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基于流动性视角的第二居所旅游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二居所产生于后现代城市的多元居住与流动性环境中,在目的地城市中创造了新的居住空间与物质景观。作为现代性演进中更大的流动性生活的代表,它深刻影响着迁移者的行动、地方依恋与身份感知,引导城市社会、文化、环境、空间结构发生变革。基于流动性的研究框架,文章综述了第二居所与第二居所旅游的研究概况,从流入地、流出地、旅游通道、宏观环境4 个空间范畴概括了国内外第二居所旅游研究的现有成果与框架模型。第二居所研究存在概念定义模糊、国家专项统计缺失、研究对象可进入性差、国际横向比较困难等问题。在城市化与现代性交错发生、城市空间快速变革的背景下,对于消费导向的流动性及第二居所旅游的研究需要更深层次的拓展。  相似文献   
62.
北京市居民居住满意度感知与行为意向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湛东升  孟斌  张文忠 《地理研究》2014,33(2):336-348
提高居民居住满意度是促进宜居城市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传统研究多关注客观物质设施建设,而忽略居民居住需求的实际感知,对转型期中国大城市居民居住满意度影响机制与行为意向研究还相对薄弱。选取北京市不同类型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2012年居住满意度感知评价调查数据,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构建了“居住满意度-居住流动性意向”概念模型,重点探讨转型期北京市居民居住满意度感知因素及其与居住流动性意向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北京市居民居住满意度感知评价主要由居住环境、住房条件、配套设施和交通出行四个维度构成,且各维度的影响效应呈现出住房条件>居住环境>配套设施>交通出行的递减趋势。居住满意度对居住流动性意向具有显著地负面感知效应。另外,居民社会经济属性特征也对居住满意度感知评价和居住流动性意向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为深入了解转型期北京市居民居住环境需求与偏好提供较好的实证案例,同时对指导居住区开发和宜居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3.
湖相致密油资源地球化学评价技术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相致密油或页岩油资源量和可采性评价关键问题:一是在什么地方;二是有多少;三是有多少可采出。本文讨论了解决这3个问题的关键性地质技术和理论。湖相致密油勘探层空间分布识别的关键是高有机丰度源岩层段和含油夹层精细识别。利用源岩测井地球化学评价技术可识别出湖相地层中不同w(TOC)区间的源岩层段,利用氢指数(IH)与w(TOC)的相关性,可实现湖相源岩层非均质性精细表征。湖相致密油勘探层油的赋存形式分为两类:一是致密油勘探层中砂岩、粉砂岩和碳酸盐岩夹层中的油,呈游离态;二是富有机质源岩中的油,包括了吸附态和游离态。吸附油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难以开采,现阶段真正有工业价值的是游离油。根据实际地球化学数据可标定出源岩中游离油量和吸附油量模型,从而可计算出游离油量、吸附油量和总原地油量。致密油流动性控制了其可采性,而源岩成熟度和生烃转化率是控制烃类流动性的关键。利用湖相高丰度源岩(w(TOC)>2%)IH演化可较高精度地标定源岩的成熟度和转化率。以泌阳盆地为例展示了如何从源岩生烃模型和实际岩石热解数据预测页岩油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64.
砂卵石土具有内摩擦角大、流动性差、渗透系数大等特点,在砂卵石地层的盾构施工时会引起出土困难、刀盘磨损、地下水喷涌等问题。通过泡沫优化试验,得到泡沫半衰期及发泡倍率最优时的发泡液浓度为2%~3%。基于四川成都地铁7号线茶店子站至一品天下站区间砂卵石地层,配制卵、砾石含量为20%、40%、60%、80%的土体,掺入泡沫进行室内大型剪切试验、坍落度试验和渗透试验,发现随着泡沫注入率的增加,包裹在砂卵石土周围泡沫土的含量增加,砂石分离现象逐渐消失,抗剪强度和内摩擦角呈非线性降低,坍落度逐渐增大,抗渗性能明显提高,并得到了不同含石量砂卵石土满足盾构施工中“理想状态土体”要求的泡沫注入率。研究成果对砂卵石地层盾构掘进中的相关问题解决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urbulent fluid motions and sediment particle motions over mobile sand dunes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a laser Doppler velocimeter and an acoustic backscatter system in laboratory experiments performed at the USDA-ARS-National Sedimentation Laboratory. Profiles of acoustic backscatter from particles and at-a-point turbulence data were collected while translating both measurement devices downstream at the speed of mobile dune bedforms. The resulting data set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frequency (recurrence frequency) at which the fluctuating backscatter and fluid velocity signals exceeded magnitude thresholds based on the standard deviation (σ) of the local velocity and the magnitude the acoustic signal resulting from backscatter from suspended particles. The slope of the downstream and vertical velocity recurrence frequencies generally indicated a gradually increasing recurrence time with increasing elevation. The recurrence frequency for acoustic backscatter data was not strongly variable with elevation. The closest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recurrence frequencies of sediment backscatter and vertical velocities at the 1σ magnitude threshold was in a region defined by X/L〈0.4 and y〈6 cm. The downstream velocity was most closely related to backscatter in a small region at 0.4〈X/L〈0.8 and less than 3-4 cm from the bed.  相似文献   
66.
陈浩然  安宁  朱竑 《地理科学》2020,40(10):1627-1635
流动性重塑了人地关系,地的再领域化过程可以视为一种跨阶层的垂直流动。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开始了撤县设区的行政区划调整,重塑了原有的城市行政结构体系。撤县设区是典型的城市的垂直流动过程。在这过程中,县城本地居民的身份政治,以及他们与县城、新城之间的关系亦随之改变。以广州为例,通过研究撤县设区中本地居民与领域空间的关系重构,进而探讨流动性背景下的人地关系变化。研究发现:对于本地居民而言,其身份政治在再领域化的过程中,从旧领域的多数群体转变为新领域的少数群体。这种转变导致本地居民排他策略的形成,并由此形成了新领域中的一个抵抗空间,重构了本地居民、旧领域和新领域之间的人地关系。研究城市的再领域化过程是对地理学探讨流动性的有效补充,有利于从地的视角更深入理解流动性的影响及意义。  相似文献   
67.
68.
南京市居民流动性评价及流空间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席广亮  甄峰  沈丽珍  王波 《地理科学》2013,(9):1051-1057
信息时代居民的流动性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流空间"特征。通过对城市居民流动性评价,以及居民流动性与地理空间活跃程度的关联分析,研究居民流动性与实体地理空间的耦合关系及所呈现出的"流空间"结构与特征等。基于信息时代南京市居民行为活动的问卷调查数据,从人流、货物流、信息流和活动流4个方面构建居民流动性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居民的流动性进行综合测度,以街道为单元分析居民流动性的空间特征,南京市居民流动性的空间特征总体上呈现出中心-外围的圈层式布局结构;根据居民流动性和空间活跃度的耦合关系将"流空间"划分为4种类型,当前应加强高流动性-弱活跃度、低流动性-强活跃度2类地区的网络空间和地理空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9.
对于高硅、高铝、高铁等类的酸性样品,在熔融制样时,通过加入碱性氧化物来提高熔融体的碱性,消除酸性熔融体的不熔物,提高熔融体的流动性,使熔融体混和均匀,提高了制样的重现性,使准确度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70.
主编手记     
从全世界的海洋来看,不同区域的环境状况差异很大。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有自然地理因素,也有人为因素。我国国土周边的海,离大洋还很遥远,所以从地理上先天就决定了其深度和流动性比不上大洋,因此在营养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环流等方面会比大洋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