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71篇
  免费   1522篇
  国内免费   2231篇
测绘学   542篇
大气科学   2793篇
地球物理   633篇
地质学   4303篇
海洋学   1542篇
天文学   311篇
综合类   551篇
自然地理   949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40篇
  2022年   283篇
  2021年   334篇
  2020年   281篇
  2019年   312篇
  2018年   239篇
  2017年   262篇
  2016年   277篇
  2015年   298篇
  2014年   540篇
  2013年   405篇
  2012年   481篇
  2011年   466篇
  2010年   429篇
  2009年   461篇
  2008年   426篇
  2007年   401篇
  2006年   383篇
  2005年   424篇
  2004年   329篇
  2003年   415篇
  2002年   468篇
  2001年   516篇
  2000年   323篇
  1999年   259篇
  1998年   258篇
  1997年   278篇
  1996年   273篇
  1995年   249篇
  1994年   211篇
  1993年   173篇
  1992年   206篇
  1991年   198篇
  1990年   173篇
  1989年   130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50年   3篇
  1941年   4篇
  1937年   4篇
  1936年   9篇
  1935年   15篇
  193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崂山花岗岩地区含锶、偏硅酸矿泉水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崂山花岗岩地区矿泉水的特征。指出其矿泉类型为含锶、偏硅酸型,并讨论了其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72.
南海北部年均水温水平分布有如下特征: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等不温线近亿与大陆斜坡等深线平行;大陆架/斜坡区为一暖水带,深海盆是个冷水区。水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是:东北季风盛行期间,大陆架/斜坡区产生暖水带;西南季风盛行期间,大陆架斜坡区间成冷水带;暖水带与冬季风同消长,是盛行季风与大陆架/斜坡地形相互作用的结果;南海北就深海盆终年被冷水盘据。  相似文献   
73.
74.
当宇宙射线的带电粒子流通过地球大气圈上层时,发生了氧和氮原子的裂变,并形成了^10Be同位素.这个过程的强度不仅与宇宙射线的数量有关,还决定于地球磁场的状态,因为地球磁场的减弱允许大量的带电粒子透入大气圈的深处.  相似文献   
75.
东海温度锋的分布特征及其季节变异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汤毓祥 《海洋与湖沼》1996,27(4):436-444
根据1934-1988年东海水文观测资料,重点分析东海温度锋的分布特征及其季节变异,并结合近期中日黑潮合作调查研究成果,初步探讨温度锋季节变异和水团演变的关系,所得主要结论是:(1)东海不仅常年存在浙闽沿岸锋,东海北部陆架锋和黑潮锋,而且、春、夏两季,在东海南部还出现一条东海中部出架锋。(2)江海温度锋季节变化的特点是:冬季,锋的宽度和强度皆是表层最强,夏季,表层温度锋仅出现在浙江近岸小范围海域。  相似文献   
76.
厦门YunDan港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77.
中国沿海大陆架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中国沿海大陆架已发现油气藏的基本特征,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规律,预测了含油气有利地区.著者强调复合油气田是中国沿海大陆架油气聚集的重要特征,概括了8种主要复合油气田类型,油气藏形成和分布,受沉积盆地类型和沉积构造演化历史所控制,有明显的规律性,各个沉积盆地又有其独特的主导因素.著者认为中国沿海大陆架虽然勘探程度很低,但有充分的依据说明,发现更多高富集、高产量油气田的前景是十分乐观的.  相似文献   
78.
辽东湾S2冰侧限剪切强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试验方法系统地研究了辽东湾S2型海冰侧限剪切强度随剪切应变速率、加载方向、法向应力、温度和冰内孔隙率的变化规律。介绍了S2型海冰各向异性特点及剪切应变速率对剪切破坏方式的效应和韧脆破坏转变的条件。分析了不同加载方向海冰峰值剪切强度的差异 ,获得 - 6 2℃温度下S2冰内摩擦角和内聚力分别为 42°和 70 0kPa。利用统计分析给出峰值剪切强度与冰温和孔隙率的试验关系  相似文献   
79.
卜文瑞  石学法 《海洋科学》2001,25(11):13-15
生物在大洋多金属结核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早已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Greenslate1974年;Dugolinsky等1977年已注意到生物参与了多金属结核的生长。在大洋铁锰矿床形成过程中 ,生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死亡浮游生物在下沉过程中的氧化分解为海底铁锰成矿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 ,是成矿金属元素向海底富集的重要机制。生物的有机分解作用不仅向海底沉积物提供大量的微量金属元素 ,从而改变沉积物及孔隙水中微量元素的组成和浓度 ,而且改变了海底的沉积环境 ,特别是氧化还原环境 [1]。好氧和厌氧细菌的活动营造…  相似文献   
80.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 (SSTs) in the southwestern South China Sea have been reconstructed for the past 160 ka using the Uk37 paleothermometer from the core MD01-2392.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between glacial times (MISs 6 and 2) and interglacial times (MISs 5.5 and 1) are 2.2~2.5 ℃. Younger Dryas event during the last deglaciation was documented in both the planktonic foraminiferal δ18O and SST records. After MIS 5.5, SSTs displayed a progressive cooling from 28.6 to 24.5 ℃, culminating at the LGM. During this gradual cooling period, warm events such as MISs 5.3, 5.1 and 3 were also clearly documented. By comparison of SST between the study core and Core 17954, a pattern of low or no meridional SST gradients during the interglacial periods and high meridional SST gradients during the glacial periods was exhibited. This pattern indicates the much stronger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at the glacial than at the interglacial periods. Spectral analysis gives two prominent cycles: 41 and 23 ka, with the former more pronounced, suggesting that SSTs in the southern SCS varied in concert with high-latitude processes through the connection of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