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2篇
  1948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浙江江山徐家墩鹅湖岭组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的断裂构造中含有铜多金属矿物,然而其形成时代及成因目前尚不清楚。该岩石为浅粉红色,具有流纹构造和斑状结构。其化学成分显示出富硅(SiO2 = 72.99%~77.56%)、富碱(Na2O + K2O = 6.57%~8.61%),低钙、镁(CaO = 0.03%~0.05%和MgO = 0.01%~0.08%)的特征。稀土配分显示强烈负铕异常(δEu介于0.028~0.0038之间)的“海鸥型”特征.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均显示其为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的流纹质熔结凝灰岩,推测属板内构造环境。其内锆石SHRIMP的U-Th-Pb测年结果显示该火山岩的形成年龄为138.0±2.4 Ma,显示其就位时间为中生代白垩纪燕山运动的中晚期。中生代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的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的发现有助于建立所在盆地岩浆-构造活动序列,及理解该区铜多金属成矿作用和选定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32.
<正>The Outangdi Formation in Jiangshan,Zhejiang,is the mixing deposit of terrigenous clastics and carbonates in Weiningian of the late Carboniferous.The mixing deposits include interbeddings, which constitute a series of alternated clastic and carbonate beds and mixing within the same bed which forms"hunji rock".The Outangdi Formation has the features of intercalated marine and terrestrial deposits with the progradational sequences,which are lower fine and upper coarse sedimentary granularity in the section.Hunji rock is formed in a seashore environment.It is a mixed carbonate sediment found in beaches or tideland facies with quartz sand taken from a bayou or beach by coastwise flow and circumfluence.There are two kinds of hunji sequences:(1) interbeds of sandstone and carbonate rock in seashore environments;and(2) interbeds of clastics in river facies and carbonate rock in ocean facies.It is indicated that mixing depositions belong to"facies mixing",affected mainly by regional tectonic uplift,rise of the global sea level,and the dynamics of water medium in the basin. Regional sea level periodic changes and progradational sequences probably resulted from the intense uplift of the old land called Cathaysia.The classification and name of mixed sediments are also discussed in the present study.Interbeds and alternated beds of clastic and carbonate beds are named"hunji sequence",a new genetic term.It is suggested that hunji rock means a special sediment event of mixing terrigenous clastics and carbonates instead of a name of a specific rock.  相似文献   
33.
泉林 《国土资源》2006,(11):36-39
祁连山冰雪融水汇成河西走廊三大水系: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的通道,曾经是美丽丰腴的绿色走廊。今天河西走廊面临着严重的水危机,河流断流、地下水位下降,致使大量湿地消亡,天然植被大片枯死,荒漠化和沙漠化日趋严重。保卫河西、保卫西北时不我待!  相似文献   
34.
岩浆化学混合作用长期通过岩石地球化学进行识别,一直缺乏直接的矿物学证据。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对浙江江山碗瑶乡上墅组内薄层状玄武粗安岩夹层中的单斜辉石矿物环带开展了系统的矿物学研究工作,探讨其岩石成因、构造背景和岩浆动力学过程,为江山地区新元古代岩浆构造演化过程提供新的证据。研究表明,单斜辉石以斑晶和基质两种形式产出,斑晶发育核-幔-边结构,其中幔部和边部包含有较多的钛铁矿、单斜辉石和斜长石等矿物包裹体,表明经历了复杂的岩浆活动过程。电子探针分析表明,基质和斑晶辉石都属于普通辉石,斑晶辉石从核部、幔部到边部成分呈现规律性变化,CaO和MgO含量增加、Al2O3和Na2O、K2O含量逐渐降低,但是基质辉石具有相对较低的Ti、Al和Na含量,且与斑晶边缘成分类似。单斜辉石原位微量元素组成表明,斑晶单斜辉石从核部到边部具有相似的特征,呈现Th、La、Nd和Ta等元素相对富集,Nb、K、Ti和Pb等元素相对亏损的特点。温压计算结果显示斑晶和基质的形成温度较低(1040.3~1122.3℃),斑晶核部结晶深度较深...  相似文献   
35.
