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34篇
地质学   102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地磁场变化的小波熵复杂度分析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根据南极中山站地磁台2005年的地磁观测数据,运用小波分析方法---小波熵复杂度对地磁场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其小波熵序列与时间序列的变化完全一致,表明小波熵序列能够表征地磁场变化程度及变化范围.进一步研究发现,小波熵序列具有阶段特性,反映了地磁场变化在不同的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变化性质及内容;当地磁场观测数据的幅度整体削减时,小波熵值整幅增大,但小波熵序列的特征完全一致,说明小波熵非常好地反映了地磁场观测数据的幅度与频率的变化,能够揭示地磁场变化的内在规律.因此,可以借助地磁场观测数据的小波熵复杂度计算来反演地球及其外围空间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72.
基于MATLAB的最小二乘原理及一元线性回归建模方法,对鲁西2001年以来的流磁数据趋势性变化特点进行了线性拟合,比较分析拟合优度及残差等判别指标并结合地震关系进行了探讨.其结果证明利用线性拟合鲁西地磁场趋势性变化效果显著,为以后的流动监测精细化分析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3.
根据波茨坦地磁场模型(POMME6.2),研究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周围地区地壳磁异常的空间分布、磁异常随高度的衰减特征.利用二维小波变换方法对地表磁异常进行分解,分析小波细节组合和逼近信号的异常特点.讨论磁异常与地质构造的联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壳磁异常分布相当不均匀.喜马拉雅—东构造结—龙门山—大巴山地区分布着较强的负磁异常;四川盆地为正磁异常,其他地区磁异常较弱.东构造结对周围地区磁异常有重要影响,它及其周围地区的地壳磁异常都是在负磁或弱磁异常背景上,叠加着中短波长的正负磁异常.这些中小尺度磁异常由中、上层地壳磁性物质产生,走向与地质构造基本一致.沿金沙江、红河断裂带分布着清晰的弱磁异常带.龙门山断裂带、丽江—小金河断裂带和红河断裂带是磁异常强弱过渡带.青蒇高原中部东西向的磁异常,在东构造结弧顶地区呈弧形分布.青藏高原中部和滇中地块带状、团状磁异常具有相同的衰减规律.  相似文献   
74.
葛淑兰  L 《地球物理学报》2013,56(2):542-557
沉积物记录的地磁场强度首先提供了模拟地磁场演化的数据约束,其次提供了沉积物的年龄信息. 本文报道了菲律宾海西北部岩芯记录的地磁场相对强度,并结合岩石磁学和沉积学性质探讨了影响强度的各个因素. 除底部红粘土层的局部磁偏角偏转可能揭示了沉积后改造以外,磁化率各向异性和地磁场方向特征表明沉积物为原状沉积. 岩石磁学性质表明沉积物符合磁性均一性,可以记录可靠的地磁场强度. 由于红粘土层及其下部的磁偏角异常,本文讨论其上部约125 ka的结果. 常规归一方法获得的两个地磁场强度参数NRM/ARM(特征剩磁和非磁滞剩磁比值)和NRM/κ(特征剩磁和磁化率比值)与其它记录对比得到时间-深度对比点,对比点之间的年龄为线性内推或者外推. 地磁场强度时间模型上的岩芯氧同位素与全球氧同位素综合曲线一致证明强度结果的有效性和对比的正确性. 磁化率为归一参数的强度大多低于以非磁滞剩磁为归一参数的强度,频谱和相关分析证明NRM/ARM不与ARM和磁性矿物粒度(ARM/κ)相关,也没有轨道周期性,而NRM/κ却与κ和ARM/κ相关,而且有13~12 ka的周期. 由此我们认为NRM/ARM记录的地磁场强度比NRM/κ更好地消除了气候印记. 进一步探讨了超顺磁含量、碳酸钙含量、磁性矿物组成以及磁性矿物粒度变化与地磁场强度差值的关系,发现末次间冰期较高的超顺磁含量和磁性矿物粒度的较大范围变化造成了地磁场强度差值,后者至少造成了90%差异. 中等含量的碳酸钙和较小的磁性矿物组成变化不是磁场强度差值产生的原因. 如何校正磁性矿物粒度变化的影响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5.
尖端山铅锌矿床与八方山铜—铅锌矿床的成矿类型及控矿因素是类似的。八方山—尖端山倒转背斜的倾伏部位和较陡翼部是矿体的主要赋存部位,而其次级背斜、局部向斜部位亦是成矿的有利部位,深部钻探资料表明尖端山背斜南翼矿体有向SW倾伏趋势,具有形成隐伏矿体的潜力。由此,推测尖端山背斜以南相邻的八方山—尖端山背斜的次级向斜部位有隐伏矿体存在的可能性,应该作为今后寻找隐伏矿体的主要远景区。  相似文献   
76.
Gassmann理论主要用于处理流体替换问题,在进行流体替换研究中发现总会在一定情况下出现“倒转现象”.解释为在一定的孔隙度情况下,100%含气岩石速度大于100%含水岩石速度,这同岩石物理实验室测试结果相违背.因此针对不同的岩样数据及测井资料,图示分析了完全饱和岩石速度倒转成因,发现替换后饱和岩石密度差异过大会造成此现象.同时在对碳酸盐岩储层岩石进行了饱和度替换数值模拟后发现,模拟结果同实验室测试数据趋势一致,只是碳酸盐岩对孔隙度大小分类不同.因此强调了流体替换正演模拟的重要性,在一定物理意义下的替换才有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77.
UKF在基于地磁场的自主导航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向磊  丁硕  苏牡丹 《测绘科学》2011,36(6):103-105
本文研究了基于地磁场的自王导航,建立了以卫星轨道动力学方程为基础的系统状态方程,并详细推导了以地磁场矢量为观测量时的观测方程;为了解决系统的非线性问题把常用来解决非线性问题的UKF引入到基于地磁场的自主导航系统中;最后,用Matlab对基于地磁场的自主导航系统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UKF有很好的收敛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8.
研究了基于地磁场的自主导航,建立了以卫星轨道动力学方程为基础的系统状态方程,并详细推导了以地磁场矢量为观测量时的观测方程.由于传统的卡尔曼滤波不能解决系统的非线性问题,因此把扩展卡尔曼滤波EKF和无迹卡尔曼滤波UKF引入到系统中;并用Matlab对基于地磁场的自主导航系统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UKF有更好的收敛性和...  相似文献   
79.
新沂台地电场与地磁场、连云港台体应变的日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新沂地震台地电场与地磁场H分量、连云港地震台体应变进行日变化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沂台地电场变化受地磁场、固体潮变化的共同作用,其中地电场NS向的变化比地磁场H分量的变化略微滞后,同时夹杂固体潮的作用,其日变形态以双峰单谷为主,还存在双峰双谷、近似三峰三谷形态.EW向日变形态变化与固体潮的变化形态相似,基本都为双峰双谷形态.此外,地电场还存在较明显的季节差异.最后讨论了新沂台地电场变化可能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80.
自然正交分量方法在地震地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斌 《地震研究》2011,34(4):466-469
对比分析了地震地磁监测中运用自然正交分量方法建立的我国地磁场长期变化模型与传统的磁场线性预测长期变化模型在地震地磁监测中的误差,发现NOC方法优于线性预测方法,应在地震地磁监测中予以推广应用.在NOC模型建立过程中,还发现NOC方法有助于提取可能与地震活动性相关的地磁场微弱能量的时间变化,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