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9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67篇
综合类   1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新疆西部巴楚地区晋宁期的洋岛火山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塔里木盆地中部有一条近东西向的重磁高异常带,火成岩露头仅见于西部的巴楚地区。采集25件晋宁期火山岩样品进行研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为洋岛,且可清楚地区分出洋岛碱性玄武岩(亚速尔型洋岛)和洋岛拉斑玄武岩(夏威夷型洋岛),两者反映了洋盆发育的不同阶段。一件晋宁期超基性岩样品显示出岛弧岩浆岩的性质,与塔里木中部地区的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应同为晋宁期岛弧的记录。它们可能指示一条横贯塔里木盆地中部的晋宁期古缝合线,原称的塔里木板块(克拉通)是由两个原先分隔的地块在晋宁运动时碰撞拼合而形成的,并成为罗迪尼亚超大陆的一部分。该古缝合线在震旦纪-中生代构造活动性较强,尤其是二叠纪-三叠纪的构造-岩浆事件规模较大。据此讨论了晋宁期构造-岩浆活动在认识基底形成、区域演化和油气勘探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32.
湘中南晋宁期和加里东期构造线走向横向上存在显著变化,通道-溆浦-安化-桃江一线晋宁期与加里东期构造线呈向北西凸出的弧形弯曲;湘东浏阳-川口一带晋宁期构造线自北而南由东西向转为北东-北北东向,加里东期构造线在湘南九嶷山地区和彭公庙-汝城一带为东西向,在都庞岭-塔山隆起带以及高挂山-关帝庙隆起带呈北东-北北东向,在湘中大乘山-龙山一带呈东西向。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显示湖南境内钦杭结合带与扬子陆块分界可能沿南桥-新化-隆回-苗儿山一线,自东向西由东西向转为北北东向;与华夏陆块分界可能沿川口-常宁-双牌一线,呈北东向。通过与区域挤压应力方向结合,上述构造边界走向可以较好地解释湘中南地区晋宁期和加里东期构造线方向的若干横向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33.
辽北华北陆块北缘存在巨型的晚前寒武纪造山带,其标志有:开原蛇绿混杂岩、构造混杂岩、阿拉斯加型岩体、碰撞造山型花岗岩、榴辉岩高压变质带。它们呈狭长的带状分布于辽北建平—阜新—铁岭—清原一带,是晋宁造山运动期间,古亚洲洋板块和古西伯利亚板块依次向古华北板块俯冲碰撞造山的结果。  相似文献   
34.
北秦岭主要发育元古宙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包括古元古代秦岭岩群、中元古代峡河岩群、宽坪岩群和武关岩群、中元古代晚期松树为蛇绿岩构造岩片、新元古代丹凤岩群和二郎坪岩群的下部地层单位以及晋宁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北秦岭广泛存在晋宁期的强烈构造-岩浆-变质地质事件,且是新元古代主体形成的古老造山带。晋宁期的强烈地质事件可能代表了华北地块、北秦岭微地块、中秦岭地块与扬子地块之间的俯冲碰撞拼合。震旦纪之后又逐渐开始发生大陆裂解,进入显生宙构造演化阶段。新元古代晋宁期(1000~800Ma)发生的主要地质事件和俯冲-碰撞拼合与国外一些地质学家提出的新元古代时期Rodinia超大陆的形成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35.
康滇地轴前晋宁期构造运动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滇地轴前晋宁期是否有形成克拉通区域性强烈的构造运动,地学界未有共识。笔者从野外资料及大量同位素年龄两方面对其考查后,认为此时期构造运动证据不足。  相似文献   
36.
秦岭造山带晋宁期加里东期板块汇聚及成矿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重大地质问题野外地质调研、锆石SHRIMP年代学与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揭示出秦岭造山带腹地明显存在晋宁期和加里东期的两期叠加板块汇聚结合带。新提出晋宁期具主次两条板块汇聚结合带,系中新元古宙古中华陆块群裂解—古秦岭多岛洋形成(1800-940 Ma),可识别出具蛇绿岩、岛弧火山岩与深成侵入岩、陆缘弧变质地层四位一体的组合,时空紧密关联。北部即古华北南缘古商丹带,沿北秦岭南缘被后者商丹带重叠,南部为古扬子西北缘板块汇聚结合带,总体延伸近北东向,从三湾(西乡)、黑木林、峡口驿、三岔子、鞍子山、马道、佛坪至小磨岭以东。其南段受扬子地块燕山期向北推挤位错,三湾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呈构造窗出露,中段遭晚期东西向勉略带构造捋顺。而早古生代Rodinia超大陆裂解——原特提斯洋形成(561-447),认为消失的原特提斯洋是中国最具规模的早古生代大洋,商丹—昆南板块汇聚带,便是中国大陆造山带最重要的一条大地构造界线。研究了两期板块汇聚结合带分布与区域成矿关系,对铁、铜、镍钴等区域成矿前景赋予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37.
