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3C 345和3C 273的光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结构函数法,对两个经典的blazar 3C 273和3C 345的22 GHz、37 GHz和光学波段的数据进行了周期分析.结果显示,3C 273的周期性比较明显,22 GHz经分析存在7.0年和14.7年的周期,37 GHz存在7.2年和14.5年的周期,同时它的光学波段可能存在0.7年和8.7年的周期.3C 345的37 GHz存在比较明显的8.8年的周期,22 GHz和光学波段分别存在不太明显的9.3年和10.2年的周期.  相似文献   
52.
探索Blazar光变资料中的周期或准周期变化是1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领域.由于光变资料的复杂性,目前寻找周期的算法还不够完善.文中以现代谱估计为基础,详细论述了自回归(Auto-regressive,AR)模型谱估计方法和最大熵谱估计的基本原理,分析了阶数选择对模型的重要影响,并把这些方法应用到类星体3C 279和BL Lac天体OJ287的光变周期分析中,得到它们的光变周期分别为7.14和11.76yr.通过验证,自回归 模型谱估计方法由于其分辨率高,可以作为1种较好的分析周期的方法.最后指出在应用谱估计分析Blazar天体的光变周期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3.
介绍了一种用小波分析寻找BL Lac天体S5 0716+714光变周期的方法.收集了BL Lac天体S5 0716+714光学B、V、R,I四个波段较完备的观测数据,获得了10天平均的长期光变曲线.使用此光变曲线数据进行小波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小波分析方法能较好地分析和认证BL Lac天体的光变周期值.从小波变换系数实部的等值线图,可以准确证认BL Lac天体S5 0716+714有光变周期波动变化.由B,V,R,I四个波段的小波方差曲线分析发现BL Lac天体S5 0176+714有一个1160天的稳定周期,这个结果与Raiteri等人发现的3.3年周期是一致的.预测在2011年8月将有一次大的爆发.  相似文献   
54.
  АВ 《内陆地震》1996,10(4):342-351
欧亚北部山体包括地台、后地台、地槽及后地槽,它们的地壳很厚,复背斜轴部有刚性花岗岩山体,被大型纵向和横向深断裂分割,隆起、沉降及相对位移明显。Mmax≥7.6级地震往往发生在地槽期岩体中已固化的加里东地块的凸体上。经常发生的强震位置与大型花岗岩山体在空间分布上一致。不受断裂控制的新生代及第四纪火山岩区震中密集。大地震与最新隆起的范围有关,与沉降区变为隆起区有关。Mmax随地壳厚度的增大、位移幅度的变大及隆起量的增大而呈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55.
简要介绍了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与减灾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历程,同时重点阐述了地震监测系统构成及其基本功能。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地震监测系统通过地震数据的实时汇集、存储、自动处理和分析,并结合人机交互方式实现了地震定位、震源机制解和有限断层模型反演。实际应用表明,地震监测系统对全球6.0级以上地震定位时间不超过8 min,在震后10—15 min内完成W震相方法快速反演海底强震震源机制解,在震后短时间内完成有限断层模型反演,为海啸预警提供快速、准确、可靠的地震基本参数和震源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56.
基于COSMOS(Cosmic Evolution Survey)/Ultra VISTA(Ultra-deep Visible and Infrared Survey Telescope for Astronomy)场中多波段测光数据,利用质量限选取了红移分布在0z3.5的星系样本.通过UVJ(U-V和V-J)双色图分类判据将星系分类成恒星形成星系(SFGs)和宁静星系(QGs).对于红移分布在0z1.5范围内且M*1011M⊙的QGs来说,该星系在样本中所占比例高于70%.在红移0z3.5范围内,恒星形成星系的恒星形成率(SFR)与恒星质量(M*)之间有着很强的主序(MS)关系.对于某一固定的恒星质量M*来说,星系的SFR和比恒星形成率(s SFR)会随着红移增大而增大,这表明在高红移处恒星形成星系更加活跃,有激烈的恒星形成.相对于低质量的星系来说,高质量的SFGs有较低的s SFR,这意味着低质量星系的增长更多的是通过星系本身的恒星形成.通过结合来自文献中数据点信息,发现更高红移(2z8)星系的s SFR随红移的演化趋势变弱,其演化关系是s SFR∝(1+z)0.94±0.17.  相似文献   
57.
在Sloan数字巡天计划第二批释放的数据中选择了15257个面向的盘状星系,统计研究它们的颜色星等关系.结果表明3个颜色g-r、r-i、r-z均与r波段的绝对星等有紧密的相关关系,即:越亮的星系,颜色越红,而且色指数弥散越小.并且简单讨论了观测到的颜色星等关系对盘状星系的恒星形成历史的约束.  相似文献   
58.
1927年古浪8级大震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专题讨论了1927年古浪8级大震的基本特征,包括地震的基本参数、震中位置的确定、震源深度及震级、断层面解、地震活动序列等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依据区域断层面倾角及震源随深度的变化特征,讨论了发震断层在地壳深部的几何形态,为进一步认识1927年古浪8级大震的形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9.
关于历史有感地震的几点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历史有感地震的分析和处理原则进行了研究讨论,并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例,提出了历史有感地震参数的估定方法。  相似文献   
60.
望远镜静态指向模型的基本参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晓祥  吴连大 《天文学报》2001,42(2):198-205
对地平式望远镜静态指出模型的基本参数进行了讨论,给出了一种参数较少,模型稳定的望远镜修正模型,与常用的球谐函修正模型相比较,基本参数模型具有对观测资料分布不敏感,模型的系随资料分布变化较小和修正精度较高优点,并且其残差序列服从正态分布,基本上能够满足高精度定轨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