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8篇
  免费   1304篇
  国内免费   1280篇
测绘学   244篇
大气科学   700篇
地球物理   1233篇
地质学   4193篇
海洋学   422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287篇
自然地理   226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213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196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265篇
  2013年   232篇
  2012年   281篇
  2011年   273篇
  2010年   265篇
  2009年   257篇
  2008年   298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281篇
  2005年   274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241篇
  2002年   276篇
  2001年   211篇
  2000年   208篇
  1999年   196篇
  1998年   163篇
  1997年   201篇
  1996年   188篇
  1995年   161篇
  1994年   133篇
  1993年   119篇
  1992年   127篇
  1991年   104篇
  1990年   126篇
  1989年   105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7篇
  1964年   3篇
  1960年   4篇
  1958年   2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为开发北京地铁八王坟车辆段大平台上部空间,层间隔震技术被采用。通过非线性时程分析和模拟地震动振动台试验,研究了此层间隔震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隔震技术后,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得到很大提高,其地震响应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992.
宁夏灵武幅、磁窑堡幅综合地质调查LS01孔设计深度800 m,钻探过程中钻遇200余米第四系未胶结松散地层,主要有砾石(漂砾)—粗砂—中砂—细砂互层,钻孔护壁难度大,容易发生掉块、塌孔事故,取心困难;进入第三系钻遇清水营组紫红色泥岩,地层造浆且易打滑;进入白垩系宜君组,钻遇365.91 m的破碎砾岩,地层松散破碎,钻进过程易卡钻,回转阻力大,回次进尺少,进尺慢。根据类似钻孔施工资料及地层情况最终采用成膜护壁冲洗液,钻进过程中穿过多层复杂地层,成膜护壁冲洗液在破碎砾岩孔段起到了很好的护壁效果,没有出现掉块、塌孔事故;岩心采取率满足地质设计要求,全孔平均采取率达到95.89%;节约了套管下入深度,终孔深度800 m,终孔口径124.00 mm。  相似文献   
993.
在地球上最为活跃的海洋透光层体系中,矿物-微生物交互作用的形式十分丰富。系统采集了黄海近海透光层水体样品,测试分析发现其中分布大量悬浮半导体矿物及微生物群落。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及配有的EDX能谱仪,从宏观到微区对悬浮颗粒矿物的化学元素组成进行了测试分析,发现其主要矿物组成元素为Si、O、Na、K、Ca、Al等,且含有较高含量的Mn、Fe、Ti等金属元素;通过X射线衍射光谱(XRD)、拉曼光谱(Raman)测试从整体到局部分析悬浮颗粒矿物的物相组成,发现其主要组成矿物为石英、钠长石、方解石、云母和绿泥石等,还有锐钛矿、金红石、板钛矿、针铁矿等铁、钛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矿物。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海水中主要微生物群落为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Bacteroidetes、Planctomycetes、Woeseia、Fluviicola等,并通过构建双室反应体系对海水微生物与悬浮矿物间氧化还原作用及胞外电子传递过程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增加海水悬浮矿物作为电子受体后,体系开路电压由330. 80 mV提升至426. 59 mV,提升比率达130%,最大输出功率由8. 376 9 mW/m^2提升至12. 096 8 mW/m^2,为原体系的1. 44倍。实验研究表明,海水透光层悬浮矿物能有效参与并促进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过程,为后续深入研究基于电子能量传递利用的半导体矿物-微生物协同作用以及元素循环调控机制奠定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994.
为了解潜江凹陷王场背斜潜四下段14号韵律层页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探讨岩石物性优越性的受控因素,开展了X射线粉晶全岩、岩石物性、高压压汞、氮气吸附、微米CT扫描及聚集离子束扫描等分析.研究显示:储层主要由白云石(平均40.5%)、方解石(平均10.4%);长石(平均16.5%)、黏土矿物(平均11.2%)、硬石膏(平均10.8%)及石英(5.9%)构成;岩石为"高-中孔(平均17.6%),特低渗(平均0.043 6 mD)"储层类型;各岩性(除泥质灰岩)中大孔率高(平均79.7%)的特点促成了孔隙性的优良,白云石及方解石含量与大介孔率的相关性指示白云石化与大孔形成密切相关;白云石化协同方解石沉积带来的细小孔喉奠定了渗透性差的基础,硬石膏含量与几何迂曲度的正相关性指示硬石膏化对孔喉空间复杂度的加强及对渗透性的恶化,配位数少(主峰3个)及退汞效率低(平均40%)反映的连通性较差对渗透性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确定残坡积层厚度对于山区地质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因底界埋深、岩性和含水率等因素变化大以及探测目标较浅、分辨力要求高等原因,浅覆盖区残坡积层厚度探测的难度较大。为精准探测残坡积层覆盖厚度,并给类似地区开展相关探测工作提供技术参考,同时为区域内高精度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结果准确提供有力保障,本文选择杭州典型斜坡为对象开展高密度电阻率法残坡积层覆盖厚度测深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温纳α装置、极距0.5~2 m,能够很好地划分出残坡积层、全风化层、强风化层及完整基岩之间的界面,定量分辨0.5 m及以上残坡积层厚度,探测结果得到了钻孔验证。实测中应根据具体地质条件选择不同的装置型式、极距等参数。本研究成果为探索构建第四系浅覆盖区地质灾害调查技术方法体系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996.
