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0篇
  免费   315篇
  国内免费   556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60篇
地质学   1594篇
海洋学   112篇
综合类   59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5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博格达山晚古生代坳拉谷(Aulacogen)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博格达地区在晚古生代不是与哈尔里克相联的岛弧,而是坳拉谷.它发育较完整的滨浅海→陆棚→陆坡→坡角→盆地平原相的沉积相序.建造类型和充填序列与国内外坳拉谷很相似,而与岛弧建造相差甚远.早期具多旋回的火山喷发,中期发育多种重力流沉积组分,晚期出现复理石和磨拉石建造.东与兴蒙大洋相联,西端伸入准噶尔小板块内部.从中泥盆世开始由巴里坤一带逐渐向乌鲁木齐地区发育.  相似文献   
92.
论赣东北—皖南晚元古代沟弧盆体系   总被引:41,自引:7,他引:41  
徐备 《地质学报》1990,64(1):33-42
赣东北—皖南的元古界可分为3种岩石组合,分别属于不同的、但互有联系的构造古地理单元。赣东北—浙西火山岩带的野外地质和岩石化学特征表明它曾是一条岛弧带。对该带以北元古代浊积岩沉积特征的分析揭示了弧后盆地的发育历史。根据该带以南元古代岩石建造类型,推测其可能代表弧前及海沟地区。通过各种构造古地理分析,推断了岛弧带与弧后盆地的关系并运用沟弧盆体系的模式探讨了晚元古代构造古地理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93.
宁芜拉分盆地的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波 《江苏地质》1990,(4):9-14
本文研究了宁芜拉分盆地内广泛发育的共轭剪节理,对其作了系统的测量,结合其它小型断裂构造及褶皱构造等进行该盆地构造应力场的恢复工作,并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揭示了该盆地构造应力场的面貌。  相似文献   
94.
95.
皖南蛇绿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德隆  邓晋福 《地球科学》1991,16(2):143-152,T001
  相似文献   
96.
华北地台北缘中晚元古代地壳运动分为燕辽旋回(18~8.5亿a)、满家滩旋回(8.5~6亿a)。燕辽旋回为本区中、晚元古代坳拉谷发生发展消亡阶段,即地台第一盖层沉积地槽中晚元古代洋壳形成阶段。此阶段的白云鄂博亚旋回(18~14亿a)伸展裂陷作用为坳拉谷发生发展期,形成长城系;什那干亚旋回伸展拗陷作用为坳担谷发展萎缩期,形成蓟县系;汛河亚旋回收缩拗折作用为坳拉谷萎缩消亡期,沉积青白口系。地台北缘为被动大陆边缘。满家滩旋回地槽区向地台俯冲作用使地台第一次抬升隆起遭受剥蚀,仅在局部坳陷沉积震旦系、地台北部边缘为活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97.
四川彭县白水河地区蛇纹岩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区的蛇纹岩以构造就位的方式就位于具岛弧环境的白水河群变质岩系之中,其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原岩成分相当于蛇绿岩层序底部的变质橄榄岩,是地幔的残余。它是在岛弧与扬子古陆相互碰撞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98.
苏北溱潼凹陷的拉张量研究及构造运动强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正演平衡剖面方法,本文对苏北溱潼凹陷三条剖面的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恢复计算出各断层各期次的伸展量,该箕状凹陷各发展阶段的拉张量以及对应于三期主要构造运动的拉张量。结果表明,构造运动具有延续性,仅在某些组段的表现更为强烈。在时空上,拉张活动具有很大的不均衡性,在凹陷的西南部,中部及东北部地区,拉张量及沉积特征均有很大差异,构造运动的强度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99.
100.
弧后碰撞造山作用及其大地构造相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继碰撞造山带模式后,许靖华教授近期又提出一种新型的大地构造相模式,即造山带均由三个大地构造相组成:日耳曼(Alemanide)、摄尔特(Celtide)和类特(Raetide)大地构造相。日耳曼相处于遣山带边缘,为一套浅海沉积地层和磨拉石相地层,大多发生变形,但却未发生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