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0篇
  免费   847篇
  国内免费   1562篇
测绘学   65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405篇
地质学   4451篇
海洋学   88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79篇
自然地理   284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194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311篇
  2013年   235篇
  2012年   290篇
  2011年   301篇
  2010年   233篇
  2009年   262篇
  2008年   255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229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171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48年   4篇
  1947年   6篇
  1946年   2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4篇
  1943年   4篇
  1942年   7篇
  1937年   1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海南岛中三叠世正长岩-花岗岩套分布于陵水-龙滚深断裂两侧及白沙深断裂南东侧.出露总面积516km2.由石英二长岩、石英正长岩及正长花岗岩组成.该岩套SiO2含量变化大,为58.40%-76.14%,富碱富钾,Na2O+K2O为7.10%-11.49%,K2O含量为3.78%-7.91%,属钾玄质碱性系列;A/CNK为0...  相似文献   
992.
王林  史晓颖  蒋干清 《地质论评》2011,57(6):810-824
为进一步认识华南埃迪卡拉纪(震旦纪)海水硫化条件的演变过程,本文对斜坡相沉积的陡山沱组中的黄铁矿进行形态与粒度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陡山沱期沉积的多数黄铁矿是早期成岩作用形成,以自形、半自形晶体为主;个别层位中草莓状黄铁矿粒径大于10μm的比例较高(89%~96%),反映是在海水、沉积物界面以下生长的,不能充分指示水体硫化状态。但在陡山沱组中部和上部发育有数层从水体中析出的同沉积草莓状黄铁矿(96%以上的莓球粒径小于10μm),反映出海水硫化条件发育。黄铁矿铁与高活性铁的比值(FePY/FeHR)作为判别海洋硫化状态的重要指标,可能会因次生黄铁矿的叠加效应影响而产生偏差,应结合黄铁矿矿物形态—粒度分析和其他手段加以校正。通过这2种方法并结合碳、硫同位素等研究表明,陡山沱组沉积旋回Ⅰ顶部和旋回Ⅲ底部沉积期间华南古海洋曾经历了两幕规模较大的间歇性硫化时期,在此期间硫化水体的覆盖范围至少包括陆架至斜坡中部相区。硫化水体的形成和时空演变主要受大气含氧量、海水硫酸盐浓度、细菌硫酸盐活动(BSR)及海平面变化等因素控制。重要的生物类群主要出现在非硫化间隔期,表明海水硫化条件是限制生物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93.
2008年汶川Ms8.0地震在龙门山中段的彭灌断裂带产生的地表破裂,是该地震产生的第二大地表破裂带.综合应用地质、钻井以及二维、三维地震数据,利用横贯前山带的多条人工地震反射剖面,对彭灌断裂带产生同震破裂的断层进行准确识别和解释.研究表明,龙门山中段的彭灌断裂带是一套由3条主要断层和次级广泛发育的断裂组合构成,浅层表现...  相似文献   
994.
盆山结构与油气分布——以四川盆地为例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刘树根  邓宾  李智武  孙玮 《岩石学报》2011,27(3):621-635
根据四川盆地与周缘造山带地貌学、深浅部结构构造及动力学机制等, 其盆山结构可分为板缘(龙门山、米仓山和大巴山)突变型和板内(齐岳山、大娄山和大凉山)渐变型两类。板缘突变型盆山结构具有显著深部结构差异性,浅部构造具典型冲断带(山)和前陆盆地(盆)二元结构,其盆山耦合关系主要受控于深部结构的差异性和造山带的形成演化过程,现今山盆地貌反差大,地形坡度陡,盆山边界明晰。板内渐变型盆山结构, 则深部结构特征相似,浅部构造具挤压-坳陷结构、不发育大规模冲断推覆,现今山盆地貌反差小、盆山边界不清, 盆山为渐变过渡关系,其盆山耦合关系主要受控于邻区(盆外)的构造变形和盆内沉积盖层中多层次滑脱作用。不同盆山结构主要通过对现今四川盆地保存条件的影响而控制现今油气分布。四川盆地现今(残存)大中型油气藏和天然气探明储量的大部分主要分布于突变型盆山结构区,尤其是秦岭构造变形控制域。  相似文献   
995.
