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68篇
  免费   3305篇
  国内免费   4751篇
测绘学   1801篇
大气科学   1537篇
地球物理   1757篇
地质学   11913篇
海洋学   1593篇
天文学   153篇
综合类   1409篇
自然地理   1661篇
  2024年   141篇
  2023年   516篇
  2022年   691篇
  2021年   801篇
  2020年   623篇
  2019年   706篇
  2018年   536篇
  2017年   555篇
  2016年   591篇
  2015年   693篇
  2014年   1135篇
  2013年   961篇
  2012年   1197篇
  2011年   1140篇
  2010年   922篇
  2009年   1041篇
  2008年   975篇
  2007年   856篇
  2006年   871篇
  2005年   895篇
  2004年   763篇
  2003年   562篇
  2002年   575篇
  2001年   500篇
  2000年   424篇
  1999年   474篇
  1998年   414篇
  1997年   342篇
  1996年   362篇
  1995年   300篇
  1994年   281篇
  1993年   212篇
  1992年   192篇
  1991年   156篇
  1990年   126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6篇
  1948年   7篇
  1947年   6篇
  1944年   5篇
  1942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992.
民乐盆地位于甘肃河西走廓的中部,是北祁连地槽褶皱系山前的一个断陷盆地。该盆地西以榆木山为界,南靠北祁连山,北连龙首山,东部则以山丹以西沿大马营河至西大河水库西侧一线为界。盆地基底主要由两个构造层组成,下古生代加里东构造层,由奥陶、志留变质岩系构成了盆地的广泛基底;上古生代海西构造层,由石炭、二叠系及中生代的三叠系组成,分布在盆地的隆起带和单斜带。中生代以来,伴随区域性北西向断裂活动,持续接受沉  相似文献   
993.
清镇县毛栗山发育的走滑构造型式,是一种出露良好,形式新颖的构造类型.它是笔者在1989年夏教学活动中,对毛栗山村南新修贵—黄公路沿线构造形迹的野外观测,初步发现和厘定的,文中描述和分析了区内各种构造形迹特征、组合展布型式及其运动程式等问题,力图在研究省内小型构造方面,进行一次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994.
龙门山逆断裂带中段的构造地貌学研究   总被引:39,自引:15,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小麟  陈社发 《地震地质》1994,16(4):422-428
龙门山逆断裂带中段由3条主要的逆断裂带组成,根据构造地貌学特征和地震活动性推测,其第四纪活动性自南西向北东方向递减,表现出明显的分段性。其中灌县-江油断裂控制了山地与平原或山地与丘陵区的分界以及第四系的厚度,根据这一特征可知该断裂的活动性自南向北,在大邑、灌县和彭县一带最强,绵竹次之,安县至江油最弱。断裂活动的分段性可能受龙门山北部南北向岷山隆起的控制。由于新构造活动分布在3条断裂上,所以区内以6级以下的中小地震活动为主  相似文献   
995.
本文研究了低Péclet数下剪切流中气溶胶粒子的传质率。Péclet数(Pe)是物质浓度的对流输送项对分子扩散项的比。它等于Reynolds数(Re)与Schmidt数的(Sc)之积。本文应用奇异扰动方法得到了无因次传质率Nu(Nusselt数)在小Péclet数条件下的四项渐近展式,因而?改进了前人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6.
大气环流模式中引入陆面过程的综合性分析表明:大气对下垫面特征是敏感的。  相似文献   
997.
着重讨论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矿岩界线的自动推断和连接,包括对所研制的基于知识的矿岩界线自动推连系统(AISMB)的措述,关于数据与知识的表示和组织、推理过程、策略以及系统实现等内容。  相似文献   
998.
论述了细纱机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的设计思想与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999.
1000.
黑河实验(HEIFE)──对干旱地区陆面过程的一些新认识   总被引:63,自引:2,他引:63  
胡隐樵  高由禧 《气象学报》1994,52(3):285-296
综合介绍“黑河地区地气相互作用野外观测实验研究(HEIFE)”的概况。系统分析干旱地区陆面过程的一些基本问题,它们是:(1)干旱地区地表面热量平衡的基本特征:干旱地区蒸发量很小,地表热量平衡中以感热为主.潜热可以忽略不计。(2)干旱地区陆面过程参数化问题:干旱地区能量和物质湍流输送的参数化必须考虑层结影响,否则将造成严重误差。(3)干旱地区一种特殊现象──绿洲与沙漠环境的相互作用:绿洲的“冷岛效应”和临近绿洲沙漠或戈壁的“逆湿现象”是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研究结果将加深我们对干旱地区陆面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