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6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51.
塔里木河干流输水运行对河流生态功效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塔里木河干流在2005年阿拉尔站的年径流量为57.18×108 m3,属丰水年,上、中、下游耗水量分别为31.63×108m3、18.93×108 m3、7.206×108 m3.1960-2004年新渠满站水文断面河床总淤积厚度达120 cm,由于河床淤积,洪水漫溢不断增大,导致上游段耗水量呈不断增加趋势.2005年实施了第七次生态输水,向下游"绿色走廊"输水2.80×108m3.从2000-2005年向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应急输水,共七次累计输水时间900天,前期主要利用开都-孔雀河处在丰水期的有利时机,后期靠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成果和上游三源流的水量增加.总计从博斯腾湖和干流调水25.06×108m3,自大西海子水库泄洪闸向塔里木河最下游河道输水量达20.40×108m3.2005年水头连续五次到达台特玛湖,不仅使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生态条件得到了改善,而且也使干流两侧胡杨林生态林草得到较快的恢复,并使塔里木河干流全程流水的受损河流生态系统得到了修复.塔里木河干流区域林草面积142.1×104hm2,其中上游段46.8×104hm2,约占干流林草总面积的33.0%,位居第二,中游段81.1×104hm2,占总面积的57.1%,位居第一,而下游段14.1×104hm2,占总面积的9.9%,位居第三.结果显示,塔里木河干流上游、中游的植被面积与水量消耗极不协调.2001-2005年上游消耗水量均超过了塔里木河干流初始水权比例下的分配额度.为了保障塔里木河干流实现永久输水和维护其区域生态功能,建议急需对上游河段采取河道整治和疏浚等工程措施,进一步调整干流上、中、下游区水量泄放比例,才能使得塔里木河的综合治理实现生态河流目标.  相似文献   
52.
塔里木河三源流区气候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结合对近50年塔里木河源流区气象、水文资料的分析,探讨了过去半个世纪塔里木河源流区气候变化及其对河川径流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过去50年里,塔里木河三源流径流流量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期间有波动过程;对影响径流变化的气温、降水和蒸发等因子分析发现,降水量变化对塔里木河径流量变化影响最为显著,而温度的升高,加速了山区冰雪资源的消融,加大了冰雪融水对径流量的补给,但同时导致蒸发量增大,增加了地表淡水资源的消耗,对山区来水量的增大起到一定的削弱作用。  相似文献   
53.
塔里木河下游不同生活型植被对地表的防护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程皓  李霞  马兰菊  刘刚 《干旱区地理》2008,31(3):373-378
在干旱区植被生态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决策并经常引起争论的问题是,究竟应该选择哪种生活型植被才能获得最大的防护效果.为比较不同生活型植被对地表防护效果的差异,本文选取塔里木河下游6种常见乔灌草植被,以降低风速百分比的平均值作为植被对地表防护效果的评价指标,对不同生活型植被对地表防护效果进行定量比较.结果表明:上述6种植被防风性能大小次序依次为:花花柴>罗布麻>骆驼刺>柽柳>盐穗木>胡杨.花花柴对地表防护效果最好,降低地表风速百分比的平均值达44.00%,胡杨对地表防护效果最差,降低地表风速百分比平均值13.21%.就乔、灌、草不同生活型植被而言,防护效果大小次序为:多年生草本>灌木>乔木.因此,从生态防护效应角度来说,在干旱区植被生态建设中,应坚持灌、草先行的原则,乔木植被只能在水分条件较优越的地区适度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 取得最佳的生态防护效应.  相似文献   
54.
《干旱区地理》2008,31(2):277
新华网消息:中国陆上十大油田之一的塔里木河油田2007年勘探成果丰硕,奠定了千万吨级油田的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55.
