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71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了探讨近百年来,人类活动背景下近海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的沉积记录及其对物质输入与埋藏等沉积环境变化的响应,利用γ能谱法对渤海表层和柱状沉积物中的放射性核素238U、226Ra、232Th、210Pb、40K和137Cs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渤海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明显,铀衰变系核素238U、226Ra和210Pb不平衡,232Th和210Pb受沉积物粒度和有机碳影响显著,238U与226Ra、232Th、40K存在显著相关性.226Ra/238U、232Th/238U和40K/238U比值时空差异显著,渤海沉积物陆源输入影响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延伸,受河流影响,渤海北部和南部的沉积物输入不稳定,近几十年波动显著.利用210Pbex和137Cs法的测年结果计算获得的渤海近百年来沉积速率在中国近海沉积速率研究背景值范围内;空间上,渤海北部、中部和南部沉积速率处于同一水平,其中北部偏高;时间上,近百年来渤海沉积速率随时间波动,整体上呈现增加趋势,尤其是1980年之后,人类活动影响下渤海沉积速率增加幅度显著,与沉积物输入的波动变化相对应.   相似文献   
42.
放射性核素有机迁移形式与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在以往的性能评价中大多注意地下水中放射性核素的无机迁移形式,而对其有机迁移形式则关注不够,这无疑会影响处置库系统性能评价的置信度。本文重点讨论了天然有机质在地下水中的分布及其对高放废物处置库系统性能评价的可能影响。最近研究结果表明:黏土岩一般为不透水层,DOC、HA和FA在黏土岩孔隙水中的质量浓度要远比在花岗岩地下水中的高。因此,对黏土岩中的预选场址要十分关注放射性核素有机迁移形式及其对性能评价的影响。花岗岩地下水中虽然DOC甚低,但是否可完全不考虑放射性核素有机迁移形式对性能评价的影响,现在未作定论,尚在进一步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43.
土壤风蚀作为土地沙漠化的首要环节,对其准确测定和评估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放射性核素137Cs作为人类核试验的产物,以其独特的理化性质而成为研究土壤侵蚀和泥沙沉积一种良好的示踪源。137Cs法在水蚀研究领域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而在风蚀研究中的应用却相对不足,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作者选择青海共和盆地作为研究区,探讨137Cs法在土壤风蚀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通过对共和盆地不同类型土壤剖面的137Cs取样分析,基本查清了区域137Cs分布的若干特性,测定出不同类型土地137Cs活度的排序为:林地>干湖盆>高寒草原>旱作农田≈干草原>固定沙丘>荒漠草原>流动沙丘>风蚀地,137Cs总量的排序为:干湖盆>林地>流动沙丘>高寒草原>旱作农田≈干草原>固定沙丘>荒漠草原>风蚀地。并分析了一些典型剖面的137Cs深度分布及其机制,将137Cs深度剖面划分为正常剖面、沉积剖面、侵蚀剖面和人为扰动剖面4种型式。沙丘砂由于遭受反复吹失和沉积,其137Cs含量逐渐减小,趋于微量的均匀化;而高寒草原的137Cs含量在区域上也较为均匀,在深度分布上,接近负指数分布曲线保存了相对完好的137Cs初始沉积剖面,是理想的137Cs背景值样点。  相似文献   
44.
45.
土壤放射性污染的来源、积累和迁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土壤放射性污染的人为来源包括核试验、核武器制造、核能生产和核事故、放射性同位素的生产和应用、矿物的开采、冶炼和应用。分析影响土壤放射性污染物质在动植物中积累和迁移的因素,包括气候与地形、放射性核素的形态和性质、土壤性质、植物种类、肥料、化学添加剂和人类的耕种,对国内外土壤放射性污染的研究动态进行初步综述,国内外对^137Cs和^90Sr研究比较透彻,但缺乏土壤微生物、阳离子交换量、温度等对土壤放射性污染物质在动植物中的积累和迁移影响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6.
47.
天然热释光测量方法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寻找隐伏铀矿体的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新的地质研究手段。经多种类型铀矿床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发现埋深几十米至二百多米深的盲矿体。此外,还可划分复式岩体不同侵入期和确定其侵入时代;区分产铀岩体与非产铀岩体;划分硅化带中各期石英岩的先后活动序次,进而确定与矿化有关的断裂带及各种热液铀矿脉的成矿时代。  相似文献   
48.
放射性核素和纹理计年对比研究瑞士格莱芬湖近代沉积速率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本文利用纹理年代,核试验散落核素时标及^210Pb计年方法,对比研究了瑞士格莱芬湖中部的现在沉积速率。发现前两种方法给出了一致的结果。而^210Pb方法所获结果明显地偏低。在排除各种可能原因后,笔者认为产生上述现象的机理是:^210Pb通过孔隙水作用而从沉积物中扩散丢失。表层沉积物孔隙水中^210Pb及^210Po的测量,证实了上述假设。  相似文献   
49.
中国煤中的铀、钍和放射性核素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国煤中的铀平均含量为3mg/kg,在某地富铀煤中检测到的最高值达25660mg/kg,其赋存状态主要是与有机质相结合的方式;钍平均含量6 mg/kg,没有发现异常现象.南方一些地区的石煤中含有较多的放射性核素,并且容易在灰渣中富集,综合利用时应加强监控,以避免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50.
杜鹃 《西部资源》2014,(5):62-62
<正>《陕西省放射性污染防治条例》于10月1日起开始施行,明确了公众对辐射环境质量状况的知情权,明确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含量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等。该条例规定,县级以上辐射环境监测机构负责对辖区内辐射环境质量状况实施监测。辐射环境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