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57篇
  免费   2054篇
  国内免费   2590篇
测绘学   103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297篇
地质学   10738篇
海洋学   430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719篇
自然地理   269篇
  2024年   112篇
  2023年   433篇
  2022年   447篇
  2021年   588篇
  2020年   456篇
  2019年   570篇
  2018年   461篇
  2017年   442篇
  2016年   414篇
  2015年   530篇
  2014年   782篇
  2013年   575篇
  2012年   584篇
  2011年   670篇
  2010年   544篇
  2009年   480篇
  2008年   400篇
  2007年   423篇
  2006年   370篇
  2005年   312篇
  2004年   272篇
  2003年   265篇
  2002年   243篇
  2001年   224篇
  2000年   201篇
  1999年   216篇
  1998年   170篇
  1997年   206篇
  1996年   151篇
  1995年   179篇
  1994年   163篇
  1993年   131篇
  1992年   137篇
  1991年   124篇
  1990年   113篇
  1989年   132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2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任永健  张成信  孟庆伟 《地质学报》2022,96(7):2333-2347
本文通过岩石组合特征和区域对比,将张广才岭南部西蛤拉河子—大锅盔一带分布的浅变质地层重新厘定为杨木岗组。为了确定杨木岗组的形成时代和沉积物源,进行了碎屑锆石U- Pb年代学和微体古生物地层学研究。锆石大多数呈自形—半自形晶,显示典型振荡岩浆生长环带,暗示其岩浆成因。该地层中测得的两组碎屑锆石U- Pb产生多组谐和年龄,其中PM010- TW样品56个测点最小峰值(谐和)年龄为307 Ma,DB02- TW样品51个测点最小峰值(谐和)年龄为275 Ma;覆盖在杨木岗组之上的中生代二浪河组安山岩的定年结果为181. 1±0. 9 Ma,表明杨木岗组形成于早二叠世晚期。杨木岗组中获取疑源类化石组合出现了新元古代晚期—早寒武世和奥陶纪地层常见分子,结合碎屑锆石年龄结果,反映杨木岗组沉积时周围存在早古生代和中—新元古代地质体。碎屑沉积岩Al2O3/TiO2平均值为24. 44,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稳定和负Eu异常特征,结合碎屑锆石的年龄频数可以看出,确定杨木岗组的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沉积盆地周围的晚古生代早期中酸性火成岩,次要物源由沉积盆地周边的早古生代地质体和近地表的中—新元古代地质体提供。佳木斯地块为松嫩- 张广才岭地块上晚古生代地层的形成提供了部分物源,暗示佳木斯地块与松嫩- 张广才岭地块于早二叠世之前已完成拼合。  相似文献   
92.
河流相砂体是陆相含油气盆地的重要储层类型,其河型的时空转换不仅是研究盆地演化的直接证据,更是精准评价与预测油气储层的核心内容,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沉积研究的热点之一。以Melut盆地Ruman地区坳陷期Jimidi组为例,通过开展层序划分、岩相类型与岩相组合分析、高分辨率储层反演、以及砂体平面展布分析,结果表明:1)坳陷期Jimidi组河流相研究层段发育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可识别出垂向加积型、侧向加积型、充填型、充填—废弃型、漫溢型等5类典型岩相组合。2)揭示出Jimidi组由下至上具有“曲—辫—曲”河型转换规律,明确了构造作用所造就的古地貌背景和长期基准面上升的总体趋势是控制河型转换的主要因素。3)河型转换的新认识有效指导了研究区曲流河型层段内连续分布的相对低孔封隔带的发现,推动了Jimidi组首口岩性油藏风险探井的部署与勘探突破。  相似文献   
93.
本文以成因地层分析理论、盆地分析理论为指导,参照地震地层学思路,重新厘定了华亭煤产地地层划分与对比,探讨了富县组、延安组沉积环境,结合煤岩学特征阐述了华亭煤产地巨厚煤层是由“填积型”煤层、“退积型”煤层叠加形成的。  相似文献   
94.
