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71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8 毫秒
81.
云南抚仙湖近现代环境变化的沉积物粒度记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云南抚仙湖沉积物柱芯样品的放射性核素210Pb和137Cs的测试,确定了过去129年的湖泊连续沉积序列。利用210PbCRS计年模式,计算出每个样品深度所对应的年代,与137Cs时标计年法比较存在一定的偏差,分析了两种计年方法存在差异性的原因。根据抚仙湖的湖区特点,对沉积物的粒度特征进行了分析。抚仙湖柱芯的粘土(<4 μm)、细粉砂(4~16 μm)和粗粉砂(16~63 μm)含量分别占约36%,44%和18%。粒度参数根据矩值法求得,平均粒径(值)为6.48~7.92,分选系数So为1.27~1.42,偏度SKD分布范围在-0.18~0.04之间。将整个柱芯的计年结果与粒度特征相结合,自1878年以来,抚仙湖的环境演化大致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自然演化阶段,人为扰动阶段,人为改造阶段,后期治理阶段。人类活动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会对湖泊环境变化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
成都平原放射性环境地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成都平原地质背景和环境放射性现状,分析了地质条件对放射性水平的影响及原因,总结了成都平原地质环境对天然放射性水平及其分布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83.
放射性核素大气弥散模式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性核素大气弥散模式可以模拟正常工况和事故工况下,放射性核素在不同尺度下的大气输送与扩散,为核电站选址、辐射环境监测和核事故应急提供科学依据。归纳了目前广泛用于模拟核素大气弥散的各种模式,介绍了这些模式的研究进展和适用范围。结果表明:对于区域范围小于2 km的弥散,一般可采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湍流模式;对于20 km范围内的局地扩散,一般可采用高斯模式;而对于中尺度(20—200 km)和大尺度(200 km以上)弥散,则采用拉格朗日模式或欧拉模式。为了避免各种模式本身的局限性,采用嵌套模式将是较好的选择。最后,对放射性核素大气弥散模式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4.
85.
本文描述巴西Pocos de Caldas铀采,冶矿场尾矿坝中重金属和放射笥核素地球化学迁移过程,用监测数据评价了矿山流出物引起的地表和地下水污染,通过剂量估计评价了将来设施关闭后无补救借鉴条件下的潜在环境影响,认为尾矿中残留的黄铁矿氧化作用是渗漏水中重金属和放射性核素迁移的一个关键因素,深层地下水未见污染,而在尾矿废液排放区附近一条河流的地表水铀浓度比作为背景的河流样品高出许多,^210Pb和^210Po是总剂量的主要贡献者,同时矿山关闭后,植物是成年人和儿童遭受所放射性核素辐射的主要渠道,剂量评价结果表明,在退役阶段须采取永久性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6.
87.
紫色土坡地侵蚀产沙过程的~7Be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环境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研究土壤侵蚀是传统土壤侵蚀监测技术的重要补充手段。宇宙成因核素7Be具有半衰期短和在表土分布浅等特点,能够用于指示短时间尺度的坡面侵蚀堆积过程。采用7Be技术与泥沙颗粒分析相结合,定量判读了模拟降雨下紫色土坡面侵蚀过程演变。结果表明,对于20°坡面,7Be法指示的坡面侵蚀方式转折点与侵蚀泥沙颗粒变化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7Be在表征侵蚀过程演变时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将坡面片蚀发育过程随降雨时间的变化明显地识别出来。这对防治坡面侵蚀,特别是细沟侵蚀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8.
通过对青岛市1500km^2范围内大密度土壤放射性核素(^238U、^232Th和^40K)和地表γ辐射测量,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其放射性特征、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青岛市土壤中核素^232Th和咏的放射性比活度偏高,而^238U偏低。地表γ辐射吸收剂量率(平均值91.87nGy·h^-1)略高于全国和世界平均值,研究发现地表93.14%的γ辐射来自地面放射性核素^238U、^232Th和^40K)的.γ辐射,其中^232Th和^40K的贡献占81.21%,是主要的贡献者。地质背景是影响地面γ辐射吸收剂量率的主要因素,燕山期各类花岗岩是导致青岛市区-王哥庄-带γ辐射吸收剂量率偏高的主要原因;同时环境因素(路面材料、地貌景观)对地表γ辐射吸收剂量率也存在一定影响。虽然研究区的γ辐射吸收剂量率较高,但其年有效剂量(0.56 mSv)远低于公众照射年剂量当量限值1.0 mSv,人居环境基本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89.
90.
福建兴化湾外近海沉积物岩心放射性核素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γ谱方法测定了采集自福建兴化湾外近海两个沉积物岩心中的放射性核素,探测到的核素为40K、137Cs、210Pb、226Ra、228Ra、228Th和238U,讨论了这些放射核素的垂直分布特征,用210Pb过剩方法估算了两个采样站位所在海域的沉积速率。发现两个站位的沉积速率存在明显差异,其原因是两个站位所在海区具有不同的海洋动力环境,从而使沉积物具有不同的物质构成。本文比较了两岩心中放射性的分布物征,探讨了其反映的沉积环境的特征,证明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的分布与海区海洋环境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