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46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抽水试验中,观测孔的最大降深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地层渗透系数、观测孔与抽水孔的距离、抽水孔的抽水量等.本文通过对山东省泰安新泰市汶南镇某村不同井距、不同流量抽水对比试验,获得流量一定,井距越大,最大降深越小;井距一定,抽水量越大,最大降深越大的关系特性,并由此总结出该抽水试验最大降深分别与抽水量及井距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利用spss软件较好的给出了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汶南镇某村最大降深与抽水量及井距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Smax=3.580+0.102Q-0.066L,对山东省新泰市汶南地区野外抽水试验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2.
石平川钼矿与石平川钾长花岗岩体关系密切,通过开展高精度重力测量,分析重力测量结果和已知钻孔资料之间的关系,建立回归方程,定量计算了火山岩盖层厚度,揭示了石平川岩体的深部隐伏形态特征,指导了找矿方向,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3.
黔中典型喀斯特地区土壤水分时空特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土壤水分是岩溶山区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性限制因素.利用黔中喀斯特普定石漠化研究基地的采样分析数据,用回归模型分析了不同利用类型(坡面、洼地)0~50cm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了土壤水分空间变化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坡面和洼地土壤水分呈现弱变异特征,其中坡面土壤水分变异程度相对较大,变程分别是30.4~24.5和30.4~26.2.在剖面上,两者的垂直变异趋势大致相反,坡面土壤水分变异系数随土层的加深而增大;而洼地由于受外界自然条件的干扰相对较小,变异系数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而且其中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都是在40~50cm处达到最小.研究显示,植被覆盖度提高后土壤总体上朝着有利于水分保蓄和植被恢复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94.
鞍本地区“鞍山式”铁矿石品位与体重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77047038;经筛选,选取了1557组品位--体重数据,建立起鞍本地区“鞍山式”铁矿石品位--体重的一元回归方程y=0.030774255x+2.376616029;经过在新矿区的应用试验,证明基于大样本、宽品位范围建立的一元回归方程更具代表性、客观性.  相似文献   
95.
内蒙中西部土壤水分统计插值模型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选取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乌拉特中旗、二连浩特和乌海3个观测站点2001年4月至2004年11月的土壤水分实测数据和同期的地面气象逐日观测资料,运用前期降水指数法原理、水量平衡原理并结合最小二乘法建立了一个土壤水分插值模型,探讨了此模型的模拟优度及外推的可行性,运用F检验和残差分析来进行拟合值检验.并对2004年3站的土壤水分插补值进行了验证.为日后土壤水分对沙尘暴贡献度的区划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6.
杭州湾浅层粘性土物理力学指标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2年在杭州湾内的潮流槽脊系和湾口浅滩上进行钻探取得的样品,对杭州湾浅层粘性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杭州湾浅层粘性土是一种含水率较高、孔隙比较大、高压缩性、低强度的粘性土,其物理指标和力学指标变异性差别大,特定指标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力学指标和物理指标间有一定的回归性,回归方程形式一致。  相似文献   
97.
借助英国气候研究所(Climate Research Unit, CRU)全球陆地格点分析数据集(CRU TS v4.0)月降水资料和24个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 CMIP5)模式历史气候模拟及RCP4.5情景下的降水预估数据,设计了多种回归方案并对模式降水预估偏差进行订正。这些方案包括一元回归、一元对数回归、一元差分回归、一元对数差分回归、多元回归、多元对数回归、多元差分回归、多元对数差分回归和简单移除气候漂移等。2006~2015年中国大陆模式降水预估的订正结果表明,一元回归订正法普遍优于多元回归订正和扣除气候漂移订正法,其中一元对数回归法的效果最好,其降水距平同号率(Anomaly Rate, AR)和降水距平百分率相关系数(Anomaly Percentag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PCC)最高,分别达到69%和0.5;而降水距平相关系数(Anomaly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CC)最高的是一元对数差分回归法。不同回归订正法所得预估结果的距平同号格点分布显示,一元对数回归法在北方优于南方,而一元差分(年际增量)或对数差分回归法在南方优于北方。这直接导致在中国南方区域(95°E以东,35°N以南)一元对数回归或多元对数回归订正结果的AR、ACC和APCC均低于对应的差分/对数差分回归法,在北方和西部地区则与此相反。因此,模式降水的回归订正方案具有区域性,这可能源于不同区域降水序列统计性质的差异。用区域组合回归订正法,即在南方用一元差分回归订正,其余地区用一元对数回归订正,其降水预估场的AR提高到72%,但ACC和APCC均略有下降,原因是差分回归订正增加了预估降水场的方差。对RCP4.5情景下2016~2045年24个模式集合平均降水预估的组合回归订正结果显示,相对于1976~2005年平均,未来30年降水异常大致呈南北少,中间多的格局,其中长江中下游、江南中西部、西南东北部、华南沿海和海南省等地降水偏少10%~20%,淮河流域、三江源区和台湾省降水偏多10%~40%,西北东部、华北和东北大部降水正常或略偏少。从降水百分率方差看,模式群的离散度(不确定度)呈现东部小,西部大的分布特征,说明模式预估的西北中部和青藏高原西部等降水偏少区的不确定性较大;而河套北部、华北南部和江南东部等地对应于2006~2015年检验期的“盲区”(模式与观测降水距平反号),其降水预估参考价值可能不大,需要引入他法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98.
中国水蚀区土壤可蚀性指数诺模图的制作与查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使我国水蚀区土壤可蚀性指数回归方程的应用更为方便,设计制作了土壤指数诺模图。先分析了土壤指数诺模图制作的数理基础,再通过对比土壤指数诺模图和K因子诺模图的制作技术特点,分析了“序解轴转换法”绘制土壤指数诺模图的技术创新之处;然后对土壤指数诺模图的绘制过程和查用步骤进行了说明,最后对土壤指数诺模图在制作和查用中尚存在的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9.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数据的统计方法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10  
如何根据一定数量有代表性样品的统计结果建立土壤元素各化学形态分量与全量或其他土壤参数的关系方程,是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提出了建立这类回归方程需要注意并坚持的主导性原则、简洁性原则、直接性原则、拟合优度和可识别性原则、理论一致性原则,回归方程还需要用抽取检验样品、划定预测区间等方法检验其合理性。对成都经济区土壤中有益元素和有害元素依据以上原则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元素各形态,尤其是有效态含量与元素总量或其他重要土壤性质的回归方程,为利用面积性调查数据进行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
通过现场考察和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粒状碎屑溜砂坡形成的“三大要素”——砂源区、溜动区和形成区、粒状碎屑溜砂坡形成条件和演化规律、研究了粒状碎屑溜砂坡的散体结构特征和天然休止角。通过影响天然休止角的主要因素和显著性分析,研究了天然休止角的线性回归方程以及粒状碎屑溜砂坡的稳定性和判别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