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钟玮  田伟秀  唐璇 《城市地质》2019,14(2):111-116
以古地貌认识为指导,克服钻井少的特点,应用landmark地震地质解释平台,从平面和剖面两个角度开展了地震相分析,以进一步明确该区远岸湖底扇沉积的地震相特征、扇体的延伸距离及波及范围,为今后该区的井位部署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研究表明,在剖面上,横切物源方向能识别出强振幅、中频、低连续性的杂乱反射结构,代表了水动力不稳定的高能环境,是湖底扇、重力滑动或构造变动的标志之一,而在顺物源方向能识别出规模较小的叠瓦型前积反射构造,前积层倾角十分平缓,代表了该区发育小型沟道;在平面上,提取了均方根振幅、总能量及瞬时频率等地震属性,反映了该区砂体平面上的展布特征及岩性的变化规律,与上述地震剖面特征综合判断,该区沙一下段在张北断层及歧东断层下降盘处发育4个湖底扇体,主要发育中扇辫状沟道及外扇席状砂微相,向西北方向展布,与北部沧县物源砂体交互。  相似文献   
32.
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结合岩芯、测井和地震资料,识别辽河西部凹陷欢喜岭地区各级层序界面,建立地层层序格架,探讨地层格架下沉积相类型、演化规律以及平面展布,并就有利沉积相带分布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从钻测井资料看出,层序界面识别标志主要为岩性和颜色发生突变,沉积相类型发生突变,电性特征发生明显变化等;将欢喜岭地区沙河街组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12个四级层序;沙河街组三段发育扇三角洲、湖底扇和湖泊相等沉积相类型,其中,上亚段扇三角洲发育,中亚段广泛发育湖底扇相沉积,下亚段以深湖、滨浅湖相为主,斜坡边缘发育扇三角洲沉积;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湖底扇相和下亚段扇三角洲相的储集物性最好,为有利沉积相带。  相似文献   
33.
陆相浊流沉积体系与油气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描述了陆相浊流沉积体系的概念及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沉积特征、储集性能、识别标志,其目的是提供一个概念格架,指导应用物探资料对陆相浊流沉积进行识别、解释和工业制图。  相似文献   
34.
根据对钻井、岩心观察和分析化验所取得的资料研究兴北地区沙河街组沉积特征,以查明有利油气聚集相带。此外,还提出了沉积模式和油气形成机制,分析了有利油气储集条件。最后通过分析研究部署了兴604 滚动探井,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5.
在充分利用岩芯、录井、测井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总结辽河西部凹陷欢喜岭地区沙河街组的沉积相类型,首次提出运用相对单因素综合作图法来绘制各沉积时期的沉积相平面图,综合探讨了沙河街组的沉积特征及空间沉积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欢喜岭地区沙河街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相、湖底扇相、滨浅湖相和半深湖—深湖相4种沉积相类型;扇三角洲砂体为欢喜岭地区主要的储集砂体,在沙河街组沉积时期持续发育,主要发育于盆地缓坡部位;湖底扇主要发育在SQ3和SQ4沉积时期,主要分布在广阔的半深湖—深湖环境内;相对单因素综合作图法可以弥补传统的沉积相作图方法精度低的不足;沙河街组的沉积相垂向演化的旋回性明显,自下而上分为两个水进旋回,分别为SQ2~SQ5沉积时期和SQ6、SQ7沉积时期;每个水进旋回初期,盆地构造活动相对较弱,水体较浅,扇三角洲沉积广泛发育,湖底扇沉积规模较小;每个水进旋回中后期,盆地构造活动强度大,湖盆水体加深,扇三角洲规模减小,而湖底扇沉积规模明显扩大,形成非常有利的储集砂体,在研究区广泛发育,是研究区深层勘探的有利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36.
