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5篇
  免费   743篇
  国内免费   1754篇
测绘学   221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205篇
地质学   6133篇
海洋学   469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585篇
自然地理   200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360篇
  2013年   301篇
  2012年   362篇
  2011年   371篇
  2010年   325篇
  2009年   306篇
  2008年   322篇
  2007年   261篇
  2006年   294篇
  2005年   226篇
  2004年   220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220篇
  1998年   246篇
  1997年   190篇
  1996年   211篇
  1995年   208篇
  1994年   223篇
  1993年   213篇
  1992年   266篇
  1991年   302篇
  1990年   235篇
  1989年   188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4年   2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2篇
  1945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2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本文通过微量元素、硫同位素、氧同位素及矿物流体包裹体研究等方法首次对宁夏海原西华山地区金矿化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地层、构造及岩浆活动三者联合控矿的成因认识。这一认识无疑对宁夏为数不多的有色金属矿化区之一──宁夏海原西华山地区的金矿的找矿预测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92.
本文推导出了普通二变量及泛二变量组合克立金方程式.同时,给出了两种方法的估计误差标准差求解方程,可用于地下水动态观测网的密度优化;该方法还可用于地下水位、水中离子浓度的最优估计.  相似文献   
993.
本文将北秦岭西段金矿床(点)划分为断裂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分别从矿石组构、矿物组合、金银矿物的赋存状态、载金矿物、成矿作用、矿物的生成顺序等方面论述它们的特征。并提出本区的斑点板岩、综合地球化学异常区的次级断裂及韧性剪切带、煌斑岩脉、矿石组构、矿物组合及围岩蚀变等为寻找金矿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94.
本文对芬兰东部Kainuu和Outokumpu地区元古代变质黑色页岩的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黑色页岩的硫、贱金属和金的热液成因地球化学证据。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对小秦岭地区金矿物质来源成矿模式探讨,举出世界绿岩带与本区太左界、太华群岩石组合进行对比,提出怀疑,又对太华岩群金含量高低是金矿物质来源进行否定,又从多方面阐述了金矿物质来源于地壳深部矿源浓集区及矿床形成过程.从而说明了小秦岭金矿类型多、分布广、找矿潜力大.  相似文献   
996.
采集中国东部玄武岩中橄榄岩包体27件,测定了其主量元素氧化钙、贵金属金以及其中21件橄榄岩包体的铂族元素。橄榄岩包体中金与氧化钙质量分数的相关性表明,金在地幔演化初期可能主要赋存于单斜辉石中,反映地幔包体中金可能与地幔演化及熔融程度有关。饱满型或弱亏损型橄榄岩包体具有相似平坦的铂族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其都对应有高的金质量分数;而强亏损型橄榄岩包体的铂族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呈下降趋势,且对应橄榄岩包体的金质量分数均较低。  相似文献   
997.
深沪湾沙滩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及其次级生产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06年冬、春2个季度在深沪湾沙滩潮间带获得的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密度和生物量表明,深沪湾沙滩潮间带生物群落生态特点是种类少、数量高,群落结构简单.运用Brey(1990) 的经验公式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和P/B值的计算,得出冬、春两季深沪湾沙滩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平均次级生产力和P/B值分别为48.79[g(AFDW)/(m2·a)]和1.30.深沪湾沙滩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平均栖息密度、平均生物量和平均次级生产力三者的变化是一致的,均是低潮区>中潮区>高潮区.这种分布格局与沉积环境及潮汐有关.  相似文献   
998.
思源 《海洋世界》2008,(10):24-28
冰穹A——不可接近之极。在这里可望取得地球几十万年以来最完整的全球规模的气候与环境变化的记录,获取南极冰芯学最难、最重要、最后的全球变化研究的“金钉子”。  相似文献   
999.
海州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2年6月对海州湾3种底质的潮间带底栖动物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显示,该区被鉴定出的大型底栖动物共有98种,其中多毛类为13种、软体动物为53种、甲壳类为25种、棘皮动物为2种、其它类动物为5种,软体动物和甲壳类的种类可占80%;该区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生物量和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257.30 g/m2和953个/m2,软体动物生物量(201.19 g/m2)和栖息密度(727 个/m2)分别占总数的78%和76%.经底栖动物种类相似性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排序,可将该区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划分为岩礁、沙滩和泥沙滩3个群落.通过对3个底栖动物群落的生态特征及相关环境因子分析得出:对于种类,泥沙滩群落 > 岩礁群落 > 沙滩群落;对于生物量、息栖密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岩礁群落 > 泥沙滩群落 > 沙滩群落;泥沙滩群落中的TE断面优势种分布显著而使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明显低于其它两条泥沙滩断面.沙滩群落和岩礁群落的底栖动物分布分别与海水浴场和货运码头较多的人为活动影响有关,而泥沙滩群落的分布差异主要与海岸开敞度、海流潮汐作用、滩涂贝类养殖及优势种分布影响有关.泥沙滩是该区经济贝类的重要养殖场所,为使养殖种类健康生长,建议对沿岸排污口水质及养殖区沉积物环境质量进行定期监测.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