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67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85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61.
提高金刚石-硬质合金超硬复合体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金刚石表面镀覆技术、预合金基体金属粉末,提高金刚石热稳定性及其与金属粘结剂的浸润性,使金刚石的高耐磨性和硬质合金的高抗冲击性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优化超硬复合体结构形状,提高其耐磨性能和高抗冲击性能;设计合理模具大大降低了加工成本,从而研制出性能优良、价格低廉的金刚石-硬质合金超硬复合体。  相似文献   
62.
植物根系与边坡土体间的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根土相互作用的力学模型,在限定根在土体中方位的情况下推导出了由于根的加筋作用所增加的土体抗剪强度公式。并在实验室进行了大量常规直剪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和理论计算相比较,结果表明:植物根系可以明显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随着含水量的增加,土体和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会下降;直根和斜根对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的提高是相似的,都是随着根条数的增加而增加,但斜根的加强作用要大些;随着根条数的增加,根-土复合体的c、φ值都会提高。  相似文献   
63.
初期支护与松动圈围岩的协调作用表现出很大的不确定性,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初期支护施工本身导致初期支护的不均匀性,实际围岩的不确定性对初期支护的影响,围岩释放应力的不均匀性导致的初期支护内力分布的不确定性。文章把初期支护的支护和围岩自身自稳能力看成是双介质的承载复合体,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目标函数,结合单纯形算法,进行初期支护与扰动区的联合位移反分析,充分揭示了初期支护与围岩松动圈之间的协调作用;结合实际工程与不考虑初期支护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反演分析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本文方法反演精度提高39%,预测精度提高了13%。  相似文献   
64.
贵州南部一次突发性大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地面加密观测资料、贵州自动站雨量资料、FY-2C卫星红外辐射亮度温度(tbb)资料等,对2006年6月12日夜间贵州南部突发性大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具有类似于MCC(Mesoscale Convective Complex)特征的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发生发展及其缓慢东移是造成此次大暴雨的直接原因.对流层中低层大量的水汽输送和对流有效位能的积累为大暴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中高层弱冷空气入侵使偏南暖湿气流被迫抬升、地面中尺度低压和辐合线的形成是暴雨发生的可能触发机制.中尺度天气系统具有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高、低空配置,暴雨区南、北两侧的正、反垂直环流构成了中尺度次级环流圈的垂直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65.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 V3.2模拟分析2012年7月21日发生在北京特大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与中尺度系统特征,并结合干侵入理论分析了暴雨过程中的干冷空气活动及其对暴雨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发生在高空槽引导冷空气南下与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在华北一带剧烈交汇的天气形势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阻碍了高空槽东移,使北京地区的降水过程维持较长时间。暴雨过程伴随着明显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活动,MCC的持续活动与降水中心在时空上具有一致性。WRF模式对暴雨过程有较好的模拟能力,降水发生之前的24 h内不断有来自35°N对流层顶附近的高位涡、低湿的干冷空气,沿着倾斜向北向下的路径侵入大气中低层39°N附近的700 h Pa高度。干侵入在降水开始前24 h到降水前10 h强度变化不大,随后略有减弱,在降水开始之后迅速减弱消失。干侵入对暴雨的影响主要通过在降水开始前及降水初期影响北京地区的大气热力与动力环境来完成。干侵入可以增大暴雨落区大气的位势不稳定,为对流发展储备充沛的对流有效位能,为MCC的发生、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条件。同时,干侵入增大了大气中低层的气旋性涡度,有利于中低层空气辐合上升运动,是引发北京地区局地的强对流天气,如MCC及其伴随的暴雨过程可能的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66.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FNL再分析资料,对2022年1月4日贵州出现的一次风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风雹天气由高空槽、低涡切变线、低空急流、地面热低压和地面辐合线的共同作用产生;降雹前有能量锋的建立,降雹期间锋区呈增强趋势;湿层配置表现为500 hPa的空气偏湿,不是明显的上干下湿层结,0 ℃层高度和-20 ℃层高度比春季降雹时的高度偏低70 ~100 hPa;与贵州春、夏两季的雷暴大风对流参数比较,此次过程的CAPE和PWAT小于春、夏两季的阈值,而DCAPE、T75和Td85明显高于春、夏两季阈值;对流风暴的影响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回波带强度更强,组织性更好,形成了弓形回波复合体(BEC),并伴有后侧入流缺口(RIN),是雷暴大风出现的主要原因,持续出现的三体散射长钉(TBSS)、高悬的强回波以及宽阔的弱回波区(WER),使得第一阶段的降雹密度较大,且局地产生大冰雹;第二阶段的回波强度较弱,且组织性较差,因此只产生小冰雹,降雹密度也较小。  相似文献   
67.
黄河源玛沁地区高寒草地植物固土护坡的力学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试验区草本植物根系的力学强度试验,研究了黄河源玛沁地区高寒草地植物护坡的力学效应,即通过研究未退化、轻度退化、重度退化的草地的主要优势种植物的单根抗拉力、抗拉强度和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等评价其固土护坡能力与贡献。研究所选取的未退化草地的优势种植物主要有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 C.B.Clarke)、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 Griseb.),轻度退化草地的优势种植物包括矮火绒草(Leontopodium nanum(Hook.f.et Thoms.)Hand.-Mazz.)、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 L.),重度退化草地的优势种植物为细叶亚菊(Ajania tenuifolia(Jacq.)Tzvel.)、盐地风毛菊(Saussurea salsa(Pall)Spreng)。由单根拉伸试验结果表明,单根抗拉强度平均值由大至小依次为紫花针茅小嵩草矮火绒草二裂委陵菜细叶亚菊盐地风毛菊;室内根-土复合体原状试样直接剪切试验表明,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由大至小依次为小嵩草紫花针茅矮火绒草二裂委陵菜细叶亚菊盐地风毛菊。研究成果对进一步探讨黄河源高寒地区植物固土护坡机理,以及试验区及其与试验区条件相似的其他地区,科学防治坡面水土流失、浅层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8.
孟加拉湾缅甸若开盆地上新统斜坡水道复合体沉积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斜坡水道复合体是孟加拉湾缅甸海上若开盆地上新统最重要深水沉积结构单元之一。研究工作以地震响应与深水储层之间的对应关系为指导,二、三维地震资料中的强振幅属性用以判断水道复合体内的粗粒沉积。利用多种地震技术,包括相干切片分析、地质异常体处理以及三维可视化,将斜坡水道复合体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并从斜坡水道复合体的外部几何形态、...  相似文献   
69.
塔里木板块塔中83井-16井区上奥陶统礁滩复合体储层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板块塔中Ⅰ号坡折带的塔中83井—塔中16井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地层钻遇厚度170~300 m,这套镶边台地型沉积相一般展示为4~5个礁滩复合体叠加旋回,岩相以及之后的岩溶、构造作用是控制圈闭单元形成的决定因素.根据岩芯、薄片及测井的各类指标分析,储集空间类型可划分为溶洞、孔洞、粒内溶孔、铸模孔、粒间溶孔、...  相似文献   
70.
三氯乙烯在模拟有机质-矿质复合体中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中有机质与无机矿物长期共存,其存在形式发生着变化。本文利用批实验的方法对三氯乙烯的吸附行为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有机质与无机矿物是以有机质-矿质复合体形式存在的,有机质与无机矿物的相互作用影响复合体的吸附性能,与有机质、无机矿物单体相比,复合体Kd、Koc明显发生变化;并提出了有机质-矿质复合体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