胶北地体中的深层次拆离构造:扬子板片折返的板上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胶北地体基底中的韧性变形构造的研究,厘定了位于太古宙胶东群和古元古界粉子山群之间及粉子山群与晚元古界蓬莱群之间的2条深层次韧性拆离断层。显微构造和石英组构研究表明它们的剪切指向自SE向NW,并经历了高温(>650℃)到低温(350℃)的组构演化过程。对剪切带中的长英质糜棱岩进行SHRIMP U-Pb测年,获得153±2Ma和128.5±1.5Ma两组重结晶变形年龄,代表韧性拆离断裂形成及活化的时限。结合地体中岩浆作用、莱阳白垩纪盆地沉积以及制约盆地的韧性拆离断裂(148Ma)等相关伸展构造特征,认为胶北深层次拆离构造是扬子深俯冲板块折返后期的板上伸展的响应。  相似文献   
996.
山西北部六棱山地区新发现了一种玉石品种——大理岩玉,其主要有黄色和黄褐色两种颜色,结构较致密,透明度较好,是一种优质的饰面石材和玉雕原料。采用薄片观察、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LA-ICP-MS和常规宝石学仪器等测试手段对该大理岩玉样品的宝石矿物学特征进行了测试与研究。结果显示,该大理岩玉为经变质作用形成的方解石大理岩,所含CaCO3的质量分数为96%~97%,推测Fe元素是该玉石的致色元素;微量的碳质和铁质粉末阻碍了柱状方解石的重结晶,形成条纹结构;方解石为不规则的多边形柱体,呈镶嵌的不规则他形变晶结构。通过分析大理岩玉的结构特征,认为平行于其层纹方向切磨,可使得其成品表面光洁度好,光泽强,不易破损。  相似文献   
997.
梁传茂 《地学前缘》2011,18(4):193-200
阿巴拉契亚-阿钦塔造山带是北美乃至世界著名的大陆边缘挤压碰撞推覆造山带,是地质学研究的经典地区之一,也是许多经典地学理论和概念的发源地.其中,对地质学影响最大的当属地槽学说.继20世纪60年代由深海钻探带来地学革命之后,由COCORP实施的地震反射剖面和深钻揭示了该造山带的巨大推覆构造.人们惊奇地发现,在巨大推覆体之下...  相似文献   
998.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礁滩体储层已经成为当前油气勘探的热点.以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石灰窑和大湾沟露头剖面为例,对奥陶系鹰山组台内滩地层的岩相组成及层序地层特征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对比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碳酸盐岩台内滩地层发育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1)石灰窑地区和大湾沟地区鹰山组地层发育特征存在差异,石灰窑剖面以薄层颗粒灰岩...  相似文献   
999.
龙锋  倪四道  闻学泽 《地球学报》2011,32(4):438-446
利用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邻近地区地震台站的远震波形记录,采用时间域迭代反褶积技术求取接收函数,并用H-Kappa叠加方法计算出各台站下方的莫霍面深度和波速比及其相应的误差.结果除了获得与前人研究大体相同的莫霍面深度分布轮廓外,还获得一些新的细节与认识:(1)莫霍面深度在四川盆地内为41~48 km,在四川盆地西缘存在一个N...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望儿山断裂带构造控矿规律总结和成矿构造演化分析,建立区域构造成矿模式.望儿山断裂带构造控矿规律为:矿床在断裂带走向上呈似等间距分布;断裂带的上下盘均可成矿,矿体在断裂带中分布具有多层性;断裂带倾斜延深度大,控制矿体深度亦大;矿床在剖面上均呈“S”型产出,显示断裂成矿期具正向滑移性质;断裂带上各矿床矿体普遍向南西侧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