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71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吉林小龙湾沉积速率的210Pb和137Cs年代学方法测定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威岚  薛滨 《第四纪研究》2004,24(1):124-125
吉林省辉南县、靖宇县境内有很多小型湖泊(人称龙湾),属火山成因,也可称作玛珥湖[1]。其中小龙湾(42°18′N,126°22′E),位于辉南县境内,湖面海拔655m,近椭圆形,湖泊长、宽分别约400m和250m,是该区最小的一个积水玛珥湖,湖泊周围无地表径流输入,湖泊面积基本等同流域面积。周围山体海拔约700m,植被茂盛,主要由多旋回、互层的玄武质火山碎屑岩组成,包括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2001年6月在湖泊中心部位水深14.41m处,用重力取样器钻取湖泊沉积岩心,岩心长49cm。该孔沉积岩性均一,  相似文献   
72.
报道中国甘肃北山地区1号二长花岗岩岩体中原状(未提纯)填隙黏土吸附U(Ⅵ), 234U(Ⅵ)和238U(Ⅵ)的实验结果. 该二长花岗岩体是中国高放废物(HLW)处置库的预选库址之一. 实验结果表明, 在近中性条件下, U(Ⅵ)的吸附率最高(占总量的92%), Kd (分配系数)=1226 mL/g. 填隙黏土对放射性元素具有大的吸附容量, 是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库主岩必备性质之一. 在本次研究的实验条件下未发现该类黏土对放射性核素234U(Ⅵ), 238U(Ⅵ)的选择性吸附现象. 最后, 用表面络合模型(SCM)模拟计算了该类原状黏土对U(Ⅵ)的吸附特征.  相似文献   
73.
在土耳其,燃煤电厂产生大量同煤有关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通过多种方式被收集起来。目前,在土耳其,煤灰的堆积量以每年超过1000万吨的速度增加,大约1%的煤灰使用于各种产品,如混凝土、处理路面的聚合物等。煤经燃烧后,物质的损失导致废弃物质中大多数放射性核素浓度的升高。本项研究的目的是分析煤、粉煤灰、飞尘中放射性化学元素的浓度,评估Yatagan热电场周围地下水中镭同位素总的活动性。结果显示,热电场附近的废物处置场存在着放射性极大增强的现象。  相似文献   
74.
75.
测定了燃煤电厂周围土壤环境中天然放射性核素226Ra、232Th和40K的比活度,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电厂周围土壤中226Ra、232Th和40K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进行了风险性评价.结果表明,226Ra和232Th比活度表现出比较明显的条带状空间分布特征,40K则没有明显的方向性效应;风险性评价结果同样表现出了方向性效应.研究结果可为放射性污染防治和管理决策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6.
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中放射性核素的不破坏γ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HPGeγ谱仪不破坏地直接测定了采自东太平洋的20个多金属结核样品,样品中可探测到的核素有238U,230Th,226Ra,210Pb,228Ra,228Th,235U,227Ac(或231Pa)和40K.对样品顶侧和底侧分别面对探测器的计数率和计数率比进行了分析,获得了其所蕴含的多金属结核生长、运动、放射性核素来源及其与环境关系的信息.提出了判断多金属结核顶、底侧的新方法.并根据顶、底侧230Th计数率比推测多金属结核不同的滚动时间.  相似文献   
77.
陨石离开其小行星母体直至降到地球表面期间,受到宇宙射线的照射,产生一系列包括10Be和26Al等的放射性核素。10Be和26Al的含量及其比值记录了宇宙射线辐照历史,而陨石降落到地球表面后,它们的衰变又提供了测定其降落时间,即居地年龄的方法。10Be和26Al由加速器质谱测定,样品需分离纯化。为此,开展了陨石样品Be和Al的分离纯化实验。通过模拟样品的条件实验,建立了Be和Al分离纯化的化学流程,其回收率分别达到89%和70%。在此基础上,分离并测定了一个降落型普通球粒陨石(吉林陨石)非磁性部分的10Be和26Al的含量。结果显示,吉林陨石26Al/10Be的比值为5.005,远大于两者的饱和比值(2.72),说明吉林陨石经历了短期的暴露辐射,这一结果与吉林陨石第二阶段的暴露年龄0.4Ma一致。整个化学流程的10Be/9Be和26Al/27Al空白分别为(4.33±0.46)×10-14和(6.59±4.66)×10-15,其中前者接近于该仪器的空白测量值,而后者则接近于仪器的检测限2.3×10-15。  相似文献   
78.
沉积物中^238U等9种放射性核素γ谱法同时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广山  黄奕普 《台湾海峡》1998,17(4):359-363
本文报道了为测量沉积物中的γ放射性核素,用一个HPGe探测器γ谱仪同时记录10-200keV能区能谱和100-2000keV能区能谱的方法,一次谱数据收集可同时测定出^238U、^235U、^210Pb、^238Th、^228Ra、^226Ra、^40K、^60Co和^137Cs等核素的比活度。  相似文献   
79.
放射性核素地在下介质中迁移机理与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铀尾矿库的物理、化学概念模型和其中重金属、放射性核素迁移的一般过程;论述了沉淀作用、络合作用和胶体作用对放射性核素迁移的影响;重点讨论了描述吸附作用的离交换模型和表面络合模型的建模机理;对定量模拟放射性核素迁移行为的Kd模型、表面络合模型及“反应-运移模型”的应用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80.
氡是自然界天然存在的放射性气体,主要有222Rn、220Rn等放射性同位素,前者来自238U放射性系列,后者来自232Th放射性系列,它们是产生环境辐射的主要来源。环境辐射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伽玛射线辐射,它们主要对人体产生伽玛射线外照射,当人们长期生活居住在高水平的伽玛辐射环境中,会影响机体的血液等敏感器官的功能;另一类是放射性气体氡,它会随着人们的呼吸进入体内,长期生活在高浓度氡的环境中,会影响机体内部的功能。放射性核素属于造岩元素,是与地球的形成和运行共生的,它们广泛存在于岩石、土壤、空气和水中。它们一般含量极低,不会对人类造成危害,但当它们相对集中和富集达到一定限度时,就会有损人体的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