近年来,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在省国土资源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省国土资源管理中心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管理创新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国土资源工作会议精神,服务我省重大项目建设。经过全院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呈现出重点突破、整体提升、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为全省国土资源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方面树立了良好信誉和形象。  相似文献   
36.
本文采用“位场解释的奇点法和滤波”反演活对浙江境内4条长剖面的重力资料进行了解释。奇点法定义了归一化总矢量的相位的概念。重力场奇点处相位曲线发生反转,即从-~+或从+~-。利用相位图上的反转点可准确地确定构造位置。计算结果表明:江山~绍兴深大断裂在诸暨附近从应店街通过;江山-绍兴断裂和苏州-开化断裂均向南倾,可能是反映了一个巨大推覆体的南北边界。  相似文献   
37.
雄狮要到雪山去,大鹏要向山上飞。2007年8月,一支支测绘雄兵陆续从四面八方奔赴祖国西部,在青藏高原东部、塔里木盆地东部展开测图大会战,国家西部1:5万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经过多年的酝酿,应时而动,全面铺开。  相似文献   
38.
奥陶系的宁国组在浙皖赣广泛出露,但迄今为止,仅在浙江江山地区发现该组地层中有灰岩出露。经野外详细的调查分析,发现该灰岩为一套浊积岩。根据其沉积特征,按鲍马序列的组合规律把它划为两段:下段属于顶部削截序列,由薄一纹层状的砾屑灰岩、砂屑灰岩、粉屑灰岩和微晶灰岩组成,其上部夹薄层炭质页岩,主要发育鲍马序列的TAB,TABC,TAC和TABCD;上段属于顶削底缺序列,由薄一纹层状的砂屑灰岩、粉屑灰岩和微晶灰岩组成,夹约等厚的蓝灰色页岩、黑色页岩,主要发育鲍马序列的TBC,TCD和TBCD。通过对浊积岩下段的砾屑灰岩或砂屑灰岩底面大量底模构造的统计,判定古浊流流向为自东南向西北流,与该期浙西北地区碎屑物供给方向一致。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该区的古环境作了初步的探讨,认为这套灰岩为深水浊流沉积,反映为缺氧、还原环境的深水盆地沉积。  相似文献   
39.
对浙江江山碓边下寒武统上部—下奥陶统下部碳酸盐岩进行了碳氧同位素测定。δ1 3C、δ1 8O值变化范围和均值分别为 - 1.9‰~ 3.7‰、- 13.0‰~ - 1.3‰和 0 .86‰、- 9.76‰。碳氧同位素地层曲线与 Veizer et al.(1986 )的同位素年代演化曲线形状相似 ,在寒武纪—奥陶纪界线附近没有明显的δ1 3C、δ1 8O漂移现象。δ1 3C地层曲线具旋回性变化特征 ,大陈岭组、杨柳岗组各形成一个完整的演化旋回 ,与根据露头层序地层研究推测的海平面变化曲线吻合性较好 ,表现出δ1 3C值的高值区是海盆水体变深的反映。一个明显的碳同位素正漂移发生于晚寒武世早期 (华严寺组下部 ) ,与 Matthew etal.(2 0 0 0 )报道的在美国内华达州中东部、哈萨克斯坦 Malyi Karatau地区、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西北部和湘西桃源瓦儿岗等地发现的 δ1 3C正漂移记录 (SPICE— The Steptoean Positive CarbonIsotope Excursion)和 Veizer et al.(1986 )碳同位素年代演化曲线中的正漂移波峰一致 ,为晚寒武世全球性碳同位素正漂移提供了一个佐证。  相似文献   
40.
利用防城港江山半岛3个气象站2011-2020年冬季(12月一次年2月)逐日气温、风速、日照、湿度等气象观测资料,以及2018-2020年防城港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采用《避寒气候宜居地评价(T/CMSA 0018-2020)》规定的分析方法,计算江山半岛无冬日指数、避寒适宜日指数、冬季空气优良日指数,综合分析江山半岛的避寒气候条件.结果 表明,江山半岛避寒气候适宜度指数为84分,属于2级凉(较舒适)型避寒宜居地,适宜发展冬季避寒旅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