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9篇
  免费   342篇
  国内免费   796篇
测绘学   98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55篇
地质学   2452篇
海洋学   102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34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103篇
  1991年   119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4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2篇
  1940年   1篇
  192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991.
刘卫东 《云南地质》2014,(2):194-200
普朗斑岩铜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重要印支期铜矿床.含矿岩体为普朗复式斑岩体,由全岩铜矿化的石英二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及花岗闪长斑岩组成,其中矿化较好者主要与石英二长斑岩关系密切.矿区蚀变矿物有伊利石、镁绿泥石、多水高岭石、硬石膏、蒙脱石、黑云母、铁镁绿泥石、白云母、阳起石、金云母、方解石等,蚀变类型主要有钾长石化、黑云母化、钠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钠黝帘石化、泥化.并且由中心向外依次为硅化核—硅化钾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角岩化带的面型蚀变特征.其中硅化钾化、绢英岩化蚀变带与铜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92.
王璐  邹磊  胡文君 《云南地质》2014,(2):237-239
通过总结香格里拉县东坝铜金多金属勘查区的地质特征,类比邻近东炉房矿区的地质特征及化探异常,两者在许多方面具有很多的相似性,所以认为东坝勘查区具有找矿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993.
干沙鄂博稀土多金属矿床位于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东段,成矿与干沙鄂博碱性斑岩体有关。干沙鄂博斑岩体为一小型岩株,地表出露面积约0.29km^2,岩性以霓辉正长斑岩为主,其次为霓辉碱长石英正长斑岩。岩体具全岩面型蚀变矿化特征,与稀土矿化关系密切的围岩蚀变主要为萤石化、碳酸盐化和硅化。矿化范围大,矿带长约800m,延深大于420m,5个主矿体长70-260m,平均厚度12-29m。矿石品位较低,稀土氧化物平均品位1.39%-1.65%,矿石中伴生金属元素有Cu、Pb、Mo。矿石矿物以氟碳钙铈矿为主,其他金属矿物有黄铜矿、方铅矿、斑铜矿及辉钼矿等。含矿斑岩体为一套准铝质和碱性岩石,总体具有高硅低钛、富钾低钠的特点。岩石富集K、Rb、Sr、Ba等不相容元素,亏损Ta、Nb、Zr、Ti等高场强元素;轻重稀土分馏强烈,显著富集轻稀土,具Eu负异常。以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干沙鄂博碱性斑岩体的成因可能与华力西晚期后造山伸展环境下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有关,并经历了显著的分离结晶作用。通过与国内外典型稀土矿床的对比分析认为,干沙鄂博稀土矿矿床成因类型为碱性斑岩岩浆期后热液型多金属稀土矿床,与冕宁牦牛坪和美国加里诺斯稀土矿的矿床成因类似。  相似文献   
994.
新疆乌恰县恰克马克位于塔里木微板块中的阔克塔勒晚古生代陆缘盆地,属于西南天山金、铜、锑、银、锡、汞多金属成矿远景区,通过实地调查工作及区域资料对比研究,总结出了该地区铜矿成矿规律并指出了找矿方向,为今后该地区铜多金属找矿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5.
西范坪式斑岩型铜矿与喜山期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关系十分密切。根据斑岩铜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探讨该铜矿的控矿条件、成矿机制。在总结成矿规律的基础上,进行资源预测,估算了资源量。  相似文献   
996.
<正>永平矿床位于江西省铅山县境内,为江西省第二大的铜多金属矿床,储量达大型规模。矿田内主要分布有永平火烧岗矿床以及东部新近发现的护架山矿床。位于永平主矿区东部的护架山矿床,为近年来地质找矿获得的重大突破,新增333+334类Cu资源量近30万吨。作者对永平铜矿火烧岗矿床和护架山矿床进行野外地质调查,通过室内外研究,初步得出如下认识和结论:  相似文献   
997.
江西大岭上钨矿含斑细粒花岗岩锆石成因及成岩成矿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锆石成因研究成果是锆石定年、源区性质示踪和岩浆演化过程分析的基础。本文利用阴极发光和LA-ICP-MS技术发现研究区含斑细粒花岗岩包含了无继承核锆石和有继承核锆石。无继承核锆石阴极发光暗黑,其Th/U值低,LREE相对富集,Ce弱正异常,Ti温度计得到地质温度为801℃,是形成于富含热液的岩浆环境的锆石。有继承核锆石残留核具有均匀的灰白阴极发光,边缘阴极发光暗黑,其Th/U值较高,LREE相对较低、Ce正异常明显,Ti温度计得到地质温度为771℃,是形成于正常岩浆环境的中、深成岩浆岩中的锆石。结合区域地质情况,推断残留核锆石很可能是晋宁期花岗闪长岩中的锆石,说明矿区晋宁期花岗闪长岩可能是含斑细粒花岗岩的一种源岩。无继承核锆石的结晶环境反映了当时岩浆已经演化到晚期,而且其结晶时的富含热液的岩浆可能是一种良好的成矿物质的载体,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8.
