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7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67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抗液化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液化机理与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抗地震液化功效的分析,建立以抗地震液化为主的振冲碎石复合地基的设计。  相似文献   
62.
水力压裂缝延伸方向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力压裂是油井增产通常采用的一种措施.对地层压裂时产生的裂缝形态、走向进行了阐述;根据井孔周围应力集中现象,利用地层破裂机理分析了发育有直劈裂缝的地层压裂时人工裂缝产生条件,定量分析了压裂缝延伸与地层应力状态、天然裂缝走向、施工压力、岩石抗张强度的关系.并在沙南油田梧桐沟组油藏开发生产中,应用该方法来判断人工裂缝和天然裂缝以及预测它们的延伸状况得到了非常好的验证.  相似文献   
63.
SH波在含圆形孔洞的半圆形凸起处的散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复变函数法研究了含有圆形孔洞的半圆形凸起地形对SH波的散射问题。第一步将所研究的域分为两个域,相应地构造出了所论问题的两组解:一组是在凸起边界上满足应力为零、而其余边界应力待定的圆环域中的级数解,另一个组为含有半圆形凹陷的半空间的解。第二步,通过上述两个域(两组解)在“公共边界”上实施“契合”,建立起求解该问题的无穷代数方程组。第三步,对有限个方程进行数值求解,给出了地表位移幅值和圆形孔洞的表面位移及周边上的动应力集中的数值结果,并讨论了波数及凸起和圆孔半径比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64.
梅世蓉 《地震学报》1995,17(3):273-282
首先针对地震前兆场物理模式建立 项目的需要,阐述了该项目的研究思路与必须研究的若干科学问题,强调了强震孕育条件与过程的研究是其中的核心.文中先对笔者80年代提出的坚固体孕震模式的由来与发展作了概述;进而从深部构造、力学分析、破裂实验三个方面论证了该模式的合理性.从华北北部层析成像研究结果看出:强震震源都分布在高速块体内,或高速块体与低速块体接触地带,但偏于高速体一侧.通过硬、软包体力学模型研究,确认:硬包体(即坚固体)是大量应变能高度集中的重要条件.岩石失稳条件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一致表明:只有震源体的刚度大于环境刚度时才可能导致岩体失稳、突然破裂与应力降的产生.   相似文献   
65.
发生地震的活断层的迹线通常间断分布(Wesnousky,1988),一般会被间断面隔断,由一个个的分段组成,在视图中出现类似阶跃的迹线。在这些间断面上由滑动产生的应力集中可能减缓或停止破裂的传播,因此对地震破裂长度产生控制作用(Segall and Pollard,1980)。在本文中,我调查了破裂  相似文献   
66.
有限元/离散元耦合分析方法(FEM/DEM法)可计算连续介质的小变形,也可在新生裂缝并在裂隙间开展大变形计算。文章以位于重庆市巫山县长江左岸的箭穿洞柱状危岩体为例,分析了箭穿洞危岩体可能的破坏过程。分析表明:柱状危岩体的基座处于应力集中状态,既有拉应力集中区也有压应力集中区,应力集中造成柱状危岩体的基座附近边界岩体易破坏。应力集中新生了裂隙,裂隙的延展导致了危岩体的解体和最终的破坏。FEM/DEM方法预演了柱状危岩体压致拉裂的裂隙网络形成和破碎岩体运动过程。FEM/DEM对帮助分析大小变形混合的斜坡变形十分有利,是未来数值模拟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67.
汶川地震触发的最大滑坡——大光包滑坡是受控于斜坡先期层间构造错动带(软弱层)的大型地震滑坡, 该软弱层不但遭受了强烈的历史构造碎裂, 还在地震中产生了大面积新生震裂, 其成因及对大光包滑坡启动的贡献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焦点。以大光包滑坡为地质原型, 将层间构造错动带概化为含软弱层单元地质体模型, 基于地震波射线理论, 建立了垂直P波入射过程考虑软弱层顶底界面波场转换和时间延迟的动力响应理论模型, 开展了垂直振动作用下含软弱层单元地质体振动台模型试验, 获得了软弱层应力放大特征及受地震强度和频率的影响规律, 揭示振动波在软弱层顶底界面的波场转换和能量分配产生了振幅衰减, 以及因软弱层与上下硬层介质属性差异造成的时间延迟, 共同导致应力分异和叠加, 促使软弱层应力放大; 从而认为, 强震过程中大光包滑坡先期层间构造错动带应力放大导致了带内岩体碎裂, 降低了滑带岩体抗剪强度, 从而促使强震过程中滑坡快速启动。   相似文献   
68.
P波作用下埋地管道的相互作用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波动理论计算公式,给出了地下管道在平面P 波作用下动力响应问题的解析近似解答.对地下多管道体系的动力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埋地管道之间的距离较近时,管道之间的波往复反射作用增强,相互作用明显,动应力集中具有显著的放大效应;随着管道中心距离的增加,动应力集中峰值振荡逐渐平稳;当中心距达到约100倍的管道内径时,相互作用消失,结果退化为单个管道的结果.  相似文献   
69.
饱和弹性土体中圆柱壳体对弹性波的散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平  夏唐代  韩同春 《地震学报》2006,28(2):183-189
考虑土颗粒、孔隙流体的压缩性及孔隙流体与土骨架之间的粘性耦合作用,采用修正的Biot模型,研究了入射平面P1波(快压缩波)在饱和土中不透水的圆柱壳体上的散射问题, 得到了散射和折射波场势函数的幅值方程. 通过数值计算, 分析了无量纲频率及厚度对高、低硬度两类圆柱壳体的背向散射谱和动应力集中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0.
柱面波在半空间中洞室周围的散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一种间接边界积分方程法求解了柱面波在半空间中洞室周围的散射问题。通过边界条件的验算以及退化解答与精确解的比较,验证了本文方法的计算精度。文中主要分析了入射波频率、波源与洞室距离等参数对洞室附近地表位移响应和洞室动应力集中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