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8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382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1069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7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5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81.
西藏冈底斯地块中新生代中酸性侵入岩特征与构造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冈底斯地块上的中新生代中酸性岩浆活动,是北部班公湖一怒江和南部雅鲁藏布两个特提斯演化及其后的陆内汇聚碰撞造山和后造山伸展等大地构造事件的完整记录。地块上的中酸性岩浆活动可划分为三个带,其中北部岩带岩浆岩形成于燕山期,其类型从早期的Ⅰ型到中期的过渡型再演化为晚期的S型,分别形成于板块俯冲-缝合-碰撞等构造条件下,是北部班公湖一怒江特提斯演化的集中反映。中部和南部岩浆岩带则集中体现了南部雅鲁藏布特提斯时空演化的完整经历,其中,南部岩带岩体以燕山晚期为主,喜山早期次之,成因及形成环境与特提斯洋壳向北俯7中作用密切相关(燕山晚期),同时俯冲结束后的同碰撞条件下的岩浆活动在该岩带内也有明显的反映(喜山早期);中部岩带岩体以喜山早期为主,燕山晚期次之,岩体大部分为同碰撞环境下岩浆活动的产物,它表征了随着洋壳板块向北俯冲程度的加深和强度的加剧,岩浆活动中心在不断向北迁移,并最终缝合碰撞的过程。因此,该岩带内岩浆岩主要形成于俯冲的晚阶段及缝合后的同碰撞条件下。喜山晚期的小斑岩体实际上广泛出露于整个冈底斯地块上,它反映的是该区在经历了碰撞造山后发生的陆内伸展的构造过程。  相似文献   
82.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多福屯第三纪火山岩,为钠质基性火山岩系。该火山岩(La/Yb)N值在6—11,∑REE平均为117,样品普遍具有不相容元素富集、Pb亏损以及弱的Nb、Ta正异常,Nb/U和Ce/Pb平均值分别为30和17;样品的87^Sr/^86Sr值为0.7041~O.7069,Nd初始值为0.5129(εNd(t)=6),△^207Pb/^240Pb和△^208Pb/^204Pb分别在11~19和73-84之间,结合高的Sr初始值,表现了特征的Dupal(高放射成因铅)异常。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火山岩属于似OIB性质的陆内火山岩,源区具有DM与EMⅡ混合特点。个别岩石表现出明显陆壳混染的迹象。火山岩源区特征反映了OIB类岩石的复杂性,可能由区域原、古特提斯地幔继承而来,因而是原地的和固有的,并非与青藏高原物质向东挤出有关。通过与邻区同时代火山岩的对比推断,整个高原东北缘新生代火山岩幔源区具有小尺度的不均一性。高原东北缘新生代火山岩的发育可能与较大规模的贺兰-川滇南北复合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83.
利用新近修正的石榴石- 黑云母温度计(Holdaway,2000)和石榴石- 斜长石- 角闪石- 石英压力计(Kohn and Spear,1990),根据从文献中收集的角闪岩、变泥质岩、变辉长岩和变粒玄岩的相关资料,采用经验标度方法,本文首次标度了适用于560~800℃、0.26~1.4GPa的黑云母- 钙质角闪石温度计。其中,黑云母作为对称的Fe-Mg-A1~Ⅳ -Ti四元固溶体,角闪石简化为对称 Fe Mg二元固溶体。该温度计计算温度与石榴石-黑云母温度计相差不超过±50℃,并且能准确区分  相似文献   
84.