2017年河套盆地临河坳陷油气勘探取得重要发现,基于区域中生代以来大地构造演化系统梳理,以钻井与地震对照、研究区与邻近盆地类比为研究方法,划分河套盆地临河坳陷南部吉兰泰凹陷中生代构造层,并绘制其分布范围,探讨其赋存特征与意义。结果表明:研究区中生界除三叠系外发育齐全,厚度巨大,且白垩系自上而下可细分为K1 I、K1 II和K1III三个构造层;除K1I构造层全区广覆式发育外,其它构造层呈楔状—缓楔状,长轴沿主控断裂NNE向延伸;研究区自中生代以来盆地性质经历了早中侏罗世断陷、早白垩世早期断陷、早白垩世中期断拗转换和早白垩世晚期拗陷的演化过程;F 3和F 7断层之间的K1 II和K1 III构造层、F 7断层东部的J构造层均具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997.
998.
将多期切叠河道砂体归类合并,建立一个“垂向连续,横向联通的表外砂岩空间体”(其中砂岩间夹层厚度≤0.4 m)的自然层概念来控制多期河道复合切叠厚砂体。以北一匹断东萄一组1-4小层为例,利用自然层间砂体厚度、切叠程度、测井曲线形态、相叠加类型及砂体叠加期次将自然层分为5类;再依据砂体间切叠位置、切叠程度和切叠形态的差异建立自然层剖面表征方法;依据砂体叠加期次,建立自然层在平面上表征模式。  相似文献   
999.
为满足油田中后期精细开发及后续调整挖潜的需要,亟需进行更精细的储量研究,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纵向细分计算单元.对于多层构造油藏,纵向细分主要根据油层组内隔夹层分布特征、小层物性特征,细分到以小层或者分布特征和物性相近且纵向上连续分布的小层组合为计算单元.根据纵向细分计算单元前后储量参数选值的理论推导,结合储层的沉积展布特征,认为含油面积范围内无储层尖灭时,仅平面油层厚度差异较大的油藏平均有效厚度变小.含油面积范围内储层尖灭时,正常三角洲沉积储层的油藏各参数一般都变小;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储层的油藏一般平均有效厚度变小,平均有效孔隙度和平均含油饱和度变大.这一结论可以有效指导储量评估过程中纵向细分计算单元方案划分,为同类油田的精细储量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00.
塔里木盆地阿克苏地区寒武系第二统第三阶肖尔布拉克组主要由微生物白云岩组成,代表性的剖面在阿克苏市西南90 km处的苏盖特布拉克。由于成岩作用改造严重,对这套微生物碳酸盐岩的特征和形成环境的认识还存在很多分歧,制约了勘探工作。通过详细野外勘察和室内研究,将肖尔布拉克组微生物岩分为4种结构类型: 凝块结构、纹层结构、砂屑结构和骨架结构。首次对凝块结构和纹层结构进行了亚类型的划分,其中凝块结构可划分为蠕虫状、网状和斑点状3种亚类型,纹层结构可划分为致密纹层、短薄纹层、颗粒纹层以及单纹层、纹层组、复合纹层。肖Ⅰ段—肖Ⅲ段发育凝块石白云岩、凝块—层纹石白云岩和层纹石白云岩,肖Ⅳ段发育凝块石微生物丘,肖V段下部发育网状结构凝块石白云岩,肖V段上部发育砂屑白云岩和肾形菌骨架岩。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重结晶作用是改变肖尔布拉克组微生物岩结构最重要的成岩作用,且该组下部比上部遭受了更强的成岩作用改造;微生物岩结构对成岩作用改造的抵抗能力为: 砂屑结构>纹层结构>凝块结构。根据微生物岩结构,推测肖Ⅰ段—肖Ⅲ段形成于潮坪环境,肖Ⅳ段和肖V段下部形成于深水潮下环境,肖V段上部形成于浅水潮下环境。以上成果为认识塔里木盆地肖尔布拉克组微生物岩的平面分布规律和今后开展被成岩作用强烈改造的白云岩型微生物岩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