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4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10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塔里木盆地玛扎塔格构造带断裂构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玛扎塔格构造带是麦盖提斜坡与巴楚断隆之间的一条边界断裂带,其中已发现和田河气田。断裂构造对于圈闭的形成和油气运聚成藏具有决定性的制约作用。通过系统的地震剖面解释,在玛扎塔格构造带识别出3期断裂构造:第1期构造活动以中寒武统的膏盐层为主滑脱面,由麦盖提斜坡向巴楚断隆冲断,伴生有断层传播褶皱发育,形成于新生界沉积之前,玛扎塔格背斜形成;这期冲断构造是本次研究的一个新发现。第2期活动为基底卷入型挤压走滑断裂,由相互背冲、近于平行的玛南断层和玛北断层组成,形成于中新世末,玛扎塔格背冲断块背斜形成。第3期活动以古近系底部的膏盐层为主滑脱面,由麦盖提斜坡向巴楚断隆冲断,也伴有断层传播褶皱发育,形成于更新世—全新世。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区域构造演化对玛扎塔格构造带3期断裂活动的形成和发育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2.
新疆巴楚地区中上奥陶统生物礁群落古生态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疆巴楚东部地区良里塔格山出露有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一间房组和上奥陶统中部凯迪阶良里塔格组的生物礁。一间房组礁的厚度为数米到十多米,以棘屑滩为礁基,主要造礁生物为托盘类,形成典型的骨架岩,托盘类中央腔形成的原生孔隙发育,基质为灰泥,纹层状、皮壳状的藻类缠结包裹托盘类生长,可定为皮壳状藻托盘类密群落。良里塔格组的礁体主要由分枝状绿藻形成骨架岩,基质为灰泥,原有的原生或次生孔隙现被亮晶方解石充填;该组下部一些直径约1 m的小型礁由丰富的分枝状绿藻和少量乳孔藻构成,为分枝状绿藻密群落。良里塔格组上部较大的礁体(直径10~30 m)由分枝状绿藻和一种未知的球状生物(可能也是绿藻)构成,可称为“球状藻”分枝状绿藻密群落。  相似文献   
103.
利用新疆巴楚气象站1983—2012年逐日气象资料及冬小麦生育期资料,采用线性回归、Pearson相关系数方法,分析了巴楚县气候要素和冬小麦生育期的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变化对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30 a巴楚县冬小麦生育期内气候变暖趋势明显,月平均气温、月最高气温和月最低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日照时数减少,降水量增多。(2)冬小麦播种、抽穗和成熟期提前,越冬开始和返青期延后,全生育期呈缩短趋势。冬前冬小麦生育天数增加,越冬开始—返青期、返青—抽穗期长度缩短,抽穗—成熟期延长。(3)1—2月气温降低是巴楚冬小麦返青期延后的主要原因,而抽穗和成熟期提前则主要受3—4月、4—6月的气温升高影响。  相似文献   
104.
探讨塔里木盆地巴楚断隆的正反转构造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巴楚断裂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西段,经历了古生代拉张断陷,中,新生代挤压隆升的正反转构造演化历史,早古生代,巴楚地区位于克拉通内坳陷的南翼,晚古生代,西段为-NW向的低隆,东段仍是阿瓦提凹陷的一部分;中生代形成断隆雏形,新生代形成现今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前缘断块隆起,其主要构造反转期为第三纪,巴楚断隆的发育极大地受南到北两凹陷沉降的影响,其成因主要是由于板块碰撞和走滑断裂活动所形成的剪切挤压所致  相似文献   
105.
利用新疆巴楚气象站1984—2013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趋势系数、求相关等方法分析巴楚县多时间尺度气温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0 a巴楚县夏玉米生长季平均气温上升趋势不明显;旬平均气温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不同时段温度变化差异较大;≥10℃积温呈不显著增多趋势,日最高气温≥35℃日数呈不显著减少趋势;生育后期(乳熟—成熟)即9月上旬—10月上旬气温偏低,热量显著不足,供求矛盾突出,是影响夏玉米产量高低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106.
根据2002年1月到2003年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目录反映出的时序分布基本图像得出了回顾性的对6.8级地震的短期预测的“活动时段”;结合边邻内外多次地震共同组成的1组显的中强活动而得出了回顾性的对6.8级地震的预测的“活动范围”。并对远场大震的影响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7.
贺昉 《内陆地震》2003,17(2):133-133
2003年5月7日上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楚—伽师6.8级地震抗震救灾表彰总结大会在新疆人民会堂隆重召开。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同志作重要讲话,强调弘扬“万众一心,不畏艰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奉献,敢于胜利”的抗震救灾精神。  相似文献   
108.
新疆巴楚-伽师6.8级地震房屋建筑震害原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唐丽华  尹力峰 《内陆地震》2003,17(2):166-169
介绍了巴楚—伽师6.8级地震灾区的主要房屋建筑结构类型以及地震中房屋的震害现象和破坏特点,分析了引起房屋破坏的原因,总结了房屋建筑抗震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09.
新疆巴楚-伽师6.8级地震序列震源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翠萍  夏爱国 《内陆地震》2003,17(2):182-189
利用喀什国家数字地震台记录的巴楚—伽师6.8级地震序列资料,通过恢复震源位移谱,跟踪分析了序列中3级以上地震的应力降,同时与1997年强震群结果进行对比,讨论了本次地震的应力释放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本次6.8级地震序列与1997年强震群序列相比,地震的应力释放为高应力释放,地震发展成为强震群型的可能性较小。还结合S波偏振分析方法尝试判断了震区几次5级以上地震震源机制的相对变化以及目前的应力状态。  相似文献   
110.
叙述了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师6.8级地震的基本情况(地震基本参数、余震目录、震源机制解、震害等),认为,新疆巴楚-伽师南北两侧同时受印度板块和西欧板块的挤压及处于塔里木盆地与柯坪块体的交汇部位是该区多发强震的地质原因,该区的房屋建筑结构不合理是造成震害严重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