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冰上丝绸之路”作为连接亚欧大陆的国际贸易通道,把北极东北航道的经济优势转化为沿线贸易便利化水平增益。基于北极事务参与度和相对于北极东北航道的位置,文章将“冰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划分为东北亚国家、北欧5国、北海周边国家和北极东北航道扩展线沿线国家4类国家主体;综合市场准入、口岸和海关管理、规制环境以及金融和电子商务4个一级指标及其下设的24个二级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贸易便利化评价模型,并测度和分析2014—2018年各国贸易便利化指数。研究结果表明:“冰上丝绸之路”沿线贸易便利化水平在国家主体和一级指标的维度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北欧5国和北海周边国家具有稳定且较高水平的贸易便利性,而东北亚国家和其他欧洲国家处于不便利的临界状态;市场准入是“冰上丝绸之路”沿线贸易便利化的薄弱环节,不同类型国家主体的贸易便利化水平主要由规制环境体现。  相似文献   
62.
基于生产和消费视角,对人均GDP和单位GDP的CO2排放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对1990-2004年44个国家的人均GDP与生产型和消费型的单位GDP的CO2排放进行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在此基础上,对CO2环境库茨涅兹曲线(EKC)进行模拟。结果显示:无论是从生产视角还是从消费视角,单位GDP的CO2排放量都具有显著的倒"U"形状,符合环境库茨涅兹曲线特征。但对于多数发展中国家,消费型单位GDP的CO2排放量总是低于生产型单位GDP的CO2排放量,表明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存在着内涵CO2排放的净出口,这对从生产角度核算国家温室气体排放体系提出了挑战。最后,分析了CO2环境库茨涅兹曲线对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63.
基于生产与消费视角的CO2环境库茨涅兹曲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生产和消费视角,对人均GDP和单位GDP的CO2排放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对1990-2004年44个国家的人均GDP与生产型和消费型的单位GDP的CO2排放进行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在此基础上,对CO2环境库茨涅兹曲线(EKC)进行模拟。结果显示:无论是从生产视角还是从消费视角,单位GDP的CO2排放量都具有显著的倒"U"形状,符合环境库茨涅兹曲线特征。但对于多数发展中国家,消费型单位GDP的CO2排放量总是低于生产型单位GDP的CO2排放量,表明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存在着内涵CO2排放的净出口,这对从生产角度核算国家温室气体排放体系提出了挑战。最后,分析了CO2环境库茨涅兹曲线对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64.
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问题及我国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的关系,认为二者应统一于可持续发展的宗旨中;分析了在世界保浪潮中蕴育的国际环保法规对发展中国家贸易发展形成的挑战;提出了中国在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地协调中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65.
本文以危机转嫁发起国国内经济的供求严重失衡为背景,分析了经济危机转嫁的基本原理,提出危机转嫁通道建设。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危机转嫁这样一种国际化手段在解决国内危机时的决策思路,并探讨了危机转嫁对中国外贸的启示。  相似文献   
66.
经贸科学理论的孕育和形成需要特殊的地理环境——地域温床,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在全球不同地域范围内的此消彼长,地域温床不停地发生空间转移,从而导致经贸科学理论中心的全球地域转移。通过研究得出四个结论:①创新环境是决定经贸科学理论形成的地域温床;②经贸科学理论中心存在清晰的自西向东全球空间转移路径;③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经贸科学理论的阶级性在削弱、理性在成长;④经贸科学理论中心的地域转移总是发生在社会生产力大变革的转型时期。  相似文献   
67.
基于GTAP8数据库,构建了2004年和2007年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表,测算了中国、美国、欧盟和日本基于生产端和消费端的碳排放量,对比了中、美、欧、日各自对外贸易隐含碳特征,分析了中美、中欧、中日双边贸易中的隐含碳特点。结果表明:2004和2007年,中国基于生产端的碳排放高出消费端15%以上,而美、欧、日则低5%左右;中国是隐含碳净出口国,而美、欧、日则属于隐含碳净进口国;中国出口隐含碳最高的前三个行业依次是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业和其他制造业;美、欧出口隐含碳最多的行业则是设备制造业、交通业和石化工业,日本的出口隐含碳高度集中于设备制造业。  相似文献   
68.
<正>2010年6月30日~7月4日,2010年全国射线数字成像与CT新技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会议由中国体视学学会CT理论与应用分会主办,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承办,《CT理论与应用研究》编辑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代无损检测中心协办。  相似文献   
69.
石墨消费结构演变与贸易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佳欢  闫强  高天明 《地球学报》2017,38(1):115-120
石墨既是传统工业中重要的矿物原料,又是对新兴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新型材料。本文围绕石墨的消费结构变迁及国际贸易展开研究,展望未来世界石墨资源的应用趋势和贸易格局,并分析我国做为石墨资源大国在未来全球石墨开发及贸易活动中的地位变化。认为未来石墨需求将主要受新能源汽车及石墨密封、阻燃材料带动,同时随着全球范围内的石墨资源开发,以及中国新兴产业对石墨需求的增长将促使未来全球天然石墨供需及贸易格局发生改变,我国做为最大资源供应国地位将不会长期持续。  相似文献   
70.
本文通过分析海湾地区与国际经贸合作有关的人口、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人文地理因素,探讨了我国企业开拓或扩大海湾市场时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