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13篇
  免费   1353篇
  国内免费   2340篇
测绘学   1188篇
大气科学   739篇
地球物理   1107篇
地质学   5880篇
海洋学   641篇
天文学   157篇
综合类   712篇
自然地理   582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45篇
  2022年   276篇
  2021年   333篇
  2020年   296篇
  2019年   297篇
  2018年   202篇
  2017年   282篇
  2016年   263篇
  2015年   320篇
  2014年   531篇
  2013年   403篇
  2012年   475篇
  2011年   499篇
  2010年   452篇
  2009年   431篇
  2008年   527篇
  2007年   490篇
  2006年   401篇
  2005年   390篇
  2004年   360篇
  2003年   344篇
  2002年   332篇
  2001年   286篇
  2000年   187篇
  1999年   240篇
  1998年   251篇
  1997年   231篇
  1996年   223篇
  1995年   187篇
  1994年   204篇
  1993年   164篇
  1992年   163篇
  1991年   141篇
  1990年   143篇
  1989年   117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75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0年   3篇
  1946年   3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71.
本文对用于模式分类、函数逼近、参数估计的多层感知器 (MLPs)给出 1个清晰的关于内部行为的解释。作者以单隐层的 MLP为例 ,论述了关于 MLP的内部行为的半线性分析理论。对受训的MLP,将隐层单元的输出分别定义为网络输出的正、负“内部分量”;定义内部分量的连接权重集为给定问题的“内部判别模式”;建立了 MLP和模糊集相结合的新模型 ;分析了 MLP的结构为 N- 2 - 1和N- H- 1 ,给出权重初始化的方法 ;提出了 1种从受训神经 -模糊模型 (NFMs)中提取知识的全新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72.
陀螺经纬仪的读数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陀螺定向测量中三种不同的数据采集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作者认为传感器采集数据自动化程度高,精度高,特别是运用位置敏感探测器(PSD)采样数据量大,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但在运用传感器采样时必须注意克服非线性误差。  相似文献   
73.
南海北部陆缘地壳结构探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9  
深部地震和重力资料反演揭示了南海北部陆缘地壳结构在总体上由北部的华南沿海(厚约30km)向南部的洋盆(5──8km)逐渐减薄。南海的近SN向拉张不仅造成南北方向地壳结构的巨大变化,也造成东西向的明显变化。在南海北部陆缘的西部,局部拉张产生了一系列裂谷构造。西沙海槽作为一条狭窄的陆内裂谷向西延伸,海槽南北两侧地壳厚度超过25km,海槽中部地壳减薄至不足10km。西端的莺歌海盆地地壳厚仅5km,缺少明显的壳内反射-折射。在珠江口盆地中部,地壳厚度在下陆坡明显减薄,地壳下部存在较薄的(3──4km)高速层(地震波速7.2──7.5km·s-1);在珠江口盆地东部,地壳底部存在约 10km厚、300km宽的高速层。在台湾地区,由于弧陆碰撞,曾经减薄的陆壳在碰撞带增厚,莫霍面深度超过30km。南海北部陆缘在裂谷拉张和海底扩张期间岩浆活动平静,表明南海北部陆缘为非火山型陆缘。  相似文献   
74.
我国东部及其海域,地处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接触带。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因而影响和控制着上述地区构造的形成和发展。构成我国东部地区构造格架的北北东向隆起带和沉降带,是太平洋板块向西北俯冲的结果。中、新生代以来我国东部及其海域,岩浆活动具水平分带性及水平迁移性;在时间上具多旋回的特点。  相似文献   
75.
76.
海洋微藻间竞争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微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初级生产者,也是引发赤潮的主要生物[1-2].微藻之间的竞争作用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竞争机理的探讨,可进一步解释群落结构演替和赤潮发生原因,为赤潮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竞争机理在微藻开发利用上的应用,将取得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  相似文献   
77.
用流函数理论计算缓坡上波浪的破碎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理论计算及实验验证发现,在计算缓坡上波浪的变形、特别是确定波浪破碎点时,流函数波浪理论明显优越于线性波液理论。  相似文献   
78.
79.
南海鱼类生物多样性与区系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南海鱼类生物多样性与区系分布的生态地理条件,鱼类生物多样性特征。校核整理了南海鱼类2 321种,分属于六鳃鲨等35目,以鲈形目占绝对优势(979种),并以珊瑚礁栖,典型暖水种的隆头鱼科为优势科(占117种),而蝴蝶鱼和石斑鱼分别达到34种、31种,列为优势属,从而构成南海富有潜势的群落结构。文中进一步论述了南海鱼类区系属于以印度-西太平洋为主体的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80.
近1300年来古胶州港位置的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依据有关方志、文史资料,着重考证了近1300年来古胶州港位置的变迁,研究发现,古胶州港的位置自唐代至清末近1300年间,沿胶州湾西、北岸大致经历了7次变更,特别自明代开始,港口位置变迁尤为频繁,作者初步分析认为这与历史时期胶州湾内西、北岸的不断淤涨和胶莱南河、大沽河口的冲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