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枯季珠江河口悬浮泥沙絮凝沉降特征的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1月,利用L ISST-ST现场激光粒度沉速仪,对珠江河口悬浮泥沙的现场粒级与沉速特征进行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珠江河口悬浮泥沙絮凝沉降特征具有复杂的时空变化,悬浮泥沙颗粒现场中值粒径为10~96μm,各粒级颗粒的现场中值沉速为0.001~0.02 cm/s,并可用关系式iω=k.din(0.29相似文献   
12.
开展枯季河口悬沙输运机理研究对于揭示弱径流条件下的陆海相互作用、河口季节性冲淤和水沙关系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根据2018年12月18-25日长江口南槽3个站位连续13个潮周期的同步流速、流向和悬沙浓度等观测资料,运用通量机制分解法研究了各输沙项的特征、贡献和输运机理.结果 表明,从小潮至大潮流速和悬沙浓度不断增加,由南槽上部至下部流速和悬沙浓度逐渐降低.观测期间平均流速与平均悬沙浓度存在明显的正线性关系,但受底质空间差异影响,悬沙浓度对流速的响应强度存在显著的空间变化.枯季期间南槽存在着中上部向陆净输沙、下部向海净输沙的空间输运格局.平流输沙和潮泵输沙是影响和控制净输沙的关键因素,二者的强度和贡献存在明显的潮周期变化和空间变化,垂向环流输沙的强度很弱,对净输沙贡献很小.南槽涨落潮输沙不对称现象明显,流速、悬沙浓度和历时都具有一定的涨落潮不对称性,这些不对称现象共同调节和控制着潮周期净输沙强度和方向的时空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长江口区域最新的泥沙运动特征,于2019年枯季(1月,21个样本)和洪季(8月,58个样本)在长江口南北槽及周边区域现场取样河床表层泥沙样本,测量了样本的中值粒径和级配分布。采用Folk-Ward公式计算了泥沙样本的粒度参数(分选系数、偏度和峰度),并分析了沙样本内磁性物质含量。基于上述泥沙物理参数,进一步对比分析洪枯季研究区域河床表层泥沙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北槽内洪枯季泥沙样本中值粒径空间分布特征一致,南槽中段洪季泥沙样本中值粒径远小于枯季泥沙样本中值粒径,南槽其他区域洪枯季泥沙样本中值粒径空间分布特征一致。同一中值粒径下,不同沙样本(中值粒径大于63μm)各粒度参数之间差异显著,而泥样本(中值粒径小于63μm)粒度参数间差异相对较小。此外,磁性物质含量测量结果表明枯季沙样本磁性物质组成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而洪季沙样本磁性物质的空间分布相对均一。  相似文献   
14.
针对喀斯特流域地形、地貌对枯季径流的调蓄作用,选用乌江流域思南站以上19个水文站点枯季流量资料进行枯季径流衰减规律分析。根据枯季径流衰减曲线的拟合将枯季径流分为快速裂隙流和慢速裂隙流两段退水过程,并计算相应的衰减系数。通过对衰减系数与流域地表形态特征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影响衰减系数的主要影响因子为高程特征值和地形指数特征值,并建立两者与衰减系数的二元非线性回归方程(a1=0.781-0.266?ln(x)+0.633?ln(y),a2=0.061-0.016?ln(x)+0.044?ln(y)),其置信区间都大于99%,说明曲线整体拟合显著,为枯期径流衰减系数区域化分析及无/缺资料流域的水文模拟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对乌鲁木齐河及天山北坡中段各主要河流的冬季、枯水期、最小月和最小日平均流量作了初步分析,从而提出某些地区性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6.
长江大通-河口段枯季的径流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Based on hydrometric data and extensive investigations on water-extracting projects, this paper presents a preliminary study on water discharge changes between Datong and Xuliujing during dry season. The natural hydrological processes and huma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water discharge are analyzed with the help of GIS method. The investig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water-extracting projects downstream from Datong to Xuliujing had amounted to 64 in number by the end of 2000,with a water-extracting capacity up to 4,626 m3/s averaged in a tidal cycle. The water extraction from the Changjiang River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the water discharge downstream Datong during dry season. The potential magnitude in water discharge changes are estimated based on historical records of water extraction and a water balance model. The computational results were calibrated with the actual data. The future trend in changes of water discharge into the sea during dry season was discussed by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of newly built hydro-engineering projects. The water extraction downstream Datong in dry season before 2000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discharges into the sea in the extremely dry year like 1978-1979. It produced a net decrease of more than 490 m^3/s in monthly mean discharges from the Changjiang into the sea.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water extraction will continually increase in the coming decades, especially in dry years, when the net decrease in monthly mean water discharge will increase to more than 1000 m^3/s and will give a far-reaching effect on the changes of water discharge from the Changjiang into the sea.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以三峡大坝为代表的一系列流域人类活动作用下,鄱阳湖出现了枯水期延长、水位提前消落的现象,导致了一系列生态环境和民生问题.本文从环湖灌溉缺水入手,采用11种概率分布分析1953-2018年星子站水位,进行比较优选后选择Wakeby分布作为理论分布,得到90%保证率下的湖泊年平均水位及枯季9月至翌年2月月平均水位...  相似文献   
18.
