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19篇
  免费   2516篇
  国内免费   2728篇
测绘学   247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1355篇
地质学   10855篇
海洋学   3432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629篇
自然地理   575篇
  2024年   111篇
  2023年   384篇
  2022年   529篇
  2021年   563篇
  2020年   469篇
  2019年   469篇
  2018年   360篇
  2017年   382篇
  2016年   394篇
  2015年   466篇
  2014年   693篇
  2013年   568篇
  2012年   681篇
  2011年   728篇
  2010年   601篇
  2009年   629篇
  2008年   604篇
  2007年   555篇
  2006年   541篇
  2005年   560篇
  2004年   542篇
  2003年   534篇
  2002年   458篇
  2001年   565篇
  2000年   517篇
  1999年   511篇
  1998年   449篇
  1997年   433篇
  1996年   467篇
  1995年   388篇
  1994年   369篇
  1993年   308篇
  1992年   324篇
  1991年   299篇
  1990年   259篇
  1989年   198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4年   3篇
  1954年   6篇
  1950年   4篇
  1948年   4篇
  194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邦蒂海沟是新西兰陆缘东部的一个晚白垩世夭折裂谷,于南太平洋现代海底扩张初期形成.该海沟向西与新西兰南岛陆壳、向北与查塔姆海岭、向南与坎贝尔海台相邻.同周围的大陆腹地一样,海沟内的沉积物为白垩纪裂谷充填物.其后为下蚀的白垩纪末期至早第三纪海相沉积和早第三纪至晚第三纪深海生物相沉积。  相似文献   
52.
南海中部海区表层沉积物中火山碎屑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3.
54.
火山渣丘,是火山区内的一种特殊的地质现象,以前地其成因国内外尚无详细探讨和描述,有的学者曾经统称为副火山。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对这一结论提出新的见解,认为火山渣丘的形成是一复杂的地质现象,其成因具有多元性。这对探讨火山喷发规律,对火山地质地貌的准确描述与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5.
青藏高原腹地湖泊沉积对第四纪晚期古季风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青藏高原腹地的综合科学考察和对中心钻孔岩芯剖面的最新研究,用层序地层学与年代地层学和气候地层学相结合的方法,分辨出可可西里地区湖泊沉积记录(孔深7.25 m)的第四纪晚期距今3万余年以来的古气候变化,沉积物磁化率等因子综合表征的高原古季风变化是波动发展的,发生在仙女木期地质环境事件中的季风活动具有强烈暴发的特点,是高原季风发展中的突变事件,而且地表热点效应对其起到了激发作用。综合分析的研究成果表明,它的变化频谱与激变因子及其运行机制是伴随着青藏高原地质效应的演变而发展的,为研究第四纪冰消期以来的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56.
密坑山锡矿田位于江西省会昌县西南约40km处。该区为一晚中生代破火山,火山岩为上侏罗统鸡笼嶂组流纹质凝灰熔岩及火山碎屑岩,火山口周围环状及放射状断裂发育,火山口中心为浅成相的密坑山似斑状钾长花岗岩中央岩株侵入体所充填。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该岩体与流纹质凝灰熔岩的内外接触带相继发现了岩背、淘锡坝、苦竹岽、矿背、上湾等一批大、中型锡多金属矿床或矿点,表明这一岩体对成矿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57.
On the Kuril Islands there are 85 volcanoes, 39 of which are active. Hot springs and mud pots are wide spread in this area and have significant inputs 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surrounding surface waters and environment. We present results of trace elements as well as data on H, O, S, and He isotope ratios for hydrothermal systems of the Mendeleev Volcano (Kunashir Island) and surrounding surface waters. Water and gas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springs and holes as well as creeks and the Lesnaya River. Among the thermal water types, three main groups can be distinguished. The first group includes the waters, in which SO4^- ion predominant. The water temperature on the surface reaches 97℃, and TDS varies from a few g/L to 7 g/L. These waters are acid to superacid with pH values ranging 0.6 to 2.3. The second group is sodium-chloride waters. A maximum TDS is 14.2 g/L. The waters are neutral or alkaline; pH varies from 6.9 to 8.2. The third group is the sodium-chloride-sulfate-bicarbonate water. The Stolbovskie springs, located in the periphery of the Mendeleev Volcano are representative of this type. The pH of these waters is close to neutral. TDS is 1.9 g/L. They are rather the derivatives of sodium-chloride waters arisen from dilution of them by subsurface waters. The Kuslyi Creek and Lesnaya River are located near the Mendeleev Volcano. The most acid springs discharge into the Kislyi Creek as a result pH of this creek being 2.5, and contents of most elements rather high. For example, the contents of dissolved solids of Si, Fe, Al, Mn, Zn, in waters of the Kislaya Creek are 22.1, 8.1, 6.2, 1.29, and 0.28 mg/L, and correspondently. The water of the Lesnaya River, (Before the Kislyi Creek, pH is about 8 with TDS 102 mg/L, but after the Kuslyi Creek, pH decreases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chemical elements increase. Debit of the Kislayi Creek in summer season is about 370 L/sec. It means that every day only this small creek inputs in the Lesnay River about 706 kg of Si;  相似文献   
58.
以中国科学院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小流域为例,研究不同土壤侵蚀沉积地段(斜坡和沟谷不同部位)的土壤结构特征,以了解侵蚀沉积对土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植被覆盖较好的坡体顶部,土壤侵蚀较弱,团聚度达到30.1%,MWD变化为3.4mm,土壤结构良好;沟谷底部由于沉积而有较多细土物质并具有适宜的水分条件,有利于土壤团聚体的形成,结构状况亦较好,团聚度达到50.3%,结构保持率为35.4%;而坡腰侵蚀较严重,团聚度仅为13.6%,结构保持率为14.1%,土壤结构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59.
钱文群 《地理教学》2006,(12):20-21
在波澜起伏的教改浪潮中,我尝试开设了“地震与火山”这堂公开课。在备课过程中查寻整理资料、制作修改课件、设计创立课堂流程,自然化了不少心思,然而作为教师的我,在这一过程中所学到的远不止课程本身或其所涉及到的相关领域知识、能力。几次“模拟演习”师生都能按事先设计好的环节逐一展开,当时我感到自然、流畅、顺利,然而在有众多领导、专家、教师在场的公开课堂上,学生、课堂带给我的却是另外一种东西,那是一种感动、一种启示,甚至是一种震撼。课后我及时与学生交流沟通,我想用字表达一下几个方面的感想与启示。  相似文献   
60.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通过对钻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在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下白垩统中识别出1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二级层序)SSC1和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三级层序):LSC1,LSC2,LSC3,LSC4,LSC5,分析了各旋回的发育特征。识别出五种类型的沉积体系:滨浅湖近岸水下扇、较深水湖浊积扇、滨浅湖扇三角洲、滨浅湖辫状河三角洲和河流沉积体系,并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分析了各基准面旋回的沉积体系构成和储层砂体的发育情况。综合分析生、诸、盖条件后认为,在垂向上,LSC3旋回为本区最有利的储集层段,在平面上,本区的油气勘探应主要寻找宝饶构造带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主要储层砂体类型为前缘分流水道砂和前缘席状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