汪洋  邓晋福 《地质通报》2002,21(4):270-276
燕山期强过铝质侵入岩零星山露于冀晋辽地区。其岩石化学成分表现出高钾和超高钾质、低钠含量和高钾钠比值的特征。这些侵入岩被认为是燕山运动峰期地壳熔融的产物,Al2O3/TiO2比值变化于50-250之间,暗示其熔融温度在800-900℃之间;稀土元素分形式指示其熔融源萄残留帮物组合中含有斜长石、单斜辉石、石榴子石和角闪石,表明这些强过铝质岩浆形成于0.9-1.7GPa的压力条件下。所以,这些强过铝质侵入岩的岩石化学数据提供了关于燕山运动峰期地壳发生部分熔融时的温压条件的信息。据此,对造山运动峰期的热结构进行了简单的模拟,结果并不支持整个岩石圈地幔均发生拆沉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85.
朱同兴  潘桂棠等 《地质通报》2002,21(11):717-722
藏南喜马拉雅北坡二叠系基性火山岩位于聂拉木县色龙东山。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无论是基龙组火山岩还是色龙群火山岩,都具有大陆拉伸-大陆裂谷环境火山岩系的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据此,判断两套基性火山岩的性质和喷发构造环境相同。该区二叠纪大陆拉伸-裂谷火山活动标志着冈瓦纳超级古大陆开始裂离、解体。  相似文献   
86.
攀西地区红格层状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红格岩体赋存有大型钒钛磁铁矿床,在橄辉岩相带和辉石岩相带底部有铂族元素(PEG)的矿化,是攀西层状岩体中重要的岩体之一,系统分析了红格层状岩体不同岩相带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探讨了岩浆的结晶分异演化过程,提出岩体主体上是由一个岩浆房经正常的结晶分异形成的,底层的硫化物富集带和中上层位的钒钛磁铁矿是岩浆结晶分异产生的堆积相,并非是岩浆多次脉动式补给的结果。  相似文献   
87.
新疆北部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新疆北部区域地球化学基本特征-元素的丰度值、变化系数、元素在地层及侵入岩中的分布规律、元素共生组合、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的研究,阐明了新疆北部区域上,不同时代地层及岩浆岩中元素及地球化学异常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8.
段彦学 《云南地质》2001,20(2):144-153
云南白垩系分布在滇中、滇西和澜沧江以西三个地域,彼此之间被深断裂所,它们的地质历程、构造特征各不相同。不能将澜沧江以西勐海、潞西地区的白垩系解体归属不同地层区。澜沧江以西的白垩系,分布于冈瓦纳古陆和古特提斯造带的小型山间盆地,地层层序齐全,岩性、厚度稳定,今古生物化石。有两套岩石序列,三个沉积旋回。  相似文献   
89.
闽西南地区成岩成矿作用与构造环境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闽西南地区是特提斯构造域向环太平洋大陆边缘构造域转换的典型地区,区内多期构造演化形成了复杂多变的构造单元格局和多种成岩成矿环境。多期多阶段火山侵入岩浆作用为矿集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热液活动条件和深部热源基础。笔者总结了研究区矿床时空演化规律、矿床成矿系列与成矿构造环境的关系,指出复杂多变的构造环境造成了本区矿床具多时代、多层位、多矿种、多成因类型的特点。  相似文献   
90.
辽东地区古元古代侵入岩特征及构造岩浆大陆动力学演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辽宁古元古代侵入岩广泛分布于太子河凹陷以南的营口、宽甸、丹东、桓仁等地。本文概述了侵入岩地质、岩石、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等特征,探讨了其源区有原幔源型、壳幔混源型、壳源型的属性。岩浆演化规律为:造山前富Mg质玄武岩、拉斑玄武岩系列与钙碱系列双向演化;造山期由中酸性→酸性、由钠质→钾质;造山后崩塌期由基性→中性→酸性,由拉斑玄武岩系列→钙碱系列,由钠质→钾质。构造岩浆大陆动力学演化过程和模式为造山前毗芦寺超基性-基性杂岩侵喷就位,造山早期条痕状花岗岩同构造底劈侵位,造山主期片麻状黑云-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同构造中高位侵入,造山晚期块状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合高位侵入,造山期后构造崩塌期辉长-辉绿岩组合、闪长岩-斜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组合伸展就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