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36篇
  免费   2540篇
  国内免费   2643篇
测绘学   526篇
大气科学   95篇
地球物理   3873篇
地质学   8936篇
海洋学   789篇
天文学   339篇
综合类   776篇
自然地理   985篇
  2024年   113篇
  2023年   422篇
  2022年   503篇
  2021年   551篇
  2020年   421篇
  2019年   548篇
  2018年   371篇
  2017年   415篇
  2016年   401篇
  2015年   474篇
  2014年   632篇
  2013年   565篇
  2012年   594篇
  2011年   606篇
  2010年   533篇
  2009年   591篇
  2008年   621篇
  2007年   441篇
  2006年   496篇
  2005年   453篇
  2004年   458篇
  2003年   432篇
  2002年   401篇
  2001年   446篇
  2000年   450篇
  1999年   464篇
  1998年   484篇
  1997年   474篇
  1996年   493篇
  1995年   487篇
  1994年   410篇
  1993年   328篇
  1992年   355篇
  1991年   284篇
  1990年   208篇
  1989年   156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6篇
  1975年   4篇
  1954年   4篇
  194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双壳类软体动物精子发生及其在系统演化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述了双壳类软体动物精子发生及精子形态结构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双壳类软体动物精子发生过程中精细胞分化具有种、属特异性,精细胞分化的细节是区别个体外部形态很近的物种的依据;精子的形态结构具有种的特征,精子结构的比较研究将成为双壳类软体动物系统演化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2.
冲绳海槽轴线地质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冲绳海槽位于东海大陆架与琉球岛弧之间,海槽中发育着一系列平行轴向延伸的地堑型正断层。穿越海槽的地震剖面证实了海槽扩张中心的存在,扩张轴沿海槽轴线方向延伸。由于地堑构造中心的扩张速率较大,由某引起的海槽中心下陷的速率大于沉积作用的补偿速率,使海槽中心海底出现明显的下陷。在轴线的大陆坡一侧,陆源沉积占绝对优势;轴线的岛坡一侧,以火山坡碎屑、浮岩、有孔虫软泥为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103.
气候转型与早期人类迁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的旧石器考古证据表明,更新世早期可能发生了两次人类迁徙浪潮,时间分别在1.8-1.6MaBP和1.0MaBP左右,第一阶段,古人类演化为直立人并开始走出非洲、迁徙至其它中低纬度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第二阶段,直立人开始占据中高纬度的温带和干旱-半干旱地区。这两个阶段也是第四纪气候发生转型、环境产生重大调整的时期。二者在发生时间上的一致性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推测气候转型时期环境转变是这两次人类迁徙浪潮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04.
塔里木盆地的构造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地震大剖面显示,塔里木盆地发育为手风琴式的演化史。大体上形成有3层“断-坳”结构:①震旦系的“断”,古生界-三叠系的“坳”;②侏罗系的“断”,上白垩系的“坳”;③古近系的“断”,新近系的“坳”。断陷与坳陷分别由拉张与挤压应力场所致,这种应力场的变化是由相邻洋壳板块俯冲倾角由小到大的变化所引起的。由于地壳的多旋回运动,多次发生构造沉积演变,构成了多套生储盖组合,多领域、多种圈闭类型的油气藏,从震旦系-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各断陷-坳陷结构的盆地都有可能形成油气藏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05.
关于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在南海中的指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位于印度板块、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边缘海。许多学者对其成因模式和动力学机制进行过多方面的探讨,但往往只注重地壳浅部和侧向碰撞的研究,而忽视了深部的壳幔相互作用。从地形地貌、岩石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岩相古地理学等地质事实出发,论述了南海存在着大规模的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简单的以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为主的壳幔相互作用模型来模拟南海的形成演化过程,指出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是南海形成演化过程中深部的主要推动力,对南海的形成演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6.
提出了一种断层处理新方法——分块法与断层恢复法合成算法,这种方法兼有分块法与断层恢复法的优点同时又克服了其不足,较好地解决了含逆断层时煤层底板等高线自动绘制及任意边界的构网问题,使绘出的等值线图误差较小,更加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07.
南海南部新生代构造应力场特征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构造动力学理论和原理,分析了南海南部自晚中生代以来的构造应力场特征与构造演化。认为南海南部总体上处于南北向挤压应力场中,其构造演化可分为4个阶段,其中,众多沉积盆地及其主要构造主要形成于2-3阶段(渐新世-中新世)。  相似文献   
108.
山东荣成市成山头南侧发育了一条沙坝和一系列的湖 ,组成成山卫湖链 ,以面积最大的天鹅湖有关资料为主 ,运用粒度分析、软体动物鉴定、14 C测年等方法 ,对So5 ,Sh5 ,Sh1和Sh6孔岩心进行分析 ,揭示了该湖链的形成过程 :距今 70 0 0a左右 ,海水开始入侵 ,形成了荣成湾 ,距今 6 0 0 0a左右 ,沙坝和坝内的一系列半封闭湖形成 .根据沙坝层理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湖形成后自然作用下的演化动态 ,并指出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加剧 ,严重影响了湖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9.
110.
南海的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通艺  郝梓国 《海洋地质译丛》1993,(4):75-80,F003,F0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