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6篇
  免费   347篇
  国内免费   399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82篇
地球物理   152篇
地质学   1499篇
海洋学   212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23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54年   2篇
  1950年   3篇
  1946年   2篇
  1944年   3篇
  1941年   2篇
  1940年   1篇
  1939年   1篇
  1938年   1篇
  1936年   2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分析了1900年以来长江3次巨洪的3个强信号:(1)太阳黑子活动,(2)厄尔尼诺事件,(3)青藏高原南部大震,它们对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分别称为日气作用、海气作用、地气作用,依据长江巨洪和3个强信号的基本事实,讨论了长江发生巨洪的统计规律,指出当3个强信号的出现时间互相重叠时,长江很可能发生巨洪,如果再叠加其它信号,长江发生巨洪的量级更大,这对长江巨洪的超长期预期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52.
53.
本文系统地讨论了皖南地区晚二叠世早期沉积层发育特征,确定了龙潭期地层的顶、底界线。以单因素图件为基础,结合其它成因标志,编制了龙潭早期(三个亚期)和龙潭晚期岩相古地理图,由此可以看出龙潭期的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54.
松辽盆地是中国大型陆相湖盆,其上白垩统嫩江组一段(K2n1) 和二段(K2n2) 烃源岩沉积时期的形成环境一直备受争议。文章选取盆地后金沟剖面为研究地区,通过测定和分析烃源岩中的稳定氮同位素等地球化学指标,重建了氧化还原条件。结果表明,后金沟剖面嫩一段(H 层位) 和嫩二段(N2 层位) 具有明显的差异:嫩二段相较嫩一段而言,有机碳(TOC) 值偏高、有机碳同位素(δ13Corg) 值负偏,而且稳定氮同位素(δ15N) 值偏小,一致指示海侵事件发生之后导致嫩二段形成了缺氧环境。结合微量元素比值分析,古生产力参数Ba/Al、Ba/Ca,反映嫩二段具有更高的生产力,这与TOC 的含量变化一致;Mo/Al、V/Cr 等氧化还原参数表明嫩二段沉积时的水体环境还原性更强,这与δ15N 值偏小指示嫩二段形成缺氧环境的结论相符,重建了沉积时期水体的氧化还原环境。研究结果不仅可以预测优质烃源岩的沉积分布,还可以为国内其它湖相页岩沉积环境的研究提供借鉴,为油气勘探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55.
深成煤化作用是川南地区煤化作用的主导因素,本文着重阐明了构造对煤类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6.
松辽盆地白垩系岩石组合与粒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岩石学与粒度分布特征相对比的方法,系统研究了松辽盆地3个典型剖面和10余口探井的白垩系碎屑岩层序。结果表明,陆相碎屑沉积的岩石组合及其岩性、岩相特征与相应的薄片粒度分布结果(直方图、概念累积曲线、偏度(SK1)和标准偏差具有良好对应。  相似文献   
57.
安徽省大别山南部宿松杂岩变质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3,他引:7  
魏春景  单振刚 《岩石学报》1997,13(3):356-368
宿松杂岩的变质作用可分为3个阶段:早期、主期和晚期阶段。主期阶段的矿物组合在云母片岩中为石榴石+多硅白云母+石英+磁铁矿±钠云母±绿帘石/黝帘石;在白云母钠长(二长)片岩和片麻岩中为石榴石+多硅白云母+钠长石+石英+绿帘石/黝帘石±冻蓝闪石;在石榴石钠长角闪岩中为石榴石+冻蓝闪石+钠长石+黝帘石+石英±钠云母±金红石/磁铁矿。根据多种地质温压计和变质反应可以推测主期变质条件为:T=520℃~580℃,P=1.2~1.4GPa,地热梯度为12℃/km,相当于高压过渡型。晚期阶段变质条件为:T=460℃~480℃,P=0.6~0.7GPa,为中压绿帘角闪岩相。宿松杂岩的变质条件介于其南部的蓝闪绿片岩相和北部的榴辉岩相之间,三者是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之下俯冲到不同深度的产物。  相似文献   
58.
桑吉盛 《铀矿地质》1997,13(5):264-269
松辽盆地是在兴蒙-吉黑海西褶皱带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大型陆相沉积盆地,基底主要为古生界浅变质岩,盖层主要是白垩系杂砂岩-有机页岩建造和新生界疏松碎屑堆积。笔者通过对前人资料分析研究后认为:松辽盆地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前景;第三系是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主要目的层之一,层间氧化带型铀矿是主要寻找类型;盆地的西部和西南部是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59.
辽宁夏季气温降水气候分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聚类分析方法,以气候平均为辅,对1961~2000年辽宁53个测站的夏季气温和降水资料进行标准化处理,并根据各站之间的相关程度差异和气候特点,对辽宁夏季平均气温和平均降水进行气候分区。结果表明:辽宁夏季气候特点为,降水东部多西部少;气温中北部偏高,南部沿海凉爽。  相似文献   
60.
利用断裂活动过程中留下的各种地质标记研究断裂发育史是比较困难的 ,已有的研究方法主要可归纳出七种 ,都存在局限性。岩层离距图法是以地震剖面为基础 ,将穿过断裂的各剖面上的标志层投影到沿断裂走向的铅垂面上 ,得到多组标志层的垂向断距数据 ,然后用下部各标志层的断距减去最上部标志层的断距 ,并作多轮次计算 ,直到最后的断距差近似为零或仅剩一个非零标志层。每一轮次计算代表一个活动期次 ,如果出现负值 ,则表示有构造反转。对松辽盆地敖古拉断裂作了实例计算 ,结果为该断裂发育经历了三个正断活动期和一个逆断活动期 ,与盆地区域性活动有些差别。岩层离距图法比起其他已有方法 ,可靠程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