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39篇
  免费   1980篇
  国内免费   3886篇
测绘学   1096篇
大气科学   391篇
地球物理   786篇
地质学   10791篇
海洋学   774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554篇
自然地理   275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287篇
  2022年   389篇
  2021年   401篇
  2020年   401篇
  2019年   472篇
  2018年   364篇
  2017年   377篇
  2016年   392篇
  2015年   423篇
  2014年   583篇
  2013年   521篇
  2012年   556篇
  2011年   672篇
  2010年   489篇
  2009年   502篇
  2008年   457篇
  2007年   464篇
  2006年   439篇
  2005年   396篇
  2004年   443篇
  2003年   426篇
  2002年   379篇
  2001年   401篇
  2000年   332篇
  1999年   382篇
  1998年   415篇
  1997年   390篇
  1996年   416篇
  1995年   368篇
  1994年   359篇
  1993年   311篇
  1992年   334篇
  1991年   274篇
  1990年   245篇
  1989年   231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73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7篇
  1948年   12篇
  1946年   7篇
  1944年   4篇
  194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无机碳与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细胞调节物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单细胞雨生红球藻为材料,采用酸碱滴定和CO2加富通气培养微藻的方法,对旧液中HCO3^-和CO3^2-浓度变化以及对红球藻细胞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旧液具有限制红球藻细胞生长和诱导细胞转化的作用。同时,旧液中无机碳离子浓度明显高于新液。培养液中富含CO3^2-时,各细胞数量与CO3^2-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8。溶液中仅有HCO3^-时,各细胞数与HCO3^-浓度也呈正相关性。因此,排除了CO3^2-和HCO3^-作为旧液中的调节物质,限制红球藻细胞生长和诱导细胞转化的可能性。旧液乙酸乙酯提取物生物检测实验表明,在粗提取物中有降低细胞增长和诱导细胞转化的活性,表明调节物质能溶于有机相,也反过来证实无机碳离子不是旧液中的调节物质。DNA含量和倍性分析结果表明,红球藻游动细胞DNA复制可以加倍后不经过原生质分裂就可以再次进行,因此推测旧液中的调节物质对原生质分裂过程产生抑制作用,而不对DNA复制过程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2.
用16S rRNA基因的内切酶图谱快速鉴别几种对虾病原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坎普氏弧菌是青岛海洋大学生物系微生物实验室于1989-1990年自对虾养殖场中国对虾红腿病心脏及血淋巴中分离并鉴定的菌株,副溶血菌和溶藻胶弧菌两菌株于1994年9月得自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为建立快速、准确的中国对虾病原菌的诊断技术,根据几种细菌的16SrRNA基因的序列,设计并合成该基因的多聚酶反应的引物PL1和PL2。并用该对引物分别从坎普氏弧菌、副溶血弧菌和溶藻胶弧菌的DNA要品中扩增出分  相似文献   
73.
自中印度洋被确认为是大洋岩石圈活动压缩变形的场所以来,人们已经竭尽全力来确定该地区的缩短量.其目的是了解在很高压应力下的板内变形会对周围板块的运动学起什么作用以及大洋岩石圈的机械反映.使用了下面4种不同的方法来定量分析变形速率:  相似文献   
74.
南海北部一观测点内潮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邱章  徐锡祯 《热带海洋》1996,15(4):63-67
采用功率谱分析、调和分析等方法,对南海北部一观测点连续9d(1988年5月8-16日)的温度、盐度和海流及跨越该期间较长的(1988年4月24日-7月22日)潮位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观测点存在着一种内潮现象,其波动的周期在24h左右,它传播的方向大体是偏北。  相似文献   
75.
前人在讨论水深对内潮能通量影响的时候得出结论:有限深海洋中海面对内潮的反射使得正压潮向内潮的能量转化相比较无限深海的情况显著降低,对于选定的地形,在无限深海假定下得到的能通量是该地形上内潮能通量的上限。鉴于前人所研究的基本上都是平滑的地形,而实际的海洋地形总是比较粗糙的,本文探讨了粗糙地形上内潮能通量随水深的变化。选取了弦函数地形、随机白噪声地形、弦函数地形叠加在高斯地形之上、随机白噪声地形叠加在高斯地形之上和随机白噪声地形与弦函数地形同时叠加在高斯地形之上5种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对于这5种情况,都存在海洋有限深时的能通量大于无限深假定时的能通量,这说明前人得出的"有限深海洋中海面对内潮的反射使得正压潮向内潮的能量转化相比较无限深海的情况显著降低"的结论对于粗糙地形并不适用。  相似文献   
76.
南海北部—观测点内潮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功率谱分析、调和分析等方法,对南海北部-观测点连续9d(1988年5月8—16日)的温度。盐度和海流及跨越该期间较长的(1988年4月24日-7月22日)潮位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观测点存在着一种内潮现象,其波动的周期在24h左右,它传播的方向大体是偏北。  相似文献   
77.
本文从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组出发,在非地转条件下导得了分层海洋的内孤立波方程—Kbv和mKdv方程,证实了在非地转条件下,一类海洋非线性波动是可以严格满足内孤立波方程的。在地转条件下采用f平面近似导出了KdV方程的演化形式一有源KdV方程,地转的影响含于源项中。由初步的分析得出,f对KdV方程的影响是微弱的。由已得的KdV和mKdV方程的解可知,内孤立波与线性波有着本质差别。  相似文献   
78.
从地质记录中寻找周期是科学家最感兴趣的事情之一。最近,Hazen利Trefil(1991)提出了20条科学论点,并提到了地球上的所有事物都以周期模式运转.这个想法在最近对百万个不同的长期的陆地及防外时间序列的周期性分析中得到证实、尤其是RauP利Sepkoski(1984)关于海洋种群灭绝的周期是26Ma的断言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讨论集中在26Ma周期的统计稳定性及内在联系方面一对陆地(潮汐玄武岩,气候和海平面变化等)和陆外(冲击陨石坑)循环过程与周期性生物事件的内在联系的很多研究为“灾变循环”的可能出现提供了证据。然而,对这些记录里…  相似文献   
79.
以胶南构造混杂岩带中榴辉岩的围岩——套程度不同的糜棱岩化岩石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其显微形变的结构特征及环境意义、石英组构特征及动力学信息,并讨论其形成的古构造环境和构造机制。  相似文献   
80.
近130年胶州湾自然形态和冲淤演变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胶州湾不同时代的海图为依据,采用人机产互方式,利用数字化板和地学软件,对胶州湾海底冲淤态势进行了半定量(精确到量级)分析,划分了湾内淤积区、侵蚀区,并给出了历史变迁趋势。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前,胶州湾基本处于淤积缩小状态,沧口水道和环流中心的海湾中部及沿岸各小湾为淤积区,湾口部分和外湾侵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胶州湾反向发展,转为侵蚀,侵蚀区从湾口向内湾经各水道辐射分布,仅侵蚀区之间分布着小片淤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