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57篇
  免费   2158篇
  国内免费   3518篇
测绘学   1221篇
大气科学   5970篇
地球物理   1087篇
地质学   2868篇
海洋学   1788篇
天文学   399篇
综合类   716篇
自然地理   984篇
  2024年   116篇
  2023年   421篇
  2022年   461篇
  2021年   549篇
  2020年   402篇
  2019年   533篇
  2018年   378篇
  2017年   374篇
  2016年   352篇
  2015年   484篇
  2014年   660篇
  2013年   583篇
  2012年   613篇
  2011年   602篇
  2010年   601篇
  2009年   623篇
  2008年   673篇
  2007年   609篇
  2006年   553篇
  2005年   522篇
  2004年   463篇
  2003年   439篇
  2002年   435篇
  2001年   440篇
  2000年   321篇
  1999年   273篇
  1998年   325篇
  1997年   316篇
  1996年   300篇
  1995年   261篇
  1994年   264篇
  1993年   235篇
  1992年   211篇
  1991年   231篇
  1990年   146篇
  1989年   159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71.
我国低纬度海水中O2最大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林洪瑛  韩舞鹰 《海洋学报》1989,11(2):162-169
作者在1985、1986和1987年对南沙海域3个航次的综合调查中发现,20—75m水层中普遍存在着O2垂直分布中的最大值,最大值的位置在温跃层的下界附近,在叶绿素最大值和光束衰减系数最大值的上方,O2最大值处同时出现PCO2最小值及pH最大值,这些现象用已有的关于中高纬度海区海水中O2垂直分布最大值的理论似难以进行确切的解释. 本文阐明了我国低纬度海区海水中O2垂直分布最大值是由于内波维持了涡动混合,形成了适合生物生长的环境及生物的成层分布,基于光合作用的结果加上温跃层的阻碍作用而形成O2最大值.  相似文献   
72.
气溶胶的光学厚度与反射率比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溶胶光学厚度与气溶胶反射率比都是大气校正所需的重要大气参数,同时也是海洋水色卫星主要的数据产品,它们的测量精度将直接到卫星数据产品正演的精度和卫星数据产品的应用。文章在简述气溶胶光学厚度与气溶胶反射率比的基本测量原理和处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多次试验数据结果进行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73.
利用9层15波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研究了太平洋海温异常对南海西南季风建立早晚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西-中太平洋海温异常数值试验结果最能反映出南海西南季风爆发早、晚年4~5月份大气环流的差异特征.数值试验结果显示:西太平洋海温正(负)异常可导致西太平洋副高减弱(加强);中太平洋海温正(负)异常主要使得中太平洋上空的洋中槽减弱(加深);东太平洋海温正(负)异常可造成东太平洋赤道两侧高层环流产生反气旋性(气旋性)变化,孟加拉湾-南海-西太平洋热带地区出现东风(西风)异常,西太副高加强(减弱).可见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和东太平洋海温异常都可以对副高强弱变化产生明显影响,从而对南海西南季风建立早晚产生影响,只不过西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影响作用更为显著.西太平洋正(负)海温异常与中太平洋负(正)海温异常经常是同时出现的,其激发出的与向东传的Kelvin波和向西传的行星波相联系的环流异常为南海季风建立早(晚)提供有利的条件,因而这一海温分布型是影响南海西南季风建立早晚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74.
Based on the recent research results on dry and wet deposition of nutrient elements and sulphate,we estimate the atmospheric flux of nutrient elements and sulphate to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and the East China Sea in each season.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nutrient elements and sulphate in aerosol and precipitation show an apparent seasonal cycle with the maximum values in winter and the minimum values in summer.Depositions of nitrate and sulphate are dominated by wet deposition,while the deposition for phosphate is mainly dry deposition.Moreover,compared with the riverine inputs,the atmospheric deposition may be the main source of dissolved inorganic nutrients in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and the East China Sea.  相似文献   
75.
提出以2,6-二氯苯胺为原料,经重氮化、氟硼酸重氮盐热分解、硝化、氟化等步骤,制成2,3,4-三氟硝基苯。优点是工艺简单,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76.
77.
本文对北部湾三维潮波进行了数值研究,并将所得结果与现有观测资料作了比较。通过比较发现两者相当一致。文中还绘制了M_2和K_1分潮的同潮图,并对其作了讨论。可以断定,北部湾的日潮优势是由日潮共振所引起的。M_2和K_1分潮流的水平分布表明,强流区位于它们各自的蜕化无潮点附近。还讨论了分潮流的铅直结构,可以看出这种结构十分接近实际分潮流场的特征。  相似文献   
78.
A vertical two-dimensional turbulence numerical model for the interaction of waves and currents is developed in the paper based on the nonlinear two-equation k-ε model with the VOF method.The one-dimensional equivalent advection velocity and equivalent mixing coefficient are defined and the solving process is introduced:The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field,generated by an instant source in waves and currents,is calculated with the model,and then the equivalent advection velocity and equivalent mixing coefficient are obtained by calculating the time derivative of the mean and variance of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The effects of wave period and wave height on the equivalent mixing coefficient for waves and wave-currents are also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79.
通过对东京湾两年度不同季节海水分光反射率与叶绿素浓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叶绿素浓度C与两谱段分光反射率之比Rw(λj)/Rw(λj)具有幂函关系C=A[Rw(λj)/Rw(λj)B。两者的对数显示出较好的线性关系,即logC=logA+Blog[Rw(λj)/Rw(λj)]。负相关系数达0.99。相关方程之一为C=3.329[Rw(520)/Rw(550)]-1.384(1987年6月初).在梅雨季节之后,相关方程为C=12.68[Rw(520)/Rw(550)]-2.010(1988年8月)。这表明了海湾或混浊的沿岸水质,在叶绿素浓度算法中,统计参数A和B的确立,要基于不同季节不同水质的现场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80.
刘敬圃 《海洋科学》1995,19(1):26-28
众所周知,大气中CO_(2)的浓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近些年来,地球的温室效应引起了众多的科学家以及政府首脑的普遍关注。我们知道,作为温室气体之一的CO_(2),对于全球温度及环境的变化起了比较重要的作用,而且就目前的种种迹象表明,地球正在逐渐变暖。温室效应正在发挥作用,极地冰川在融化,山地冰雪在消融,海平面在上升,环境在恶化。气候模拟显示,如果下世纪CO2含量增加一倍的话,全球气温将上升1.5至4.SC[3],而在高纬度的地区可能变得更暖。通过对最近极地冰盖的跟踪分析,从末次冰期到全新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