长江口水流挟沙力公式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云  宋志尧  孔俊  章卫胜 《水文》2008,28(1):64-66
本文根据泥沙运动理论和水流能量平衡原理,结合水流对泥沙的作用效果并分析了现有水流挟沙力公式的适用条件,通过实测资料的整理和研究,推导得出长江口水流挟沙力公式.结果表明,河口半潮平均挟沙力应考虑水流对悬移质的输送和对床沙中悬移质的上浮,同时还应考虑河口其它动力因素(如风、波浪等)及其各类动力过程的非线性作用效应对水流挟沙力的贡献.本文提出的公式从泥沙输运及悬浮的角度去分析河口水流挟沙力,从而有利于河口冲淤特性的分析研究.对长江口而言,洪季水流对泥沙的输运作用大于悬浮作用,落淤的可能性大于冲刷;而枯季水流对泥沙的作用则以悬浮为主,冲刷的可能性大于落淤,从另一侧面解释了长江口"洪淤枯冲"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长江口枯季水沙特性分析——以2003年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03年2月长江口大面积水沙同步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长江口枯季水沙特性:a)垂线平均流速特性:时间上大潮>小潮,落潮>涨潮;纵向上由徐六泾向口门呈"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少"的变化;断面上北支>南支,南港>北港,南槽最小.大潮徐六泾垂线平均流速为102cm/s,浑浊带水域北港最大,为128cm/s;口门水域南槽口外最大,为100cm/s.小潮徐六泾为78cm/s;浑浊带水域北槽最大,为83cm/s;口门水域北港口外最小,为36cm/s.b)垂线平均含沙量特性:时间上大潮>小潮,涨潮>落潮;纵向上由徐六泾向口门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断面上北支>南支,大潮北港>南港,小潮南港>北港,北槽较高,北港大潮较高,小潮最低.大潮徐六泾垂线平均含沙量为0.09kg/m3;浑浊带水域北港最高,为1.14kg/m3;口门水域南槽最高,为0.81kg/m3.小潮时徐六泾为0.06kg/m3,浑浊带水域北槽最高,为0.99kg/m3,口门水域北港最低,为0.09kg/m3.c)无论大小潮,水沙净通量均为北槽>北港>南槽.d)0.4H流速和含沙量能近似表示其对应的垂线平均值.南北槽大、小潮的水动力和含沙量分布均匀,变化较小,北港变化较大.e)流速和含沙量梯度表明,紊动强度大潮>小潮,落潮>涨潮,水体垂向混合的强度大潮>小潮,涨、落潮的水体垂向混合的强度差别较小.  相似文献   
20.
枯季是水旱、水生态和水资源问题的重要时期,枯季径流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河流生态和流域水资源管理。基于中国网格气象数据和主要江河枯季径流资料,初步分析了1961—2018年中国气候变化趋势和主要江河枯季径流演变特征与成因。结果表明,全国枯季平均气温显著上升,北方地区升温较早,南方地区2001—2018年升温明显。全国约84%的地区枯季降水有增加趋势,其中约42.2%的地区增加显著;全国枯季降水呈现西北、东北和东南显著增加,中部变化不显著格局。黄河中游和海河枯季径流下降显著,2001—2018年黄河中游枯季径流较1961—1980年减少了34%,同时期海河流域枯季径流量减少幅度均超过80%;松花江上游和长江流域枯季径流增加显著,2001—2018年松花江上游枯季径流量增加了约67%,长江流域枯季径流量增加了约16%。枯季降水增加主导了松花江上游、辽河、淮河、长江以及珠江枯季径流的增加;气温的显著上升对黄河中游和海河等地枯季径流有显著负向作用;人类活动是松花江中游、黄河和海河枯季径流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尽管全国枯季降水的增加对于缓解流域生态和水资源问题有积极作用,但人类活动和气温显著上升加速了水资源的消耗,加大了流域水资源脆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