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6篇
  免费   593篇
  国内免费   1096篇
测绘学   313篇
大气科学   67篇
地球物理   373篇
地质学   3158篇
海洋学   277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406篇
自然地理   39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214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143篇
  1996年   123篇
  1995年   119篇
  1994年   139篇
  1993年   118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106篇
  1990年   122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4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1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1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991.
河南临汝安沟地区前嵩山群变质矿物、变质矿物组合以及变质温压条件研究表明,前嵩山群分属不同的变质建造,其中安沟群属中压相系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登封群头道河组为中压相系角闪岩相。同时,两套地层变质作用之间缺少钠长—绿帘角闪岩相,这一变质作用的间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地层的间断。  相似文献   
992.
华北陆块南部古元古代熊耳群中的硅质岩主要发育于马家河组沉积岩中,有少量与火山岩共生。通过分析硅质岩的主、微量元素特征,把熊耳群硅质岩分为热水成因和非热水成因两类。热水成因硅质岩表现为低TiO2、MgO、Al2O3和∑REE含量,以及低的A1/(A1+Fe+Mn) 比值的特征;其北美页岩标准化的稀土分配模式平坦,但具有Ce负异常与Eu正异常,U/Th>1,反映沉积速率快,受陆源物质的影响小。非热水成因的硅质岩的∑REE含量高,轻稀土富集(LaN/YbN=1.41~9.04),U/Th<1,受陆源物质影响较大。熊耳群硅质岩的Cr/Th比值变化小,表明物源区成分比较单一;其与熊耳群火山岩具有相似的REE配分模式图和蛛网图,也说明物源为熊耳群的英安—流纹质火山岩和玄武—安山质火山岩的混合。硅质岩的Al2O3/(Al2O3+Fe2O3)比值为0.44~0.64、以及Ce/Ce*(0.77~0.94)、LaN/CeN(1.18~1.47)的特征表明,熊耳群硅质岩主要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环境。熊耳群硅质岩主要形成于海相、海陆交互相等环境。早在古元古代熊耳群时期,熊耳—中条拗拉谷发生强烈的扩张裂解作用,华北陆块南部遭受海水入侵,豫南有些地区已经处于海相环境,晋南垣曲有些地区处于海陆交互相环境,局部地区还处于陆相环境。  相似文献   
993.
Dilong  paradoxus  Xu  钱迈平 《地质学刊》2008,32(3):229-229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徐星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马克·诺瑞尔(MarkA.Norell)等古生物学家2004年宣布一项重大的发现:在中国辽宁省北票市陆家屯的义县组地层,发掘出4具距今1.39亿年-1.28亿年的兽脚类恐龙骨骼化石。研究证明,它们是暴龙(也叫霸王龙)类(tyrannosaurs)早期的祖先类型,因此前发现的暴龙类一般都相当巨大,不少超过10m,而这些恐龙化石身长仅1.5m左右,故命名为奇异帝龙(Dilong paradoxus),意思是令人惊奇的恐龙皇帝。  相似文献   
994.
草滩沟群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构造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出露于东-西秦岭交接处的草滩沟群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草滩沟群火山岩具有较高的Al2O3含量和较低的TiO2含量,低ΣREE等特征;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图解显示呈平坦型-微弱富集型;微量元素组成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Ba、Th,强烈亏损Nb、Ta,以及高场强元素(HFSE)不分异为特征,Nb、Ta、Zr、Hf丰度及Nb/La,Hf/Ta,La/Ta,Ti/Y等值特征均显示岩浆源区受到消减组分加入的影响,与典型的岛弧玄武岩相似.综合地质、地球化学资料认为,草滩沟群玄武岩可与东秦岭丹凤群变基性火山岩对比,是早古生代秦岭洋俯冲消减作用的岩浆活动产物,代表了商丹缝合带的西延组成部分,向西延伸可与西秦岭天水关子镇-武山蛇绿混杂岩带相接.  相似文献   
995.
依据岩芯、测井、录井和地震资料,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对海拉尔盆地查干诺尔凹陷下白垩统的扎赉诺尔群进行层序地层划分。扎赉诺尔群可划分为1个超层序,形成于凹陷断陷发育期,自下而上可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Sq1、Sq2、Sq3、Sq4、Sq5)。进而在层序框架内对沉积体系类型和时空展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凹陷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底扇、滨浅湖和半深—深湖沉积体系,并且层序地层格架对各沉积体系分布具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6.
太行山区的一些太古宙地层问题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关论文对笔者所做狭义阜平群地层年龄的报道所做评论与实际不符,而其厘定地层生成年龄或为Sm-Nd等时值,但却是违背了所需具备的前提条件;或属侵入该群的岩体年龄;或为同侵入体年龄吻合的变质年龄。所述湾子群的碎屑锆石年龄等也为高级变质作用中H2O流体改造的再次均一化值;在空间分布上的亲缘关系也远大于新太古代五台群,并非所倾向的古元古代。赞皇群中部的原红鹤组被分离为古元古代官都群的依据与实际不符,解释有误。所称狭义阜平群最老层位索家庄组的命名地点实为花岗质侵入体所占据,所含麻粒岩为从北区移植至此。《中国地层典》所建阜平群的全部层序己被1/5万区调所改变。  相似文献   
997.