辽河西部凹陷双台子构造带E2s3发育重力流沉积,沉积相类型为湖底扇中扇和外扇,同沉积断层和古地貌是控制沉积的主要因素。论文描述了同沉积断层和古地貌的展布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沉积相主控因素的研究工作。建立了“沟道控砂,坡度控形,物源控供给”的沉积模式:辫状沟道沉积分布在受同沉积断层和古地貌的联合控制的古沟道内。古地貌坡度小,辫状沟道沉积向盆地中心搬运的距离长,沟道弯曲度大,沉积分异作用更加明显,盆地内主要以砂岩与泥岩互层为特征(双南)。古地形坡度大,辫状沟道沉积向盆地中心搬运距离短,沟道弯曲度小,沉积分异作用差,盆地内主要以厚层砂岩和薄层泥岩组合为特征(双台子)。双台子和双南具有不同的物源,两个地区在同一层序内具有不同的砂体叠置样式。双南和双台子沉积作用机制上的不同,导致了二者在沉积相带展布、砂体叠置样式等方面的差异。对储集体而言,双台子比双南具有更有利的沉积相带。  相似文献   
37.
南阳地区泌阳凹陷沉积相展布与油气勘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地震、测井、岩心资料,根据沉积构造、岩性剖面结构、砂体厚度确定了泌阳凹陷毕店地区古近系核桃园组三段沉积相类型;借助新的地震反演方法追踪三维数据体中的薄储层,在解释追踪基础上,得到核三段等时单砂层(或小层)厚度变化图,并编制了沉积相分布图。结果表明这里以广泛发育的浊积扇、滑塌扇等浊流沉积为特色,呈现出"南北部浊积扇夹中部深湖相"的沉积格局;早期富浊积砂、晚期富深水泥的沉积演化反映了湖平面的上升过程。基于有利的沉积相带,预测并评价了隐蔽圈闭,为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8.
杨有星  金振奎 《现代地质》2012,26(2):355-362
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分析地震剖面响应特征、测井曲线组合形态和岩心沉积构造,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特点、重矿物及砂岩岩屑成分平面分布特征,研究认为港中地区沙三段发育两期完整的湖底扇沉积,每期湖底扇自下向上表现为正旋回沉积序列,扇面积为30~50 km2。湖底扇可进一步划分为4种亚相和7种沉积微相类型,其中中扇是湖底扇的主体部分,面积为15~20 km2。沙三段湖底扇的砂体并不只是由重力流成因形成的,在沉积作用前期,主要受重力作用控制,但在沉积作用后期,受牵引流和重力流双重作用控制。湖底扇物源主要来自研究区西缘的港西凸起。砂体总体呈朵叶状分布,为多期砂体叠置,在朵叶内部,中扇辫状水道砂体的物性最好,砂体顶底常被深黑色的泥岩所包围,具备非常好的油气富集条件。在港中地区沙三段中油组末期、沙三段上油组末期存在区域性或局部侵蚀界面,容易形成地层不整合油气藏;沙三段两期湖底扇沉积面积大,辫状水道较发育,并受后期构造活动发生变化,水道砂体尖灭在暗色泥岩之中,容易形成砂岩透镜体和砂岩上倾尖灭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39.
酒泉盆地青西凹陷下沟组高分辨率层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应用Cross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技术方法,对酒西坳陷青西凹陷下沟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从中划分为2个长期和5个中期数十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分析了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结构、叠加样式、分布模式,及其与储集砂体的发育关系,探讨了地层格架中生、储、盖组合和有利储集相带和铁白云石—钠长石质喷流岩的平面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40.
利用成熟探区翔实的岩芯、录井和测井等资料,研究了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曙二区大凌河油层湖底扇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研究表明,大凌河油层湖底扇具有较为发育的水道体系(主沟道或辫状沟道),平面上相带展布、扇体的分布面积、砂体延伸方向和分布模式受水道及古地貌变化的控制。水道体系及其控制的沉积体呈顺源、带状展布。主沟道向前延伸逐渐变为规模较大的辫状沟道沉积,两侧发育辫状沟道侧缘,呈条带-舌形展布,向湖方向逐渐演变为多支小型末端辫状沟道沉积。湖底扇内部平面微相序列表现为“主沟道→主沟道堤→深湖泥”或“辫状沟道→辫状沟道侧缘→辫状沟道间(或末梢)→深湖泥”的变化特征。每支辫状沟道控制形成的带状沉积体间均为明显深湖-半深湖泥岩沉积分割,呈带状-舌状沉积体向湖盆中心延伸较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