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2篇
  免费   407篇
  国内免费   425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448篇
地质学   1344篇
海洋学   19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25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小新生代盆地的成生、演化受断裂构造的控制,泰和盆地即是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的走滑拉张型盆地。本文着重从盆地的基底构造、盆缘断裂构造及盆地同生、后期构造阐述了它们与盆地形成和演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62.
南海西南部人字形走滑断裂体系和曾母盆地的旋转构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一定地质时期内不同地块的活动和不同断裂的发育应在一个统一的应力系统下形成有序、配套的组合关系,它们的形成演化控制了该地区构造格局的观点出发,在南海西南部发现存在一个大型人字形走滑断裂系,由于曾母地块和南沙地块先后南移与西婆罗洲地块及其边缘增生带相碰撞,此人字形走滑断裂体系为一右旋体系。在人字形断裂间所挟持的曾母地块在渐新世-中新世时曾发生从向西南俯冲到向东南俯冲的逆时针旋转,从而在其西侧产生  相似文献   
63.
商南-商城断裂带中段的韧性剪切带是由多条糜棱岩带及其所夹的变质岩块体组成的大型韧性剪切带。它是以简单剪切为主要变形机制的、于绿片岩相温压条件下形成的韧性剪切带。剪切带糜棱岩的塑性和恢复重结晶作用强烈。  相似文献   
64.
关于“昆阳群滑覆构造”一文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5.
祁连山—河西走廊现今垂直形变特征与区域应力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多期地形变监测资料,研究了祁连山--河西走廊地区七十年代初至今的大地垂直形变演化与构造活动特征。目前祁连山相对走廊盆地下沉,具有较弱的逆继承性运动特征,表明在1988-1990年青藏块体应变能大释放之后区域应力处于松驰、调整阶段。  相似文献   
66.
根据对调查资料,航卫片判译和已有文献的综合分析,研究了西秦岭北缘断裂东段和海原断裂南段的走滑转换,变形及其与陇山地块的相互作用。XQLF以几何学结构复杂和多期活动为特征,主带各段呈左阶斜列。HYF南段的陇县-宝鸡断裂由4条断层组成70km的宽带,中更新世以来表现为左旋增滑运动。  相似文献   
67.
围绕着长江三峡库处区狮子口NNW向线性影像带的构造性及其地壳稳定性评价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以区域地质调查为基础,运用构造解析方法,采用多学科,多手段的综合研究,确认该影像带影像特征最明显的地段乃是一个滑褶型多层式得力滑动构造,本文还分析了该系统形成的介质条件,斜坡构造及动力环境。  相似文献   
68.
大型水域水岩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以大量实际资料及深入的研究成果,较全面地论述了人工大型水域水岩相作用及其导致的主要地质灾害,包括水库诱发地震,库岸崩滑,水岩作用导致的大坝溃决,以及水库淤积导致的大面积环境恶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69.
晚白垩世以来沿阿尔金断裂带的阶段性走滑隆升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年代学和沉积学特征表明,与印度板块约55MaBP以来沿喜马拉雅东、西构造结缝合带碰撞后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相对应,沿阿尔金断裂带阿尔金山地区亦发生阶段性走滑隆升,时间段大致为55~30MaBP、约20MaBP、约10MaBP和1~0.8MaBP。始新世一渐新世期间,阿尔金断裂大型左行走滑活动的发生,对中国西北大陆构造格架产生巨大的影响,不仅改造了古老的盆地和褶皱带,而且控制了新生代的走滑拉分盆地和两侧盆地的沉积速率,并对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和地壳物质东向蠕散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0.
辽西医巫闾山地区中生代两期韧性变形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巫闾山地区的韧性剪切构造是中生代两期韧性变形作用的产物。早期韧性变形中a线理发育,线理走向和糜棱面理走向基本一致,线理在xy面上的侧伏角绝大多数<30°;该期韧性变形是以左行走滑运动为主。晚期韧性变形中a线理发育,线理倾伏向和糜棱岩中糜棱面理倾向相近,线理在xy面上侧伏角主要在45°~90°之间;该期韧性变形是伸展作用的产物。医巫闾山中生代两期韧性剪切变形作用表明,在侏罗纪至早白垩世期间辽西地区不仅发生了强烈挤压推覆作用和伸展作用,也发生了大规模左行走滑作用。该韧性变形作用的发现对进一步研究辽西中生代的构造演化序列、期次和构造格架转换等问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