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9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67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次坞地区晋宁晚期火山岩与侵入岩由基性岩(上墅组下段基性火山岩与次坞辉绿岩体)和酸性岩(上墅组上段酸性火山岩与道林山碱长花岗岩体)组成,它们在时空上紧密伴生,成因上密切相关,SiO2 含量集中分布在两个区间,缺乏SiO2为57%~68%的中性及中酸性成分,构成一套双峰式岩浆杂岩组合。酸性岩在化学组成上富硅碱而贫钙镁,准铝-过铝质,富含Zr、Nb和稀土元素,FeO*/MgO、Rb/Sr比值大,显示出A型花岗质岩石的成分特征;基性岩具有富铝、钠、钛和偏碱性的特征,形成于陆内至陆缘张裂环境。基性岩与酸性岩由不同的源区熔融形成,基性岩起源于亏损程度较低的地幔或来源于亏损地幔的岩浆受到陆壳物质的混染,酸性岩可能起源于地壳中既含有基性地壳组分和又含有酸性地壳组分的源区的部分熔融。双峰式岩浆杂岩的形成,是华南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的岩石学记录,揭示了华南Rodinia超大陆裂解始于青白口纪。  相似文献   
42.
鄂北随州大洪山地区出露大量镁铁质岩(如:辉长岩、辉绿岩、(枕状)玄武岩),它们主要以岩块的形式构造混杂在一套碎屑岩中,表现为典型造山带基质-岩块混杂的特征。大洪山镁铁质岩为拉斑玄武岩系列岩石组合,地球化学方面,不相容元素Rb、Ba、K、Th、U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亏损,表现为岛弧玄武岩的特点,而平坦的稀土配分模式(ΣLREE/ΣHREE=1.41~4.48,LaN/YbN=0.76~4.79),Zr/Y=2.65~5.38,Ti/V=29.19~54.97,又可与洋中脊玄武岩对比。因此,我们推测大洪山镁铁质岩属于MORB-like玄武岩(或前弧玄武岩)类岩石组合,其形成于洋内初始俯冲环境,成岩岩浆由俯冲洋板片脱水交代亏损洋中脊地幔减压熔融产生。通过LA-ICP-MS锆石U-Pb测年,分别获得南风垭、绿林寨玄武岩(816.6±7.6) Ma (MSWD=0.47)、(813.1±4.8) Ma (MSWD=0.37)的成岩年龄,结合已经取得的杨家棚辉长岩947 Ma、厂河枕状玄武岩824 Ma、绿林辉绿岩820 Ma的年龄结果,说明大洪山地区的这套前弧镁铁质岩组合大致形成于817~947 Ma,它们可能是多阶段洋内俯冲的产物。大洪山地区这套前弧镁铁质岩的厘定说明扬子地块与桐柏-大别地块之间晋宁期发生过一定规模的洋内-洋陆俯冲和造山运动,二者可能曾在青白口纪晚期拼合到一起。  相似文献   
43.
鲁东造山带是由扬子陆块与胶辽古陆碰撞带隆起形成的。碰撞带形成于晋宁期,隆起开始于晋宁末期,结束于中生代印支燕山期。  相似文献   
44.
“东川式”层状铜矿~(40)Ar-~(39)Ar成矿年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40 Ar 3 9Ar真空击碎技术和阶段加热技术 ,测定了采自落雪矿的”东川式”层状铜矿之两个石英样品的年龄 ,获得了 810~ 770Ma的40 Ar 3 9Ar等时线年龄 ,这些年龄与我们从前获得的脉状铜矿石英的年龄范围一致 ,再次表明晋宁 澄江期是东川铜矿的主要成矿期。  相似文献   
45.
东昆仑东段晋宁运动表现为一期强烈的构造热事件,不仅有碰撞型花岗岩侵入体形成,而且使基底岩系发生角闪岩相变质和变形。同位素研究表明本区晋宁运动的活动时期在957-746MaB.P.,在晋宁运动早期开始的大规模碰撞拼合在晋宁晚期达到高峰,并一直延续到震旦纪早期,它可能是全球范围内Rodinia超大陆形成时的构造热过程在东昆仑地区的反映。  相似文献   
46.
晋宁运动和震旦系有关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47.
皖南地区几个晋宁期岩体围岩中古生物化石的发现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冠宝  徐树桐 《安徽地质》2003,13(3):165-168
皖南地区的几个晋宁期岩体分布在上溪群变质岩中,它们分别是休宁岩体(953Ma)、许村岩体(877Ma)和歙县岩体(928Ma)(见图1)。以往由于在变质岩中缺乏古生物化石资料,只是根据这几个岩体的同位素年龄推定其为中元古代地层,并称之为古陆。作者的工作不仅在休宁岩体的围岩中发现了二叠纪的化石组合,而且在许村岩体和歙县岩体围岩中发现了一批早古生代化石组合。这些化石资料的定时均与根据岩体的同位素年龄推定的围岩时代相矛盾。因此,作者认为这些古生物化石的发现具有以下意义:1说明在本区根据岩体同位素年龄确定围岩时代的证据不能成立;2为确定上溪群(部分)变质岩的时代提供了直接的证据;3将本区地质构造格局和这几个岩体侵位机制再认识的问题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48.
49.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南部浅变质岩的全岩Rb-Sr同位素年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供了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南部震旦纪浅变质千枚岩的全岩Rb Sr同位素年龄测试数据 ,获得了 2 2 1± 14Ma的等时线年龄。对测试结果的分析认为 :该年龄为浅变质岩的变质年龄。区域调查对比表明 ,低绿片岩相变质作用在造山带组成岩石中普遍存在 ,并叠加于超高压变质岩石 ,因而上述年龄代表在印支期存在普遍的退变质作用年龄。浅变质岩中印支期同位素年龄的获得 ,对正确认识超高压变质带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0.
研究区内有两类密切共生的活动陆缘型幔源侵入岩组合,它们分属拉斑系列和钙碱系列。这两个系列的侵入岩存在系统的化学差异,而且在高位岩浆房中普遍经历了镁铁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拉斑系列与钙碱系列均具有板块会聚边缘幔源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它们均不同程度地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而贫高场强元素、过渡族元素和重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证明,这两个系列的岩浆起源于同一贫化型地幔源区,源岩类型为尖晶石橄榄岩。大离子亲石元素的富集应归因于消减板块的脱水作用或熔融作用。两个系列间的化学差异起因于拉斑系列的熔融程度高于钙碱系列。它们均为晋宁期古秦岭洋盆闭合过程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