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17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482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41.
针对在西安闫良地区水井勘探开发中,钻遇近1000m厚的第四系、第三系水敏性覆盖层难以成孔下管的严重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及室内试验,优选出抑制性强、流变性好、经济实用的泥浆配方,并在现场使用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542.
工业界计算孔隙压力系数普遍应用的Eaton和Fillippone方法都需要构建能够准确表征低速层的层速度模型,层速度模型精度及效率成为制约孔隙压力预测的关键参数,但目前工业界层速度建模的精度及效率很难满足孔隙压力预测的要求.本文由正常压实情况下的背景速度场出发,基于时距曲线公式及角道集抽取公式,创新推导了以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ADCIGS)剩余曲率为自变量的孔隙压力系数计算公式,该公式完全由去噪后的地震数据进行驱动,不需要构建层速度模型,该方法大幅提高了计算孔隙压力系数的效率.由模型测试及实际数据应用证明,利用本文提出方法进行孔隙压力预测是有效可行的,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预测孔隙压力精度,还可以有效提高预测孔隙压力效率.  相似文献   
543.
近年来,中国老油田开发逐渐进入中后期,油气对外依存度也持续增高,亟需寻找新的油气区接替。三江盆地位于中国东北黑龙江省东部,是松辽盆地外围东部面积最大的盆地,迄今暂未取得油气勘探突破。笔者通过对三江盆地开展野外地质调查和钻井勘探,分析总结了该区早中生代沉积的大架山组含硅质岩层系的岩性与分布特征,认为这套早中生代硅质岩与暗色泥岩地层在盆地东部广泛发育并且厚度较大,并且相关测试结果表明其中的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可达0.95%,有机质类型以Ⅱ_1型为主,处于高成熟阶段,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有望成为三江盆地油气勘探新层系,值得进一步开展油气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544.
在岩溶缝洞储层精细描述过程中,利用钻井校正地震的方法恢复岩溶末期的岩溶地貌,发现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区内东西两侧发育由走滑断裂形成的地貌高带(分水岭),其间为一向南开口的喇叭口状洼地,南接岩溶盆地;利用钻井、测井与地震综合解释方法,发现洼地北部较陡(坡度为2.9°左右)、南部较缓(坡度为1.5°),发育由众多支流汇聚的2条岩溶水系,西侧一条在北部以地表河为主,在南部转入地下河,东面一条地表河与地下河交替发育,由3段地表河和2段地下河组成。由于强烈的侵蚀与溶蚀作用,形成了不同规模及充填物的5种地表河,但多数地表河内没有发现河流砂岩充填,只有岩溶湖泥灰岩沉积;而地下河溶洞内充填了大量的砂岩和泥岩,成为重要的油气储层。地表河原本是有砂泥沉积的,当下游发育地下河时,洪水把原有的砂泥岩冲入地下河,形成了溶洞砂泥岩沉积,除少数下游地表河残留砂泥岩外,塔河地区奥陶系岩溶地表河基本不存在砂质储层。   相似文献   
545.
泥岩裂缝性储层地震勘探方法初探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胜利油田罗家地区以构造裂缝为主、与断层关系密切的特点,本文采用地震资料相干分析和方差分析技术,力求精细而准确地确定该区目的层的断裂系统;提出了地震吸收系数分析技术,期望为确定目的层段的裂缝发育分布提供重要的证据;利用全方位地震信息进行AVA、VVA方法的研究,可望定量地得到目的层段的裂缝方位和密度分布情况;针对AVA和VVA技术的不足,采用了不同方位角阻抗的变化来检测裂缝发育情况的IPVA方法.实例分析表明,该套泥岩裂缝储层勘探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泥岩裂缝油气藏定量检测方面获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546.
通过对合肥地区某水利工程场地膨胀性泥岩的原状样进行室内干湿循环试验,分析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的膨胀性泥岩的裂隙图像,对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的试样进行直剪试验,得出膨胀性泥岩在限制浸水膨胀变形的条件下,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减小速率变缓,裂隙度逐渐增加,裂隙长度和裂隙总面积增加。研究成果对该类膨胀性泥岩地区工程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47.
西北地区的黄土-泥岩滑坡灾害逐渐受到关注,其失稳机理和力学模型成为岩土工程方向的研究热点。以滑动变形为指标来研究黄土-泥岩滑坡的渐进失稳模型,能更好地服务于黄土-泥岩滑坡的监测预警工作。采用土-岩滑动界面处直接渗水的方法,模拟降雨入渗作用下黄土-泥岩滑坡渐进滑动失稳的特征;采用在滑动界面处布置微型孔隙水压力和土压力传感器、在滑坡侧面和表面布置宏观变形观测点的方案,研究黄土-泥岩滑坡的渐进滑动失稳特征。结果显示,黄土-泥岩滑坡在顶部或中部某个位置优先形成拉张式裂缝,随后裂缝逐渐贯通并分割滑坡体,形成“滑移-拉裂-推挤”三段式的失稳模型。黄土-泥岩滑坡渐进滑动失稳模型的建立,对其监测预警和工程防御等方面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548.
天水市北山地处秦岭北缘山地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受强烈的内外动力耦合作用影响,诱发了呈带状分布的大型滑坡群,严重制约现阶段天水市区规划建设和灾害风险防控。此次研究在系统总结已有地质灾害资料的基础上,利用空-天-地一体化综合勘察手段,查明了天水市北山自西向东黄土厚度渐变特征、典型的斜坡结构类型及关键控滑地层,系统分析了地震滑坡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和几何学、运动学特征。结果表明:天水市北山滑坡群沿藉河河谷北岸集中呈带状分布,滑坡类型主要为泥岩滑坡和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多具有深层多级旋转-平移、多期次滑动的特征;地层结构为上覆第四系黄土和下伏新近系尧店组和甘泉组河湖相泥岩、黏土岩,坡体结构类型为顺层岩土质斜坡;天水市北山的坡体结构自西向东可分为3个典型区段,黄土厚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大,海拔高程和表观摩擦角东西部低、中部高,滑坡后壁高度东西部高、中部低;天水市北山地震滑坡具有低角度启动和远程运动的特征,其等效摩擦系数(f)在0.21~0.28之间,且东、西区段地震滑坡的运动性更强。  相似文献   
54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