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86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50年   1篇
  1943年   1篇
  1938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51.
In early 2008, a persistent cold and snowy weather process occurred in South China. Severe freezing rain (FR) and blizzards hit the region, which was not seen in the past 50 years. This work studied the disaster at its most severe stage (25 January-2 February 2008) and addressed the reason for the occurrence of three rainfall types and particularly the FR that resulted from the temperature inversion and low surface temperature.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 south-to-north distribution of rainfall, FR, and snowfall was determined by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conditions and the stratification features of the northward-tilting front in the mid-lower troposphere over different parts of South China. Under the above frontal conditions,the temperature inversion in the mid-lower troposphere and the cold ground temperature took place and the FR formed. The temperature layer (> 0°C) inside the inversion in this region depended on necessary intensity, depth, and height of the inversion, i.e., the depth of the inversion can be neither too thick or low nor too thin or high. For those too thick and low (too thin and high) inversions, the precipitation fell as rain (snow and ice pellets). In the early 2008 case, the 0-6°C layer occupied 650-850 hPa, below which was the sub-freezing level with temperature < 0°C. With the presence of the low sub-freezing level, FR or ice damage could occur even at the 0-1°C surface temperature condition. Besides, even in the absence of a suitable inversion, a low ground temperature might have made ice-covered water and supercooled drops or water from melted ice freeze rapidly into ice at the surface, and the ground ice maintained and accumulated,which resulted in the severe disaster.  相似文献   
52.
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地面温度的差异及其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我国在人工观测向自动观测转变时原基本 (准) 站的平行对比观测及2005年基准站平行观测的地面温度资料, 进行了自动站观测与人工观测地面温度资料在日、月、年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差异分析。用最大似然率检验方法检验地面温度月值的均一性, 对自动观测影响地面温度均一性的程度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全国自动观测地面温度日平均值比人工观测高0.54 ℃。地面温度、地面最高温度、地面最低温度年对比差值大于0.0 ℃以上的比例分别为80.3%, 58.2%, 92.2%, 绝大多数站自动观测地面温度的年平均值比人工观测值高。自动与人工观测地面温度日差值从北到南逐渐减少, 45°N以北的黑龙江及内蒙古北部、新疆大部地区是自动与人工观测地面温度日差值平均最大的地区。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地面温度的差异在日、月、年的时间尺度上均表现为冷时段比暖时段的差异大, 北方冬季差异最为明显。其主要原因是在北方冬季有积雪时, 自动观测的地面温度是雪下温度, 比原人工观测的雪上温度明显偏高, 如果无积雪影响, 两种仪器观测的差异并不明显, 差值来源于两种仪器和场地差异的共同结果。非均一性检验表明:在北方地区地面温度产生非均一性的主要原因是自动站观测的变化; 而在南方地区, 自动观测的改变对地面温度非均一性影响不大。北方有积雪时, 观测的地面温度不能表现真实的地面温度, 因此, 在使用时要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53.
1引言自动气象站投入气象业务运行后,所测得的气象要素值和人工观测值常常存在某些差异。当人工观测数据和自动值之间差值较大时,应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确定产生误差的原因并加以解决是确保自动气象站采集数据准确的必要措施。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出人工观测地温值与自动站数据差值较  相似文献   
54.
用NOAA—AVHRR数据求地面温度场的分裂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球物理学进展》1996,11(2):35-52
  相似文献   
55.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 ,3次站 0 2时地面温度用 1 / 2 (当日地面最低温度 +前 1天 2 0时地面温度 )求得。一般情况下 ,该公式毫无疑问 ,但 0 8时观测后气温下降 ,用上述公式求算就会存在一定误差。一般来说 ,0 2时地温不会比 0 8时观测的地面最低值低。但在 0 8时观测后 ,测站若受强冷空气或强降水等降温因素的影响 ,温度会急剧下降 ,2 0时观测的最低值就会低于当日 0 8时的极值。也就是说 ,当地温最低值出现在 0 8时至 2 0时之间而不在 2 0时 (前 1日 )至 0 8时之间时 ,用该公式求算 0 2时地面温度值 ,与实际温度就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相似文献   
56.
用NOAA-AVHRR热通道数据演算地表温度的劈窗算法   总被引:50,自引:9,他引:50  
气象卫星NOAA-AVHRR有两个热通道用来监测地球表面温度。劈窗算法是用这两个热通道数据演算地表温度的最常用方法。近10年来,国际遥感界已经提出了10多种劈窗算法。本文主要介绍这些劈窗算法,并比较它们的演算精度,重点放在这些算法的具体计算方面,以便有关同行在需要计算地表温度时有选择地应用.  相似文献   
57.
58.
西藏地区水汽GPS遥感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文章对2000年10月至2001年4月西藏改则、拉萨两站GPS预测数据,利用GAMIT软件进行了解算,通过对两站GPS观测数据的解算,结合相应的地面温度,气压观测数据,给出了长达7个月的时间间隔为30分钟的水汽总量分布。水汽解算结果由GPS解算软件分析达到毫米量级的精度。通过对这两个观点GPS观测资料的分析,指出西藏地区水汽日变化较大,春秋两季比冬季的日变化大;长期的水汽变化具有5~10天左右的周期性,青藏高原水汽自西向东输送。  相似文献   
59.
乌兰浩特自动站自2003年9月安装试运行以来,总体情况:压、温、湿、风、地温等一切正常。然而在12月份报表中却发现一特殊现象,即14时人工观测地面温度与自动站地面温度差值较大,存在着波动现象,对比值最大相差4.6℃(图1)。  相似文献   
60.
金沙江河谷甘蔗生长的气象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志强  刘建清 《气象》1994,20(11):51-54
通过甘蔗旬生长高度递增量与气象因子的关联度及因子筛选分析,在气温日较差很大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面最低温度对甘蔗生长速度制约最大;夏季旺长期,生长速度还与前3候降水量密切相关;而与日照的关联度最小。因此,在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干热河谷地区的农业综合开发中,不仅要看到这一区域的光照条件,重视农业灌溉条件的改善,更要重视温度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