萧山—富阳一带的前震旦系,分别由中元古代陆缘岛弧型双溪坞群火山岩、新元古代青白口纪河上镇群弧后盆地沉积和双峰式陆相火山岩组成。中元古代末的神功运动表现强烈,青白口纪末的晋宁运动叠加褶皱明显。剖面连续完整,地质现象丰富.是华南重要的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38.
黔东北梵净山地区位于雪峰隆起西缘,前寒武纪-早古生代黑色有机质岩系发育,沥青显示广泛。该区在新元古代-中生代经历了晋宁期、加里东期及印支期-燕山期多幕构造变形,前人对后两期构造与油气成藏的响应关系研究较多,而关于晋宁期构造与油气成藏之间的匹配关系则鲜有报道。选取黔东北梵净山地区宝塔组灰岩溶蚀孔、洞内的沥青开展了Re-Os同位素研究,测试结果显示等时线年龄为(915±129)Ma。结合区域地质分析表明,梵净山地区存在晋宁期原生油藏,在加里东期被改造形成次生油藏,古隆起控制了次生油气藏的分布。本研究丰富了雪峰隆起西缘油气成藏期次,同时也促进了复杂构造变形条件下次生油气藏成藏机理研究,对我国南方新元古界油气勘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9.
罗迪尼亚超大陆与晋宁运动和震旦系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郝杰  翟明国 《地质科学》2004,39(1):139-152
云南晋宁地区即晋宁运动命名地的区域地质表明,晋宁运动指的是发生在中元古代晚期的一次区域性造山运动,其大地构造性质和时代完全可以与国际上格林威尔造山运动进行对比,因此以下震旦统底界作为晋宁(运动)不整合面的认识有悖于命名地的地质事实,也违反了不整合面地质意义的判定原则。扬子、塔里木等陆块的晋宁期造山作用记录表明,在罗迪尼亚超大陆聚合过程中它们作为小型陆块被包裹在格林威尔造山带之中;而华北陆块可能属于西伯利亚大陆的一部分参与了超大陆的聚合过程。新元古代早期,扬子陆块周缘地段发育的火山—沉积岩系是大陆裂解作用的产物,标志着罗迪尼亚超大陆解体的开始。其中,大部分的裂谷在莲沱期泛海侵沉积之前就已夭折,仅有边缘区的一些裂谷发展成裂陷槽或洋盆。因此,在扬子陆块莲沱期泛海侵沉积在区域上高角度不整合沉积在晋宁期夷平面之上,在局部地段平行或小角度不整合沉积在夭折的裂谷沉积之上,而在裂陷槽和大陆边缘区则为连续沉积。考虑到国际晚前寒武纪研究的趋势,本文建议将传统的震旦系予以解体:提出震旦系(纪)应只含灯影组(期)和陡山沱组(期),对应国际地层指南中的新元古Ⅲ纪代;建立独立的南华冰纪和扬子纪。  相似文献   
40.
次坞地区晋宁晚期火山岩与侵入岩由基性岩(上墅组下段基性火山岩与次坞辉绿岩体)和酸性岩(上墅组上段酸性火山岩与道林山碱长花岗岩体)组成,它们在时空上紧密伴生,成因上密切相关,SiO2 含量集中分布在两个区间,缺乏SiO2为57%~68%的中性及中酸性成分,构成一套双峰式岩浆杂岩组合。酸性岩在化学组成上富硅碱而贫钙镁,准铝-过铝质,富含Zr、Nb和稀土元素,FeO*/MgO、Rb/Sr比值大,显示出A型花岗质岩石的成分特征;基性岩具有富铝、钠、钛和偏碱性的特征,形成于陆内至陆缘张裂环境。基性岩与酸性岩由不同的源区熔融形成,基性岩起源于亏损程度较低的地幔或来源于亏损地幔的岩浆受到陆壳物质的混染,酸性岩可能起源于地壳中既含有基性地壳组分和又含有酸性地壳组分的源区的部分熔融。双峰式岩浆杂岩的形成,是华南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的岩石学记录,揭示了华南Rodinia超大陆裂解始于青白口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