<正> “帽子峰页岩”(即帽子峰组)是徐瑞麟(1937)根据朱庭祜(1928)提供的曲江城至黄岗岭剖面中出露于帽子峰的岩层而建立的岩石地层单位。由于命名剖面中“帽子峰页岩”的上部出露不全,不少地质工作者又习惯于以年代地层的概念来修改帽子峰组的含  相似文献   
95.
本文记述了发现于辽南复州湾上石炭统太原组的燕海扇类,计5属17种。讨论了Annuliconcha与Paradoxipecten的属征及有关问题。上述发现在东北地区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96.
在羌塘西部的三岔口一带泥盆系拉竹龙组中发现规模较大的生物礁——台地前缘礁。下层礁体厚7.28m,上层礁体厚40.98m。两个礁体均为叠置礁,礁体由礁基、礁核、礁顶组成。剖面显示发育有礁前垮塌角砾、礁格架、礁间及礁后环境。泥盆纪生物礁的发现为羌塘盆地寻找油气资源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7.
2004年10月,中国科学院的徐星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马克·诺瑞尔(Mark A.Norell)共同报道了一项新发现———辽宁省北票市早白垩世义县组地层中的伤齿龙科恐龙新物种骨骼化石,第一次让人们看到了恐龙的睡眠姿势。这只长53 cm的小型食肉恐龙保存极为完整,整体形态看上去很像一只大鸟,有着小小的头骨,长长的后肢。其后肢蜷缩于身下,头埋在一个前肢下面,这与现代鸟类的睡眠状态非常相似。徐星认为,这只恐龙的体态和睡眠状态都与现代鸟类相似,团着身体睡觉,减少了表面积,有利于抵御体温下降。诺瑞尔则指出,该恐龙可能是在它熟睡时,附近的火…  相似文献   
98.
花崖沟金矿床赋存于泥盆系舒家坝群何家店组滨一浅海一陆棚相复理石建造中,金矿化严格受层间挤压破碎带控制。赋矿主岩为角砾状糜棱岩、破碎绿泥石千枚岩及砂质板岩。通过对花崖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的系统研究,总结了找矿标志,进而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9.
萨拉乌苏河流域萨拉乌苏组沙丘砂沉积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剖面萨拉乌苏组含7层古流动沙丘砂、4层古固定-半固定沙丘砂.对这些沙丘砂的沉积构造观察以及粒度、扫描电镜和常量化学元素分析结果表明:(1)这些沙丘砂具有与现代沙丘砂相似的风成沉积构造特征;(2)粒度及其参数——Mz、σ、Sk和Kg,以及主要化学组分SiO2、Al2O3和TOFE也与现代沙丘砂相近;(3)Mz-σ、SiO2-Al2O3+TOFE散点图和概率累积曲线显示这些沙丘砂与萨拉乌苏组中的河湖相、古土壤差别明显,而与现代沙丘砂一致;(4)石英砂颗粒具有良好的磨圆以及碟形坑、新月形坑、麻坑、上翻解理薄片、硅质沉淀和硅质裂纹等表面结构特征,反映其曾受持久的风力搬运作用.沉积构造、粒度、石英砂颗粒表面结构和化学元素等多个方面具备了与现代沙丘砂类似的风成特征,证明这些沙丘砂的成因是风成的.  相似文献   
100.
李建林  冯起 《干旱区地理》2006,29(5):658-662
以兰州市区96条主要的泥石流沟为例,利用分形理论的统计自相似性对泥石流沟数的累计分布随沟谷形态要素沟道比降、汇水面积和沟道长度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与不同流域形态要素的分维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分维不同的原因。兰州市区泥石流沟三个形态要素均具有统计意义上的自相似性,其中以汇水面积显示出分维最小(0.46),沟道长度次之(0.71),沟道比降最大(1.09)。分维的大小描述了作为系统的沟谷及其泥石流的形成的空间结构,即分形结构,同时也反映了不同形态要素对系统所起作用的差异,分维越小,所起作用越显著。其结果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石流灾害的进一步研究与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