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5篇
  免费   313篇
  国内免费   82篇
测绘学   87篇
大气科学   71篇
地球物理   149篇
地质学   1035篇
海洋学   23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61篇
自然地理   15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报道了六合-仪征第三纪大陆碱性玄武岩十八个样品的REE、Rb、Ba、Sr、Nb、Zr、Ni、Cr、V、Sc、Y、Ga、Zn、Cu等痕量元素含量,讨论了该岩套的成因及其地幔源区的特征。石榴石橄榄岩型地幔源区经较小程度部分熔融形成了基性原始岩浆;其后经过橄榄石和单斜辉石为主的结晶分异作用,演化后的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玄武岩套。本区碱性玄武岩的地幔源区曾受近期富集作用影响,具有富集LREE等不相容元素的特征。  相似文献   
92.
苏皖凹凸棒石矿物红外光谱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苏皖凹凸捧石粘土矿物包括沉积、风化及火山碎屑蚀变三种成因类型。成矿物质来源于内陆浅水湖盆水下玄武岩风化蚀变及地表玄武岩的风化。不同成因类型的凹凸棒石在矿物晶体结晶程度上有较大差异。通常,由风化作用生成并与碳酸盐共生的沉积型凹凸棒石结晶程度低,较纯的并与硅质岩共生的沉积型凹凸棒石结晶程度高。它们在红外吸收光谱特征上表现为:前者红外振动吸收带分裂程度低,吸收峰弱且峰形钝。后者红外振动吸收带分裂程度高,吸收峰尖锐。因此研究凹凸捧石的红外吸收光谱特征可基本上区分出它们的成因类型。本文还对凹凸棒石红外吸收光谱振动波数带进行了划分,并对相应的振动类型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3.
本文搜集江苏台网1982年-1987年2月间发生在江苏及其邻近地区103次地震的1047个P_n数据,经过静校正和质量分类,重新计算了震中距.选择灌云台为参考台,对一次地震的P_n数据,其它台均减去参考台的数据,成功地消除了与震源参数不确定有关的误差.处理中采用质量加权,获得了上地幔平均速度、大部分台P_n残差以及不同方位上P_n视速度估计值. 按Backus给出的波速各向异性的公式,求出江苏地区P_n速度与方位之间有2%左右的速度各向异性,最大方向和对称方向近南北,最小方向为北东东.推断其成因是由于白垩纪至第三纪期间壳下岩石圈北南向流变引起橄榄石晶体从优定向的结果.这为苏北盆地及下扬子碳酸盐岩地区地质构造形成发展动力学的建立提供了有利的深部依据.  相似文献   
94.
本文论述了江苏省新沂、泗洪地区下更新统王圩组中、下部砂砾层中的微玻璃球的物性特征、化学成分、表面和断面结构、构造,并同我国及世界各地的微玻璃陨石进行对比,从而认为:新、泗地区微玻璃球粒既非海底火山物质,也非工业污染,其成因是地外陨落物,属于“陨石消融型微玻璃质球粒”。  相似文献   
95.
通过地质、岩相、岩石化学研究认为,云台组变火山岩属于细碧岩—石英角斑岩。主要岩石类型有石英角斑岩、钾石英角斑岩、钾石英角斑质凝灰熔岩、钾角斑—石英角斑岩、角斑岩、钾细碧岩及凝灰岩等。海水—岩浆混染喷发形成了云台组细碧岩—石英角斑岩。  相似文献   
96.
本文利用卫片资料和实际工作资料详细论述了漂阳戴埠古火山群的外形、构造、寄生火口等特征。用古生物资料证明了该古火山群形成的时间,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它是一个受早期东西向和北东、北西向构造控制的一套多中心、多旋回、多韵律、多塌陷的火山喷发产物。  相似文献   
97.
徐学思  胡连英 《江苏地质》1991,15(3):135-136
本文扼要介绍茅山山脉北段地层、构造研究的新进展。在茅山西侧发现上侏罗统火山岩系,在茅山腹地发现下白恶统葛村组并被古生界不同层位所推覆;发现接山墩一带由石炭二叠系构成构造窗,为研究茅山推覆构造及其下伏地层中找隐伏煤田,提供了构造依据。  相似文献   
98.
张舜保 《江苏地质》1991,15(4):221-224
文章通过分析苏州城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以及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评估由此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9.
本文在论述无锡市地面沉降历史和形态特征的基础上,分析沉降机理和原因,并指出了控制地面沉降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00.
长江口地区绿色颗粒的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桂甲  孙和平等 《矿物学报》1991,11(1):39-44,T005,T006
本文对长江下游河道、长江口现代沉积区、口外残留砂沉积区及大陆架现代沉积区表层沉积物中的绿色颗粒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研究。特别运用透射间和能谱分析对其内部超微结构、单晶结构和单晶化学组成进行了研究。长江口地区的绿色颗粒从宏观形态上可分为三类:颗粒状、书页状和生物状,不同的形态者,其形成机制基本相同,只是微晶聚集的微空间环境不同。绿色颗粒的颜色和成熟度有较密切的关系,颜色愈深,K和Fe含量愈高。其成熟度也愈高,K2O含量为3-7%,仅少数可达8.5%。绿色颗粒主要矿物成分为海绿石、鲕绿泥石、磁绿泥石和蒙4皂石。其中以海绿石为主,因此是一种复合型绿色颗粒。不同形态及不同沉积亚环境中绿色颗粒的矿物成分并无太大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