安徽铜陵舒家店铜矿的电磁法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铜陵地区是长江中下游铜-金-铁-硫成矿带内的一个重要成矿区,成矿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和热液型,成矿作用与岩浆岩活动密切相关,而舒家店斑岩型铜矿是近年来在该地区新发现的矿床类型,矿体主体主要赋存在靠北西接触带的岩体中,铜矿化与舒家店辉石闪长岩密切相关。针对该类型矿床开展的电磁法找矿有效性试验对本地区寻找同类型的矿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在该矿区开展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和复电阻率两种电磁法野外测量工作,接着对两种试验的数据进行反演,并结合该区地质与钻孔资料对剖面进行了地质解释。CSAMT反演结果基本反映了该矿区的地电结构,电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花岗闪长斑岩、闪长岩、辉石闪长岩、石英闪长斑岩和志留系下统坟头组砂岩及粉砂岩地层。铜矿体位于高阻(闪长岩)和低阻(辉石闪长岩)的过渡带上,处于高阻闪长岩的右侧。虽然CSAMT的结果不能直接反映铜矿体,但可以通过追踪CSAMT各线中高阻体的位置来大致推测矿体的存在位置与走向。复电阻率法获得了零频电阻率,极化率,时间常数和频率相关系数4个反演断面图。在零频电阻率反演断面图中,辉石闪长岩电阻率表现中等,花岗闪长斑岩和闪长岩的电阻率比较高,这与CSAMT反演的结果相同。在矿体处,电阻率表现较小,极化率中等,时间常数和频率相关系数较大。本文最后得出如下结论: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能够获得深部电阻率结构,对找矿提供间接信息,而复电阻率法通过反演的零频电阻率、极化率、频率相关系数和时间常数可以为斑岩型铜矿提供直接找矿信息。  相似文献   
999.
魏少妮  朱永峰  安芳 《矿床地质》2014,33(1):165-180
新疆西准噶尔包古图地区斑岩型铜矿化发育,蚀变矿化特征随岩体不同存在显著差异。文章通过岩石学、矿相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方法,重点研究了Ⅲ号和Ⅴ号岩体的矿化特征和成矿元素迁移规律。结果表明:Ⅲ号岩体矿化中等,以黄铁矿、磁黄铁矿和黄铜矿为主,呈浸染状,硫化物脉少见;Ⅴ号岩体内部及其与围岩接触带产出大型铜矿床,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黄铜矿和辉钼矿,呈浸染状和细脉-网脉状分布。Ⅲ号岩体角闪石英闪长岩形成于岩浆-热液过渡阶段,与石英(花岗)闪长岩对比显示,挥发分出溶过程中,Cs、Rb、Ba、Th、U迁移进入挥发相,稀土元素稳定未迁移,Cu、Bi显著富集,Mo和Sb被流体迁移带走,形成热液矿化。Ⅴ号岩体钾化和硅化样品代表了不同的流体作用阶段,与未蚀变样品对比显示,在钾化阶段Nb、Ta、Zr、Hf性质稳定,轻稀土元素发生显著迁移,在硅化阶段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在岩浆-热液演化过程保持稳定。Cu、Mo和Bi在钾化作用阶段富集成矿,Zn和Sb则主要在晚期石英脉中富集。  相似文献   
1000.
刘凯 《地质与勘探》2014,50(6):1096-1108
柞水-山阳矿集区为秦岭造山带内一晚古生代构造-裂陷沉降带和热水沉积盆地,是秦岭造山带内重要的矿集区之一。盆地内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较为发育,且围绕小岩体的铜矿化作用较强。以往的找矿工作中,由于找矿思路等方面的束缚,对区内小岩体的深入工作较少。近年来,对区内一些小岩体的野外地质特征、成矿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勘查、评价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池沟地区和冷水沟地区均发现了厚大铜矿体,矿体多赋存于斑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附近,蚀变强烈,主要发育钾硅酸盐化、青磐岩化、绢英岩化,其中钾硅酸盐化与青磐岩化叠加部位铜矿化尤为强烈,具有典型的斑岩型矿化特征,认为区内铜矿化作用与燕山期小岩体关系密切。本文在分析区内现有斑岩型铜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的基础上,总结成矿规律,提出找矿方向,认为围绕燕山期斑岩体寻找斑岩型铜矿可作为本区寻找铜矿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