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9篇
  免费   1021篇
  国内免费   653篇
测绘学   177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2184篇
地质学   1957篇
海洋学   215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300篇
自然地理   83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167篇
  1996年   189篇
  1995年   179篇
  1994年   154篇
  1993年   163篇
  1992年   180篇
  1991年   137篇
  1990年   114篇
  1989年   9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4篇
  1974年   5篇
  1965年   4篇
  195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伸展变质核杂岩(mcc)的基本特征包括:(1)缓倾至中等倾角的具有大规模位移的(几十千米)区域至准区域性延伸的主拆离断层;(2)与断层相关的糜棱片岩和片麻岩下盘(包括可能出露更深层次的非糜棱化结晶岩);(3)上盘上地壳基底岩和/或表壳岩层.关键的一点是,所有变质核杂岩是沿地壳深部(大于10~15 km)大型拆离断层大规模地壳伸展和地壳切除(缺失)的产物.我们认为,地壳剖面无大规模缺失的以基底为核的穹隆状杂岩不是一般构造定义上公认的变质核杂岩.变质核杂岩形成于同缩短期和缩短期后的多种构造环境中.由于前期或同期的缩短作用,变质核杂岩似乎都发育在地壳强烈增厚的区域.绝大多数(但显然并非全部)变质核杂岩都与岩浆作用有密切的时空关系.变质核杂岩起控制作用的拆离断层一般生根于中地壳或直接位于石英变为晶质塑性的韧脆性转化带下的深处,但有些拆离断层切穿大部或整个地壳.大多数变质核杂岩总体上具有不对称或简单剪切的构造几何特征,但有些变质核杂岩呈现较为对称的边界拆离断层.  相似文献   
62.
63.
64.
新疆伽师及邻近地区现今地壳形变的GPS监测与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高精度数据软件对伽师及邻近地区的GPS监测网观测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基线精度达到了 10 - 8~ 10 - 9) ,获得了该地区的现今地壳形变速率图 .结果表明 ,伽师及邻近地区在印度板块的推挤作用下 ,地壳正快速缩短变形 ,主压应力为近南北方向 .各地块运动速率不同 ,平均应变率为 0 .0 4× 10 - 6 /a .  相似文献   
65.
川滇菱形块体边界的现今地壳形变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吕弋培  廖华  苏琴  王兰 《中国地震》2002,18(1):28-37
依据川滇菱形块体边界带上所有跨断层测量资料,分析了各场地所处断裂的近期形变特征,结果表明;川滇菱形块体北段形变活动逐渐减弱,南段逐渐加强,各条断裂分别显示出不同的变形特征;菱形块体的现今水平形变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垂直形变速度较低,且呈上盘抬升与下降交替出现的运动特征,部分场地的形变异常变化与其邻近的地震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6.
用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对华南地区12例中强以上地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8例在震前响应比值有明显的高值(Y≥2.0)异常显示,通过对响应比值随时间变化特征的分析发现,响应比对5级左右地震有较好的中短期预测效果,因此响应比理论可作为本区地震预测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7.
根据佩枯错-普莫雍错480余公里长地震剖面上纵、横波波场特征识别的来自Moho界面反射及壳内界面反射震相, 通过正演拟合解释藏南地区近东西向剖面地壳纵、横波速度与泊松比结构. 结果显示: 该区地壳厚度东西向变化显著, 分别以定日西、定结东为界呈现“块体三分”格局, 西段Moho界面埋深为71 km, 中段约76 km, 东段约74 km; 上地壳底部深度20~30 km左右处存在一低速层, 其厚度沿东西向急剧变化, 即从西段的20 km减薄至东段的6 km左右; 地壳内纵、横波速度变化剧烈, 在东西方向上呈现出跳跃式周期性变化. 下地壳物质低波速与3条近南北向活动正断层的存在可能是伴随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下地壳物质“拆沉”、地壳增厚与物质东西向“逃逸”耦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8.
范家参 《地震研究》2002,25(1):48-52
地壳由半无限大的基岩上一层厚度为H^-的表土层组成,入射地震波为垂直的SH波,产生水平地面运动。当浅源大地震发生时,在极震区以外行波传播产生地面运动将使地壳介质有非线性的有限弹性变形。用小参数摄动法使非线性控制方程为线性化的小参数各阶控制方程,得出头两阶线性控制方程的解析解。  相似文献   
69.
印度和萨尔瓦多均遭受地震灾害的袭击 ,然而却没有一个科学家事先预知 ,布坎南对此作出解释。 为什么科学家们不能在诸如袭击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 ,造成多达 1 0万人死亡那样的地震发生之前向我们示警 ?如果天文学家几乎都能看到宇宙的边缘 ,生物学家能够进行无性繁殖活组织细胞的话 ,那么 ,地球物理学家为什么就不能告诉我们地球何时何地会发生振动 ?令人费解的是 ,地震的基本过程非常简单。大陆板块其实是地壳的巨大断片 ,像巨大的木筏一样漂浮在液态地幔上。当两个板块相互摩擦时 (例如两个大陆地块在加州沿圣安德烈斯断层所做的那样 ) ,…  相似文献   
70.
中国台湾南部及其周边岛屿现今地壳形变的位错模型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建立非震形变的位错模型,用混合全局反演方法,拟合了中国台湾南部1990-1995年间的GPS观测资料.根据地质构造和地震观测,构筑了包括6个刚性块体和19个断层的简单模型.反演结果表明,菲律宾海板块以(69±2)mm/a,方向为317°±2°的速度与欧亚板块会聚,其中约一半的会聚率在台东纵谷消耗掉,另外部分则平均分配在其西边的块体交界处.菲律宾海板块和中央山脉地质区均向西北方向挤压,过了中央山脉后,块体运动呈扇形分布,与应力方向一致.西部麓山地质区与滨海平原地质区交界处的断层均以逆冲分量为主,由南向北倾角逐渐变小,断层宽度一般为10km左右,均表现为强锁定,历史上的大地震多发生在这个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