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198篇
海洋学   53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核主泵电机抗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电站事故具有巨大的危害性,核主泵电机作为抗震Ⅰ类物项,必须进行抗震分析.基于合理的有限元建模方法,对核主泵电机模型进行了模态分析与反应谱抗震分析,结论如下:(1)模态分析结果体现了结构的力学性能,基频的计算对于抗震分析尤为重要,该结构绕X轴的弯曲刚度最小,其次是绕Y轴的弯曲刚度;(2)抗震分析的结果不仅与反应谱峰值相关,也与反应谱载荷的卓越频率相关.地震载荷峰值越大,地震卓越频率越接近结构的基频,该结构的地震响应越大.(3)安全停堆地震下,轴承油膜不会被破坏;事故工况下可以保持结构完整性.  相似文献   
82.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是地震前兆台网数据库维护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普遍使用冷备份方法。给出数据泵逻辑备份的新方法,并结合地震前兆数据库特点,介绍数据泵备份在地震前兆数据库中的应用以及备份与恢复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3.
土地利用对岩溶作用碳汇的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曾思博  蒋勇军 《中国岩溶》2016,35(2):153-163
耦合水生光合作用的岩溶作用碳汇新模式的提出使得碳酸盐岩的风化过程成为寻找“陆地剩余碳汇”(residual land sink) 的新方向。传统意义上,碳酸盐岩风化在全球碳循环模型中被认为是未快速响应地表环境变化的地质过程,然而最新一系列研究表明人类土地利用显著改变了这一地质循环过程。文章总结了岩溶作用碳汇对不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具体响应,并对其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影响岩溶作用碳循环过程主要源自土壤CO2浓度和径流量变化以及外源酸(硝酸和硫酸)的介入。证据显示在土地利用对岩溶作用碳汇的调控中土壤CO2浓度与径流量是复杂且相互制约的两个机制,人类活动产生的外源酸干扰在不同层面上的影响也不同。由于地表水生生态系统所产生的内源有机碳(AOC)的巨大稳碳能力(水生碳泵效应)在以往的研究中并没有与碳酸盐岩风化过程相联系,因而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过程和机理是岩溶碳循环研究的最新方向。基于土地利用调控碳酸盐岩风化过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特点,综合考虑岩溶作用产生的DIC(溶解无机碳)与AOC在不同土地利用情况下的相互关系以及定量分析各环境因素的具体效应成为了合理制定人为土地利用调控策略的必要前提,也是岩溶作用碳汇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4.
弱动力浅海中的悬沙输运机制:以天津港附近海域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在天津港附近海域获取的水动力和浊度数据,分析了悬沙输运特征和输运机制,结果表明:天津港附近海域受不规则半日潮控制呈低流态往复流特征,但涨潮流强于落潮流;涨潮期间底部悬沙浓度与垂线平均流速呈显著线性相关,存在显著的再悬浮作用;潮周期内的悬沙输运呈典型的不对称特征,形成向岸的净输运趋势。输运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潮泵效应(尤其是潮汐捕捉效应)是天津港附近海域悬沙输运的主要贡献项,其次是拉格朗日平流输运项,前者比后者高一个量级;垂向剪切作用最小。涨落潮期间流速与悬沙浓度的显著不对称是造成潮汐捕捉效应占主导的基本条件。在潮下带这种悬沙输运格局可能和潮间带发生的细颗粒沉积物捕集(堆积)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5.
以布达特群潜山为例,对构造运动的强度、期次、泵吸作用以及时空演化进行了研究。利用分形理论,统计、计算得到研究区构造活动强度,其以中部苏德尔特地区构造运动强度最大,指数为1.5~1.8,向周边地区变弱,导致该区裂缝极其发育,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潜山储集空间,有利于形成各种次生隐蔽油气藏。通过平衡剖面和断层生长指数的计算以及盆地埋藏史的研究,表明南屯组时期断裂活动最强,其与油气成藏具有良好的时空匹配关系,为油气运聚成藏提供了良好的输导通道和有利的储集空间,由此而形成的泵吸作用是油气运移的一个重要输导力量。贝尔凹陷潜山的大量断裂经历了不封闭-封闭-重新开启等3个阶段,有利地配合了烃源岩的生排烃过程,最终导致布达特群潜山油气藏的大规模形成。  相似文献   
86.
邱华  彭儒金  戴圣海 《探矿工程》2017,44(11):50-55
本文针对目前市场上工程钻机施工过程中存在工艺适应性差、钻进效率低、能耗较高等问题,介绍了一种采用负载反馈系统的新型全液压工程钻机——CTG-200型工程钻机。其具有适应强、节能降耗、钻进行程长、起拔能力大及自动卸扣等优点。野外地质勘探结果表明,CTG-200型全液压工程钻机履带行走平稳,性能稳定,操作简单,给进辅助时间少,钻具提升速度快,拆卸钻具及多角度孔位施工方便快捷,很好地解决了工程施工过程中难以克服的问题。无疑,全液压工程钻机是解决当今钻探市场对钻机高效与节能环保需求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7.
天然气水合物在转移到检测装置的过程中,压力会发生较大波动,导致结构的不稳定而分解。天然气水合物样品保压转移装置能够维持样品的高压环境,并将其转移到其他压力容器。文中主要介绍了转移装置及压力维持系统的工作原理,利用AMESim软件对保压转移装置的压力维持系统进行建模,分析了不同预充压力的蓄能器对压力变化的响应,最后通过样品的转移实验验证压力维持系统的有效性,同时得出球阀的关闭对样品的压力影响最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88.
在冲洗液循环条件下,动力水头对钻具轴向力的影响不容忽视。从流体动力学入手,定性和定量分析了深孔钻进条件下,动力水头对钻压的影响。举离力是钻具轴向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实例证明,在深井中举离力对轴向力的影响更大。因此,准确计算循环钻井液动力水头产生的举离力,对于正确分析钻具轴向力、估算实际钻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9.
煤层气井有杆排采系统悬点动载荷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杆泵排采设备悬点动载荷是正确设计和选择抽油机和抽油杆以及确定电动机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分析杆柱和液柱受力状态的基础上,建立了惯性载荷的数学模型,基于弹性体振动理论,建立了振动载荷的计算模型,并给出悬点动载荷的计算方法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煤层气井悬点载荷的计算需同时考虑惯性载荷和振动载荷,且开采初期,动载荷所占比重较大;随着开采的进行,动载荷所占比重迅速减小,稳定生产时,影响已较小;杆管总变形量明显小于油田,且动变形量相对较小。该算法首次较为精确地计算出煤层气井有杆排采系统的悬点载荷并给出示功图,为有杆排采的设计计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0.
研究区钻探施工难度主要表现为:强风化地层占三分二以上,异常松散、破碎,遇冲洗液冲刷即成泥、流沙状,坍塌、埋孔情况频繁;钻孔上段涌水、中段全漏失;钻具因沙埋孔,经常不能到底,下套管、岩矿心采取亦因此而显得异常困难。以ZK4608孔为主,结合ZZ4404孔,对整个矿区的钻探技术研究结果进行了介绍,总结出该区段的钻探工艺为:跟管钻进、安装飞管、及时取粉、边钻边封、双液双泵速效封堵、无水泵干钻卡取等,从而圆满完成了区内18孔计4260m钻探施工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