极端干旱区不同下垫面土壤凝结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极端干旱区植被生长季的土壤凝结水特征, 采用微渗计和中子仪, 于2010 年6-7 月对塔里木河下游地区胡杨林、柽柳丛和裸地3 种典型下垫面密封和不密封处理的土壤凝结水的变化特征、形成时间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渗计和中子仪观测结果均显示观测期间裸地产生的土壤凝结水总量最大, 其次为柽柳丛, 而胡杨林形成的土壤凝结水总量最小。观测期间研究区凝结现象从21:00-22:00 左右开始, 02:00-03:00 左右达到第一个峰值前, 随着近地表气温和地温的降低, 土壤凝结水量呈增加的趋势。不密封处理产生的土壤凝结水量显著大于密封处理的(t<0.01)。柽柳丛土壤日均凝结水量最大, 其次为裸地, 胡杨林最小。方差分析显示, 不同下垫面类型土壤的日均凝结水量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3 种下垫面土壤凝结水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均呈双峰曲线。凝结过程一般从22:00 左右持续到次日09:00 左右。土壤凝结水量主要受气温、大气相对湿度、表层地温、风速以及下垫面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生态退化区的植被恢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6.
塔里木河干流径流损耗及其人类活动影响强度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依据塔里木河干流1957-2008 年的年径流量监测数据,计算出干流年径流损耗量,利用线性回归法,对干流年径流损耗量时间序列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建立影响径流损耗的社会经济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权重加权法剖析人类活动影响强度变化趋势,并探讨人为径流损耗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① 近50 多年来,塔河干流年径流损耗量表现出递减变化趋势,但上、中、下游存在差异,上游增加显著,增速约为2.09×108 m3/10a,而中、下游递减趋势显著,减速分别为1.61×108 m3/10a 和2.30×108 m3/10a;② 干流来水量与径流损耗量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R2 = 0.9996,可认为来水量减少是诱发径流损耗量减少的直接原因;③ 人类活动强度指数与人为径流损耗量之间亦呈显著的正相关,R2 = 0.9822,说明自20 世纪70 年代中期开始,随着人类活动强度的逐渐增大,人类活动对径流损耗的干扰就处于一个扩大和加重的过程;④ 人口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居民对物质经济的追求等社会经济活动是引起人为径流损耗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7.
结合干旱环境下塔里木河下游地区胡杨群落长势、土壤呼吸、土壤水分、温度的实时监测资料,通过改变光热条件对胡杨群落进行人工遮阴控制,分析植物群落长势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同时对不同光环境下胡杨群落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胡杨群落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呈现多峰值曲线,但最大值集中出现在12:00—16:00之间,最低值出现在早上08:00和晚上20:00;植物群落长势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呼吸速率的大小;胡杨群落土壤呼吸的日变化与水热因子之间联系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在很大程度上受植物新近合成同化产物控制。  相似文献   
58.
塔里木河流域城市化与水资源利用关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比较分析塔里木河流域1990—2005年城市化水平、用水总量、产业结构、用水效益的变化过程,建立城市化水平与用水效益、用水总量之间的数学关系。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与用水效益呈线性增长关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塔里木河流域及各市用水效益都在不断提高;水资源对城市化进程存在明显的约束作用,塔里木河流域的城市化水平与用水总量之间对数增长关系不明显;总结归纳了塔里木河流域城市发展与水资源利用之间初级矛盾、扩张矛盾、适应矛盾、适应协调4个发展阶段特征。今后需调整产业结构,建立集约的水资源利用体系,调整水资源利用与城市发展关系由矛盾状态为适应协调状态,缓解水资源对城市化进程的约束。  相似文献   
59.
塔里木河下游表层土壤盐分空间变异和格局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土壤盐化是造成塔里木河下游天然植被退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塔里木河下游表层土壤盐分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含盐量普遍较高,表层土壤盐分呈现强变异性和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格局,主要受结构性因子影响。空间插值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盐分整体上呈现出条带状的分布格局,局部地区表现出斑块状的空间变异特征。从河流纵向看,表层土壤盐分“两头高,中间低”;从河流横向看,离河道越远,盐分越低,地下水埋深逐渐加深,物种数和植被盖度分别表现出与之相应的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