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2篇
  免费   329篇
  国内免费   573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315篇
地质学   1340篇
海洋学   3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34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991.
论松嫩地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92.
研究了中国大陆地壳垂直运动的特征,提出利用中国大陆现代地壳垂直形变速率图划分活动地块的思路和原则,并把中国大陆划分为东西2个I级地块,东北、华北、华南、西藏、甘青藏和新疆6个Ⅱ级地块和16个Ⅲ级地块.本文划分的活动地块边界与新构造活动的图象在总体上是一致的,局部地区有些差别.这表明,中国大陆地壳现今活动是第四纪以来新构造活动的继续,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活动趋势.   相似文献   
993.
运用主成分分离及线性区段等方法 ,使早白垩世样品明显分离出二组磁组分 .叠加剩磁为喜山期重磁化 ,特征剩磁明显偏离现代地磁场方向 ,经倾斜校正后 ,有很好的一致性并通过了倒转检验 ,给出塔里木地块库车坳陷早白垩世巴西盖组古地磁新数据 .综合已有的古地磁结果 ,获得了塔里木地块早白垩世平均剩磁方向及平均古地磁极 ,阐明了塔里木地块早白垩世磁倾角明显偏低这一现象 .分析导致磁倾角偏低的诸多因素 ,认为压实作用可能是导致磁倾角偏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  相似文献   
994.
天然地震接收函数揭示的青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8年 6~ 1 1月 ,中国地质科学院与法国 Joseph大学地球物理及构造研究所合作 ,在青海共和至玉树公路沿线 ,布置了40台 Minititan三分量地震仪和 1 3台 CEIS单分量地震仪 ,进行天然地震观测 .研究区位于班公—怒江断裂以北、柴达木以东、中祁连断裂以南和龙门山断裂以西的区域 .沿线穿过南祁连、东昆仑、巴颜喀拉、金沙江等 ,横穿了青藏高原东部的大部分区域(图 1 ) .此剖面是第一次穿越青藏高原东部的地震探测剖面 ,它有利于与中部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 ,便于探讨在印度大陆向北俯冲的过程中 ,对青藏高原东部深部特征的影响 ,特别是…  相似文献   
995.
扬子地块泥盆纪—石炭纪古地磁新结果及其古地地理意义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张世红  朱鸿等 《地质学报》2001,75(3):303-313
本文通过对扬子地块西南缘贵州独山-平塘地区泥盆-石炭纪316块定向岩心样品的系统退磁处理,揭示出晚侏罗世、新生代两期重磁化成.73个岩心样品,分布在早一中泥盆世(17个)、晚泥盆世(25个)、早石炭世(24个)和中-晚石炭世(7个)4个统计单元,得到了最可能的原生剩磁。结合已有的古地磁数据,修订了扬子地块极移曲,纯利 移曲线拟合的结果表明,扬子地块在早古生代是冈瓦那大陆的组成部分,与印度-喜马拉雅-澳大利亚地区临近。晚泥盆世、冈瓦那大陆发生大规模顺时针旋转,扬子地块开始与之分离。  相似文献   
996.
游再平 《中国地质》2001,28(5):15-18
昌者地块前寒武纪基底一般认为包括3套地层,即宁多群、草曲群和雄松群。研究表明:(1)宁多群包括形成于新太古(?)--古元古代成铁纪的表壳岩系、古元古代层侵纪英云闪长质片麻岸体,并被古元古代固结纪后造山“S”花岗岩侵入。建议改称宁多杂岩。(2)草曲群、雄松群形成于中-新元古代,宁多杂岩是其共同的特源区,推测其间为角度不整合关系。(3)草曲群与雄松群形成时代相近,构造背景相同,彼此相邻而岩相不同,为横向相变关系。(4)宁多杂岩构成昌都地块结晶基底,草曲群和雄公群属其褶皱基底。  相似文献   
997.
曹秀兰 《华北地质》2002,25(3):246-255
华北陆块北缘西段狼山—白云鄂博裂谷系中元古代形成的大型多金属矿床,是我国重要的铁、稀土、铜、铅、锌矿产地.矿床为产于沉积岩中热水沉积型多金属矿床.其形成受地层、构造控制,与裂谷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裂谷系内外分支的地质环境及矿床矿种不同,导致矿床特征及成因具有一定差异.白云鄂博铁、稀土矿床为钾、钠、磷等含量较高的热水沉积型,霍各乞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为与中基性火山岩有关的过渡热水沉积型,东升庙和甲生盘等铅、锌多金属矿床为热水沉积型.文中将对上述矿床分别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98.
古华北地块前寒武纪地壳发展阶段及其时限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作者在参加了“辽吉地区前寒武纪研究”和“辽东晚前寒武纪”研究之后,获得了较丰富的放射性年龄资料,其中包括Rb-Sr年龄9组,U-Pb年龄18个和一批海绿石年龄,从而对辽吉地区前寒武纪地层柱的许多空白部分进行了地质年代学方面的较全面补充。其结果是使以辽东为代表的前寒武纪地层柱基本上为实测年龄数据所控制,成为我国前寒武纪各地块中时间剖面齐全,数据丰富的地区。对此我们已做了报道(王东方、王集源、  相似文献   
999.
普安旋卷构造体系及其控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启永 《贵州地质》1991,8(2):131-140
本文通过1:20万区域地质调查等新资料的分析,对原普安联合构造体系的复合关系提出新的看法,初步认为,其中的旋卷构造为一自成体系的构造型式,它的形态特征、分布范围,随着资料的积累,已较清楚.文中对旋卷构造体系的控矿规律作了初步分析,可供区域矿产预测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试论华北地块中生代以来的盆一山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