佳木斯地块南缘牡丹江地区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黑龙江群"中存在洋壳残片,为形成于古大陆边缘环境的一套造山建造.牡丹江地区东北部的"麻山群"为佳木斯地块南缘的陆壳基底;其南侧的"黑龙江群"属造山建造,包括阿尔卑斯型超基性岩和具有MORB特征的斜长角闪片岩等.对"黑龙江群"中的斜长角闪片岩以及其南边具有同碰撞特征的钾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斜长角闪片岩具有777±18Ma的结晶年龄,并受到437±7Ma的变质作用的影响;同碰撞的钾长花岗岩形成年龄为461±6Ma.据此指出佳木斯地块南缘的黑龙江群中存在新元古代的洋壳残片并推断牡丹江地区存在早古生代的碰撞事件.  相似文献   
998.
丁道衡矿-(Ce):(Ce,La)4Fe2 (Ti,Fe2 ,Mg,Fe3 )2Ti2Si4O22,理想的结构化学式Ce2Ce2Fe2 Ti2Ti2Si4O22单斜晶系,α=1.34656(15)nm,b=0.57356(6)nm,c=1.10977(12)nm,β=100.636(2)°,V=0.84239(46)nm3,空间群P21/a(假C2/m),Z=2.作为硅钛铈矿(chevkinite)族矿物的新成员,它产于举世闻名的白云鄂博铁.稀土.铌矿床镁夕卡岩中,多数单晶体长0.2~1.0 cm,最大者长大于1.5 cm.共生矿物有透辉石、透闪石、钠透闪石、褐帘石-(Ce)、磁铁矿、尖晶石、烧绿石、氟金云母、氟磷灰石、石英和萤石等.矿物具有褐色条痕和半金属一金属光泽的黑色,其褐黑色碎片半透明.性脆、具有贝壳状断口、无解理和裂开.显微硬度(VHN25g)为606.0~717.4 kg/mm/12(相当于摩氏硬度约5.9).矿物实测密度4.83(7)g/cm3,计算密度值4.88(0)g/cm3.丁道衡矿-(ce)的反射色为带灰色的浅黄色,多色性为不同色调的灰色.平均反射率(λ=589nm)为11.4%~12.5%.矿物为二轴晶负光性.作过结构精测的丁道衡矿-(Ce)晶体的电子探针测值:SiO2:19.29,TiO2:18.26,A12O3:0.04,FeO:8.49,Fe2O3,:1.67,ThO2:0.16,MgO:1.32,CaO:2.17,Nb2O5:0.47,Ta2O5:0.00,La2O3:19.53,Ce2O3:28.08,Y2O3:0.00,Na1O:0.01,总量99.46%;其中Fe3 /Fe2 的比值依穆斯堡尔谱换算.根据结构精测每个单位分子式中O=22和C(1)位上Ti优先占位,计算的矿物晶体化学式为(Ce2.13,La1.49Ca0.48Th0 01)Σ4.11Fe2 (Tin0.88Fe2 0.47Mg0.41 Fe0.0)Σ2.03(Ti1.96Nb0 04)Σ2.00(Si2O7)2O3.分别用P21/a和C2/m对丁道衡矿-(Ce)的晶体结构作了精测.结果表明,丁道衡矿-(Ce)的真空间群是P20/a.换言之,它才是真正珀硅钛铈矿[perrierite-(Ce)]的同质多象体.显而易见,硅钛铈矿族矿物既可以有P21/a空间群,又可以有C2/m空间群.  相似文献   
999.
库车坳陷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底砂岩段沉积可划分为北缘砂砾岩带冲积扇粗碎屑沉积-下切辫状水道充填-河流-三角洲沉积、温宿凸起边缘近端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和塔北凸起西南缘的下切谷充填-河流三角洲-滨浅湖滩坝3个相带,中部为干旱盐湖-泻湖-海湾沉积.物源体系分析表明,西部的温宿凸起、北边的南天山造山带和塔北隆起上的大陆蚀源区为坳陷提供物源.库车坳陷碎屑物基本上来自于南天山和温宿凸起再循环造山带,坳陷北缘的逆冲造山和隆升作用形成了长期的物源供给区,沿坳陷东北缘发育了巨厚的冲积扇.西部的温宿凸起早期存在物源,沿凸起边缘发育有小型的边缘扇或扇-辫状河三角洲.塔北隆起在古近纪早期提供一定的物源,克拉201井附近结晶基底的剥蚀是南部大陆蚀源区的主要物质来源.却勒1井、羊塔5井等地的碎屑物极可能来自3个物源区.研究区物源体系的分析与总体的古构造、古地理格局相一致,库车坳陷古近系基底东高西低,有大量陆源碎屑由东向西推进,东、西两侧的低凸起带和北缘的前陆前渊带构成的古构造特征决定着物源和岩相分布的总体格局.  相似文献   
1000.
前河金矿床位于秦岭造山带内,矿体赋存于低绿片岩相变质的中元古界熊耳群安山质火山岩地层中,严格受断裂控制。通过对前河金矿深部和外围找矿工作发现,石家岭矿段发育有矽卡岩化岩石,主要发育于合峪花岗岩体北部赋存金矿体的F4断裂附近,围岩是低绿片岩相的安山质火山岩,并且在前河大桥附近有石榴子石脉产出;岩相学特征及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表明,该矽卡岩化岩石由钙铁石榴子石、透辉石-钙铁辉石、绿帘石、绿泥石、阳起石、石英和方解石等矿物组成,经历了干矽卡岩阶段、湿矽卡岩阶段以及石英硫化物阶段这一典型演化过程;褐帘石电子探针成分和穆磁铁矿具赤铁矿的假象表明,湿矽卡岩阶段具有还原性特征。因此,前河金矿矽卡岩化可能由附近合峪花岗岩岩浆热液交代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