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7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67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根据四川地区北西向新构造的形成时间、切割关系、水系控制、内部压力、断裂活动、震中分布、裂度展布等特征,采用平面应力状态理论分析方法,确定现今区域主压应力为NE-SW向,在其控制下的局部发震机制及主压应力方向与区域主压应力方向有别,并有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102.
In engineering practice,tubular X-joint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offshore structures.The fatigue failure of tubular X-joints in offshore engineering is mainly caused by axial tensile stress.In this study,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factor distribution along the weld toe in the hot spot stress region for tubular X-joints subject to axial loads have been analyzed by use of finite element method.Through numerical analysis,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peak stress concentration factor is located at the saddle position.Thereafter,80 models have been analyzed,and the effect of the geometric parameters of a tubular X-joint on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factor has been investigated.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values of the numerical stress concentration factor,a parametric equation to calculate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factor of tubular X-joints has been proposed.The accuracy of this equation has been verified agains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Fatigue Guidance Review Panel,and the proposed equation is found capable of producing reasonably accurate stress concentration factor values for tubular X-joints subject to axial loads.  相似文献   
103.
岩溶区土洞发育机制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岩溶区地下水或地表水的活动 ,将对土层产生潜蚀作用及崩解作用 ,进而形成土洞。真空吸蚀作用 ,有利于土洞的发育扩大。地下水位的变化 ,将使土洞周围土体的应力状态发生改变 ,并有可能导致土洞周围土体产生塑性破坏 ,使土洞进一步扩大甚至塌陷.  相似文献   
104.
王伸  李化敏  李东印  王文 《岩土力学》2018,39(8):2805-2813
螺纹钢横肋的外形及尺寸显著影响树脂锚杆的锚固能力。为分析横肋对螺纹钢树脂锚杆荷载传递的影响,将拉拔条件下的螺纹钢树脂锚杆简化为轴对称模型,基于剪切-位移原理导出了关于剪切位移的二阶周期间断变系数齐次微分方程,对周期间断变系数进行Fourier变换,基于MATLAB求解出横肋影响下螺纹钢树脂锚杆剪切应力分布规律,并与圆钢锚杆进行对比分析;采用ABAQUS对螺纹钢锚杆受力进行模拟分析,并与理论分析结果对比验证;提出横肋应力集中因数F,对横肋的影响范围与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螺纹钢锚杆剪切应力沿锚杆轴向呈锯齿状递减分布;锚杆有效锚固承载区域内横肋应力集中因数F范围为[1.875,2.156];300 MPa拉拔荷载条件下横肋附近剪切应力峰值可达36 MPa,预示着锚固系统易从横肋附近损伤破坏。  相似文献   
105.
爆破地震波作用下既有圆形隧道衬砌动应力集中系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兴华  龙源  纪冲  周翔  何洋扬  路亮 《岩土力学》2013,34(8):2218-2224
将爆破地震波进行合理近似简化,采用波函数展开法,推导出无限岩石介质中爆破地震波作用下隧道围岩和衬砌动应力集中系数的表达式。结合具体算例,分析隧道不同位置上爆破地震波主频、隧道几何参数和隧道围岩和衬砌物理力学指标对动应力集中系数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爆破地震波主振频率对隧道围岩和衬砌中的动应力集中系数(DSCF)影响较大,隧道不同位置和不同方向应力的动应力集中系数随主振频率的变化趋势不同,低主振频率引起的动应力集中系数较大,不利于隧道的抗爆破振动;隧道几何参数对隧道围岩和衬砌内侧切向应力动应力集中系数影响趋势不同;隧道衬砌弹性模量对隧道结构动应力集中系数影响较大,泊松比次之;泊松比较大的隧道围岩具有一定的抗爆破振动作用,但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106.
基于Biot波动理论,运用Laplace变换和波函数展开法,得到瞬态弹性波入射条件下饱和土体及圆柱形衬砌的位移应力表达式.利用饱和土体与衬砌结构的连续条件和衬砌结构内边界上的应力自由条件确定表达式中的未知系数.利用Laplace逆变换的数值方法给出了问题的数值解.研究了衬砌结构的动应力集中系数的波型特性及材料剪切模量和衬砌厚度对动应力集中系数的影响.结论表明随着阶数n的增大波型明显衰减;土体较衬砌结构软时动应力集中系数越大;衬砌结构厚度越大动应力系数越小.  相似文献   
107.
针对弹性波三维散射和动应力集中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球面波势函数的基本解方法(SWP-MFS)。方法基于单层位势理论,采用膨胀波和矢量剪切波球面波势函数构造散射波场,根据边界条件建立边界积分方程并配点求解。精度检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值精度及稳定性。以无限空间中三维夹杂体及空洞对平面P、SV波的散射为例,进行方法展示,并揭示了三维夹杂体周围弹性波散射的一些重要规律。结果表明:三维夹杂体随其内部介质刚度降低,位移谱曲线震荡越加强烈。三维球形空洞在P波和SV波水平入射下应力集中规律不同,前者在顶部和底部及附近更明显,后者在纵截面两45°角线附近更明显。与以往的集中力源函数相比,新的波场构造基本解更为简洁易用,为三维弹性波动分析提供了一种新型无网格数值方法。  相似文献   
108.
通过对直剪试件剪切面内应力集中系数分布规律的研究,结合剪应力–剪切位移变化曲线的分析,提出一种采用应力集中系数进行土体抗剪强度取值的方法。以武汉地铁六号线某区间段角砾黏土地层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大型直剪试验,得出角砾黏土的抗剪强度参数随含石量的变化规律,与规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文中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应力集中系数K0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直剪时土体剪切承载力的强弱;角砾黏土的黏聚力随着含石量的增加呈近似线性关系,与现有研究成果一致;试验结果位于规程规定合理范围内,说明基于应力集中系数的抗剪强度取值方法可作为研究土体强度特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9.
1999年河源2次4~5级地震的中短期前兆异常及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9年广东省河源市两次4.5级地震前出现的前兆异常进行分析后认为,这些异常既反映了河源两次地震前局部应力场的变化,也反映了华南构造块体应力场的增强,是台湾集集7.6级强震群前大范围内地壳活动增强的表现。由于前兆异常的空间分布与块体内深大活动断裂构造的局部应力集中有关,因此,由前兆异常的多少和分布来判断未来强震的发生地点将是困难的。  相似文献   
110.
ВВЕДЕНИЕВопросысвязинапряженно- деформированногосостояниясейсмоактивныхразломовсособенностямиглубинногостроенияЗемнойкорыдосихпорнаходятсявзародышенаучногообуждения.Можноназватьрядпричин,сдерживающихэтиисследования;аименноограниченностьвозможностимате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