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0篇
  免费   228篇
  国内免费   419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119篇
地质学   1257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1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3篇
  1948年   3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挤密型复合地基处理 ,可以明显改善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性能 ,提高承载力 ,降低液化等级。但由于勘察工作不到位 ,地基处理设计时对天然地基的不良地质条件估计不足 ,施工、监理也存在一些问题 ,导致地基处理效果未满足建筑设计要求。通过在复合地基上部铺设加厚的碎石垫层 ,并采用相应的支护和结构措施 ,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992.
桩板挡墙与土钉墙在道路边坡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悬臂式桩板挡墙与土钉墙都是新式的支挡结构,它们都可采用从上而下的施工顺序,可解决在市政道路工程中常遇到的边坡与房屋等建筑相距近且高差大、道路边坡支护施工场地狭窄、大面积开挖困难等问题。本文以一个道路改建工程支挡设计、施工为实例,简述悬臂式桩板挡墙与土钉墙支挡结构在市政道路工程边坡支护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993.
在建平地区首次发现的变质基性岩脉侵入于大古宙晚期紫苏花岗质片麻岩和角门(黑云)长英质片麻岩等变质深成侵入体中。普遍含有石榴石是基性岩际经受变质作用的标志。据地质产状、与围岩接触关系、岩石的结构构造和含有少量石英等特征,可将变质基性岩脉与岩貌特征十分相似的包体岩石──角门石榴斜长辉石岩相区别,这些特征也是在本区鉴别变质基性岩脉的标志。据矿物共生关系,计算变质基性岩脉变质作用的温度为721-742℃,压力在0.8949Gpa。  相似文献   
994.
根据青海省1:100万航磁化极平面异常图反映,在哈拉湖北西地区有一高强度航磁异常带存在,局部地段见有超基性岩体出露,但出露面积岩体规模有限。中—酸性岩体—二长花岗岩在异常范围内断续出露,根据航磁异常特征推断,该异常是由隐伏的中—酸性岩体一二长花岗岩引起,并用航磁带异常二阶导数零等位线圈出了二长花岗岩体的分布范围;推断北西西向深部断裂一条。这一发现,对研究中、南祁连地质构造演化及地质找矿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5.
针对硬岩应力松弛特性及岩爆研究的不足,开展了低、中、高载荷下的循环加卸载直墙拱形巷(隧)道应力松弛过程试验,得出了应力松弛规律,建立了应力松弛模型,探讨了应力松弛机制。结果表明:在低载荷下的循环加卸载直墙拱形巷(隧)道应力松弛过程均呈现出迅速衰减、逐渐衰减和稳定3个演化阶段,应力松弛规律一致,但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应力松弛时间放缓,应力衰减损失程度在降低;低载荷下的应力松弛过程是巷(隧)道围岩拉应力和压应力同时衰减的过程,内部没有损伤产生,整体未产生破裂;在中等载荷下的循环加卸载直墙拱形巷(隧)道围岩应力松弛过程同样呈现出迅速衰减、逐渐衰减和稳定3个演化阶段,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总体上呈现应力松弛时间放缓的趋势,最终同样表现为巷(隧)道围岩拉应力和压应力同时衰减的过程;与低载荷下相比,中等载荷下的应力松弛过程变慢,内部有损伤产生,但后续循环未导致围岩破坏;在高载荷下的直墙拱形巷(隧)道围岩呈现拉应力持续增加和压应力持续减小的过程,巷(隧)道持续损伤破裂,侧帮产生层爆,最终形成V型爆坑,整体呈现两次明显爆裂破坏;采用分数阶微积分理论来描述循环加卸载情况下的应力松弛过程,建立了分数阶模型即应...  相似文献   
996.
乔亚飞  唐洁  顾贇  丁文其 《岩土力学》2022,(4):1083-1092+1102
地连墙施工扰动的精细分析对预测基坑开挖的环境影响十分重要,尤其是超深基坑。因此,收集分析了某102 m超深地连墙施工过程中的泥浆压力和混凝土压力现场实测数据,总结了槽壁侧压力的演变规律和竖向分布模式,提出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槽壁侧压力的三折线模型并验证。三折线模型可以再现槽壁侧压力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可退化为双折线模型。最后采用三折线模型建立了精细化数值模型,模拟了百米地连墙的成槽开挖及混凝土浇筑过程,分析了连续墙施工对槽段周围土体应力与变形的影响,并将计算结果与双折线模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会引起周围土体的应力重分布,其影响范围在沿槽段方向为1.6倍槽段长度,在垂直槽段方向为4.3倍槽段长度;土体应力重分布有沿竖向和水平向传递两种机制,且以水平向传递为主。在上海软土地区,地下连续墙混凝土的浇筑会对槽壁产生挤压作用,引起槽段体积增大,进而导致混凝土浇筑量的增大。  相似文献   
997.
在新疆哈尔里克山石城子地区新发现了一套侵位于晚古生代后碰撞二长花岗岩中的钠铁闪石花岗斑岩岩墙群。该类岩墙具斑状,斑晶以条纹长石和反条纹长石为主,基质矿物组成为正长石、钠长石、石英、钠铁闪石和霓石,为钠铁闪石花岗斑岩。主量元素特征显示为高硅、高碱,低铝、低镁和低钙;稀土元素总量较高,轻重稀土分馏明显,显著富集轻稀土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曲线呈明显右倾的"V"型,Eu亏损强烈;微量元素特征显示为高10~4 Ga/Al、Zr和Zr+Nb+Ce+Y,强烈亏损Ba、Sr、P、Ti,富集Th、U、Zr和Hf;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为碱性A型花岗岩。正ε_(Nd)(t)(4.13~4.75)和年轻的Nd模式年龄(t_(DM2)),指示其源区为亏损地幔来源的新生陆壳物质。LA-ICP-MS锆石U-Pb年龄结果显示岩墙的结晶年龄为晚二叠世(259.7±4.5Ma),围岩中捕获的老锆石年龄集中在2168~2635Ma和1677~1973Ma两个峰期,说明哈尔里克山地区可能存在前寒武纪古老基底,但已被新生陆壳物质改造。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哈尔里克山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为后碰撞伸展阶段;晚二叠世,进入陆内伸展阶段。  相似文献   
998.
