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0篇
  免费   769篇
  国内免费   1444篇
测绘学   313篇
大气科学   215篇
地球物理   372篇
地质学   4550篇
海洋学   925篇
天文学   31篇
综合类   726篇
自然地理   771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203篇
  2022年   246篇
  2021年   228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197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448篇
  2013年   256篇
  2012年   374篇
  2011年   362篇
  2010年   314篇
  2009年   378篇
  2008年   349篇
  2007年   302篇
  2006年   312篇
  2005年   265篇
  2004年   239篇
  2003年   224篇
  2002年   241篇
  2001年   223篇
  2000年   184篇
  1999年   171篇
  1998年   184篇
  1997年   207篇
  1996年   191篇
  1995年   173篇
  1994年   159篇
  1993年   144篇
  1992年   137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Microorganic pollutants such as polycy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OCPs),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 and 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s (TPHs) are known to be present in urban ambient air. These organic compounds are prone to atmospheric transport and deposition over long distances, thus enabling them to accumulate even in regions remote from their sources. Deposition from the atmosphere can be via direct deposition and exchange with crops that may b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ingested by humans. It can also take place via wet and dry deposition and air-water exchange. Following their deposition, these microorganic pollutants tend to accumulate in soils, sediments and in human and ecological food chains. There are many reports in the literature on the atmospheric concentrations of microorganic pollutants, but there are few reports and data in Asia. This study was performed in Singapore to determine the relative amounts of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and TPHs in ambient aerosols. One of the important sources of these organic compounds in Southeast Asia is thought to be biomass burning (vegetation fires). Hence, air sampling was conducted during both smoke haze and non-haze periods. The data obtained from this study will b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02.
Geochemical cycling has received wide attention due to the need to understand the pathways of pollutants through our present environment. In this regard the Yangtze River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putting those pollutants into the East China SeafWorld Oceans. The Yangtze River is of high sedimentation rate and water discharge. The watershed covers variable climate regions from temperate to subtropical and from semiarid to humid. Twenty three (23) sampling locations at the estuary have been selected for 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s. The elements (Cl^-, SO4^2-, Na^+, K^+, and Ca^2+) show conservative behavior during mixing of fresh water with saline water whereas Mg^2+, Mn^2+ show a non-conservative pattern .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Na^+/SO4^2- and Cl^-/SO4^2- molar ratios show a mixing of more than two water sources.  相似文献   
103.
104.
从地上、地下有机物质生产对湿地碳输入的贡献,湿地土壤碳库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对湿地土壤碳库和碳排放的影响,甲烷排放和可溶性有机碳输出以及影响因子,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动态模型4个方面对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国内外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分析,提出了我国亚热带区域天然湿地碳循环研究的主要热点和方向:⑴沿海湿地碳库估算及土地利用转化对土壤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⑵酸沉降对于我国东南沿海低纬度地区湿地甲烷排放的影响;⑶沿海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动态模型的应用与开发;⑷湿地系统可溶性有机碳的输出机理探讨.  相似文献   
105.
库车坳陷侏罗系煤成气动力学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黄金管—高压釜封闭体系热模拟实验与GC、GC-IRMS分析技术,结合KINETICS专用软件,对库车坳陷侏罗系煤成气进行了动力学模拟研究。库车坳陷侏罗系煤具有高的产气性,在高演化阶段主要产甲烷气;侏罗系煤热解气甲烷碳同位素为-36‰~-25‰,乙烷碳同位素为-28‰~-16‰;甲烷、C2-C5气态烃的生成活化能分别为(47~64k)calm/ol、(55~72k)calm/ol,频率因子各为5.265×1013s-1、5.388×1018s-1。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克拉2气田天然气的成因。研究认为,克拉2气田天然气属阶段捕获的煤成气,主要聚集了5~1Ma时期的天然气,其成熟度Ro分布范围为1.3%~2.5%。  相似文献   
106.
《国土资源通讯》2005,(17):21-22
2003年10月,部下发了《关于建立矿产资源储量空间数据库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3〕324号,以下简称《通知》),各省(区、市)国土资源厅(局)按照《通知》要求,认真组织实施,采集本地区范围内截至2002年年底已上表固体矿区的有关信息,运用统一的系统软件,建立了省(区、市)级矿产资源储量空间数据库(以下简称空间数据库)。部于2005年6月对各省(区、市)的空间数据库进行了检查验收。已完成的空间数据库中共有矿区16796个,其中大中型矿区6611个,分别占2002年年底上表矿区数的83.6%和89.1%,共采集了各类图件31971件,同时完成798个新上表及未上表矿…  相似文献   
107.
根据对马朗凹陷马1井储层长石中有机包裹体的基本特征、均一温度、荧光及荧光光谱分析,得出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为60~90℃.120~140℃,其对应的荧光颜色分别为黄色和蓝绿色。认为储层的油气运移经历了两期,第一期为烃类的主要运移、聚集期,油气为低成熟油;第二期为少量的烃类聚集,并判断出二叠系条湖组该段储层为油气产层。  相似文献   
108.
在3次野外取水样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域有机污染特征,并根据室内实验和国内外文献资料所获取的参数,利用地下水模拟系统软件(GMS)对研究区三氯乙烯(TCE)和四氯乙烯(PCE)在地下水中的运移转化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TCE和PCE存在生物降解作用,但是反应速率很小,这表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其浓度仍可能保持在相当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109.
通过对自配标准样品(正构烷烃)进行5à分子筛吸附试验,测定了用5分子筛吸附法分离前后正构烷烃、异构烷烃和环烷烃碳同位素值,探讨试验前后碳同位素值的变化。尽管实验过程中样品经过85℃长时间加热回流及吸附样品的5à分子筛用氢氟酸酸化处理,但实验结果经仪器检测,证明该方法对正构烷烃碳同位素值影响因素不大。本文还介绍了原油和煤可溶有机质中饱和烃络合前后的单体烃碳同位素分析方法。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改进采用微型索氏抽提加热回流实验装置,既提高了样品的回收率,也减少了样品中轻组分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0.
类脂化合物极大地扩展了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度,尤其是单体碳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古气候、古环境重建上有着重要作用。基于近些年来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就类脂化合物单体碳同位素在古气候环境方面的应用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述。已有研究表明利用类脂化合物单体碳同位素组成可以追溯到海洋和湖泊环境中陆源有机质的物源,其母源区历史时期 C3、C4植被的变迁以及区域性的古气候、古环境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