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7篇
  免费   329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850篇
地质学   347篇
海洋学   42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58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144篇
  1995年   151篇
  1994年   129篇
  1993年   132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99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全球地震纬度分布特征和北纬35°峰值异常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取1900年─1980年全球Ms≥6.0地震7936次分析后发现,地震发生在南北回归线(23°5N—23°5S)之间占49.69%,发生在南北极因(63°5N—63°5S)之间占99.17%,发生在南北极圈外只占0.83%,即很少发生地震;其中8级地震98次,在35°N线为高峰。又分析了公元648年─1979年全球M≥8级地震257次主要亦集中在35°N线附近。尤其是历史上破坏性极大的地震在35°N线附近者多。这些现象可能和地球自转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2.
吕培苓  孙士宏 《地震》1997,17(1):67-74
通过研究华北北部中强以上地震震后地震活动,地形变、地电阻率、水化学和水位变化特征,给出了各单项方法识别震后效应与新地震异常的标志。为了综合判别震后短临异常变化是震后效应或新异常,研制了一套综合识别计算机程序系统,该系统考虑了已发生的强震序列类型,地震活动背景特征以及强震前后前兆短临异常变化形态,充分利用专家的知识与经验进行推理和判断。通过运行典型事例表明该系统功能较强,使用方便。系统的实现是专家系  相似文献   
63.
对发生在华北地区31个M≥5地震震前区域地震活动的时间序列进行的研究得出:(1)华北地区发生M≥5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的短期平静现象与大震发生的相关性很强。31个M≥5地震前的平静时间主要集中在20~87d,120~210d和大于210d。同时还得出大震前的短期平静时间与震级大小无关的结论;(2)区域地震活动在短时间内出现增强趋势,与发生大震的相关性很弱,相关的仅占总数的6.4%  相似文献   
64.
帕米尔北缘弧形推覆构造带东段由强烈活动的艾卡尔特弧形活动褶皱-逆断裂带与卡兹克阿尔特弧形活动褶皱-逆断裂带南、北两条巨型边缘弧形构造带及其间的推覆构造构成。每个弧形带分别由多个不同级别的、相对独立的次级弧形构造组成。每个弧形构造实际上就是一个独立的逆冲推覆席体,都有其各自独特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特征,但同时又具有自相似性特征。独立地震破裂区或形变带与独立活动的弧形推覆构造可能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5.
在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剪切波速法,逐步判别法等预测震害,这对唐山地震前缺乏标贯资料的高烈度城镇区,需补充预测时,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6.
西安市地处中国北方的渭河盆地新生代断陷区,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区域地壳稳定性薄弱,给西安城市建设和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新生代以来,渭河盆地深部地幔作用下,受到南北向拉伸应力场控制,形成了由东西向构造,祁吕贺山字型构造,新华夏系,陇西系及北北西向构造组成的复杂的构造网络系统,渭河盆地内发育规模较大的活动断裂20余条,它们具显著的继承性,活动速率最大为2.0-2.4mm/a区域  相似文献   
67.
长江三峡坝区断裂构造的形成和演变的最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底岩体内存在4组断裂构造。这些断裂、裂隙并非岩体的原生构造,而属于构造成因。根据断裂内岩脉侵入、岩石蚀变作用、结构面特征和构造岩类型的分析研究,认为断裂具有多期活动性的特点。对比基底岩体和沉积盖层的构造,确认岩体中的断裂构造在晚元古代晋宁期就已基本形成,以后在燕山期黄陵背斜出现时,喜马拉雅期断块构造产生时,断裂多次重新活动,演变为新的断裂系统。  相似文献   
68.
九甸峡工程区断层测年结果研究与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断层的年代测定是研究断层活动性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 一个工程同一条断层会出现不同的测年结果, 从而引起争议和难予决断。近年来我们通过几个大型工程区域稳定性研究, 对此获得了一些认识。本文以洮河九甸峡地区几条主干断层为研究对象, 采用同位素年龄测定与野外地质调查和显微构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断层测年问题作一分析和讨论, 也许对岩土工程断层活动性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9.
疏勒河断裂中段新构造应力场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0.
2002年8月21日至10月20日,华北地区发生了一组显著地震活动。通过该组显著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点,分析了华北地区这一轮地震应力场的“聚”“散”过程,讨论了华北块体北缘地震带及与之紧邻的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地震区未来的活动趋势,所得认识对今后该区的震情动态跟踪监视、趋势估计乃至地震短期预测判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