吉南地区太古宙基底中发育大量早前寒武纪基性岩墙群,是陆壳伸展的直接证据。对白山市东部天桥太古宙基底出露区内基性岩墙及其围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和地球化学分析,以确定该期伸展事件的形成机制及地质意义。天桥地区基性岩墙岩性为斜长角闪岩,侵位于TTG片麻岩中。英云闪长质片麻岩(TN1)中锆石具核-边结构,岩浆核的LA-ICP-MS测年结果为2500±6Ma,指示其形成于新太古代末期。天桥岩墙(TN3)中的锆石内部结构与TN1相同,酸性岩浆核的SHRIMP测年结果为2490±17Ma,与TN1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这些锆石不是基性岩墙原生锆石,而是岩墙侵位过程中在围岩中捕获的锆石,但根据岩墙仅侵位在太古宙基底中且变质程度高于周围古元古界老岭群,将其侵位年龄大致限制在新太古代末期-古元古代早期。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基性岩墙具有低SiO_2、Na_2O、K_2O含量,高CaO、MgO含量,A/CNK=0.56~0.59,属于准铝质的拉斑玄武岩系列岩石,∑REE低、配分曲线平坦,富集LILE(Rb、Ba和K),亏损HFSE(Th、U、Nb和Ta),具有与原始地幔相同的Nb/Ta、Zr/Hf比值及接近地壳的Nb/U、Ta/U比值,指示其岩浆可能来源于地幔且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地壳混染,形成于板内伸展环境。TTG片麻岩具有中等的SiO_2和MgO含量,高Al_2O_3和Na_2O含量以及低CaO含量,A/CNK=1.00~1.14,属弱过铝质的钙碱性系列岩石,∑REE低、具有右倾的REE配分曲线,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富集LILE(Rb、Ba、K和Sr),强烈亏损HFSE(U、Nb、Ta、Sm和Ti),其岩浆可能来源于变质玄武质岩石和极少量沉积岩的部分熔融,结合邻区TTG的研究成果,认为其形成于与俯冲相关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前人研究表明,新太古代晚期板块构造体制可能已经启动,结合我们以往研究,认为新太古代晚期华北克拉通东北部可能发生了弧陆碰撞造山运动,天桥岩墙的侵位标志着新太古代末期至古元古代早期之间华北克拉通东北部进入造山后伸展环境,可能是对新太古代造山运动结束的响应。  相似文献   
999.
查显锋  高晓峰  李平  计文化 《地球科学》2018,43(12):4269-4282
西昆仑造山带显生宙以来经历了原特提斯洋和古特提斯洋两个重要的演化阶段.目前对古特提斯洋构造过程的认识仍然存在较大争议.通过对麻扎达坂辉绿岩墙进行详细的野外地质、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辉绿岩锆石U-Pb谐和年龄为287±4.6 Ma,代表了辉绿岩浆的结晶年龄,表明该辉绿岩墙为早二叠世岩浆活动的产物.辉绿岩的SiO2含量为48.29%~50.21%,低Mg#值(0.36~0.39),属亚碱性拉斑系列玄武岩.辉绿岩富集LREE、LILE(如Rb、Ba、Sr),亏损Nb-Ta、P等高场强元素,总体表现出类似岛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同时,麻扎达坂辉绿岩锆石Hf同位素组成(εHf(t)=4.00~13.71,平均值为7.61,TDM1(Hf)=0.76~0.38 Ga)说明其不是来源于类似N-MORB的亏损地幔源区.区域地质研究表明,西昆仑及以北塔里木克拉通在早二叠世处于伸展构造背景,不存在同期的俯冲消减事件,倾向于认为麻扎达坂辉绿岩墙是在造山后伸展背景下,早期俯冲流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原始岩浆经过一定程度的分异结晶沿区域性断裂侵位形成的,而与塔里木地幔柱不具有地球动力学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00.
扬子北缘大洪山地区广泛出露北西-南东向基性岩脉,脉体主要侵位于区内前南华系基底砂板岩、白云岩中,而南华系及上覆盖层中少见.长期以来,这套基性侵入岩的形成时代和背景都存在疑问.通过对七里冲、姚家咀、姚家冲、刘关4个地区的基性岩脉进行锆石LA-ICP-MS U-Pb测年,获得成岩年龄分别为433.7 Ma、435.6 Ma、433.4 Ma、436.4 Ma,这些年龄值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同属于早志留世,为大洪山地区这期基性岩脉提供了精确的同位素年代学依据.地球化学方面,大洪山地区基性岩脉表现为亚碱性系列的特点,较高∑REE含量,轻、重稀土存在分异,富集LILEs而亏损HFSEs,Zr > 100×10-6,TiO2 > 2%,Zr/Y > 3.5,指示其形成于大陆伸展环境.首次在扬子地块北缘识别出一套早古生代晚期代表大陆伸展环境的基性岩脉,为扬子地块北缘大洪山地区存在早古生代近北东向的区域伸展提供强有力的证据.研究表明,早古生代秦岭-大别南缘和扬子地块北缘虽然在沉积上地层存在差异,但可能同属于扬子北缘陆缘裂谷拉张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