辉石(GC)温度计、石榴石-单斜辉石-多硅白云母(GCP)压力计进行变质作用的PT条件估算存在许多不确定性。本文应用魏春景等(2009)依据MORB成分计算的PT视剖面图上多硅白云母、石榴石、绿辉石的成分随体系中PT条件的变化情况,估算了进变质的P=2.00~2.30GPa,T=420~460℃,相当于硬柱石蓝片岩相—硬柱石-蓝闪石榴辉岩相;峰期变质的P=3.35~4.46GPa,T=530~610℃,相当于硬柱石榴辉岩相;早期退变质的P=2.00~2.50GPa,T=470~540℃,相当于硬柱石-蓝闪石榴辉岩相;中期退变质的P=0.95~1.43GPa,T=700~750℃,相当于角闪石榴辉岩相-高压麻粒岩相。晚期退变质作用以出现大量的闪石类矿物为特征,可划分为3个阶段,并显示了持续的降温、降压过程。结合区域地壳演化进程,本文详细讨论了上述P-T-t轨迹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997.
阐述了小回线瞬变场法探测的几个问题:在地电断面一定的情况下,瞬变电磁(TEM)场的理论扩散深度仅取决于时间;模拟不同大小回线发射电流相同时,其激励的地下电场峰值到达某一深度的时间相同,只是强度不同;经过推导与计算,显示小回线中心的感生电动势比预想的大,按大回线公式计算小回线观测结果的转换视电阻率会大大缩小;列举了几个小回线TEM法实际探测结果。从理论与实际结合上展示小中心回线TEM法的探测能力。   相似文献   
998.
东西南北     
《国土资源》2010,(6):60-61
北京 6月底小煤矿终结千年采煤史 日前,从北京市安监局了解到,今年6月底,全市小煤矿关闭工作将全部完成,北京将彻底向延续近千年的小煤矿采煤史告别。  相似文献   
999.
地震带划分方案对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四川及邻区的地震构造背景、地震活动特征等,相对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01)》采用的大尺度地震带划分方案("大带方案"),在较小尺度上划分出了川滇块体地震带、甘南川北地震带、四川盆地地震带("小带方案").采用相同的原则和方法,分别统计得出了"大带方案"、"小带方案"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对比分析表明,在同一地区,不同的地震带划分方案将得到代表不同地震活动水平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大尺度地震带划分方案很可能低估高震级档地震的年发生率.采用小尺度的地震带划分方案,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区域的地震活动的水平,较好体现控制建筑物抗倒塌的地震作用的水平,有利于编制更为真实、安全的抗倒塌区划图.  相似文献   
1000.
小墨山岩体侵位于中元古代冷家溪群中,由两期侵人体组成,早期为粗中粒-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末期为细粒黑(二)云母二长花岗岩。通过锆石SHRIMPU—Pb法测得岩体侵位年龄为122.5±2.1Ma(20),MSWD=1.9,成岩时代为早白垩世。主元素中,SiO2变化于67.20%~75.16%,K20含量高,且K2O〉Na2O,K2O/Na2O为1.16~1.72;ASI值变化于0.96~1.10之间,平均1.02,属准铝质-微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Rb/Sr=0.27~15.13;Nb/Ta=15.9~17.1,为锶和铌亏损型。EREE总体较高,重稀土含量相对较高,轻重稀土分馏稍弱,∑Ce/∑Y为0.49~6.18,(La/Yb)。为0.66~15.54。有较高的εNd(t),为-6.8~-8.7;T2DM相对较小(1.47~1.62Ga)。综合研究表明,小墨山花岗岩石为壳源型富黑云母过铝花岗岩类(CPG),其成因应为下地壳物质和上地壳物质混合而成,与花岗岩底侵作用或注入地壳中的幔源岩浆有关,形成的构造背景为陆内挤压造山向非造山转换的后造山拉张环境,是在紧随侏罗纪挤压造山运动之后的构造松驰和拉张减薄条件下所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