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5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235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080篇
海洋学   3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2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2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八家子银多金融矿矿田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厚满 《矿产与地质》2001,15(5):320-323
八家子矿田由NW、NE向两组断裂带与孤形推覆构造交织,控制构成银铅锌、银铁矿床成矿系列,基成矿组份具有组合分带特征。预测东山-冰沟银、铅、锌、炉沟钼和冰沟里银多金属找矿区,经验证,获得找矿成效。  相似文献   
102.
镜铁山式含铜条带状铁建造的地质特征及成因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时空展布规律,沉积建造特征,含铜性及地球化学参数的研究分析,认为北祁连西段含铜带状铁建造为元古宙大陆裂谷环境下,幔源岩浆活动间隙期的热水沉积作用产物,其内预富集的成矿元素Cu应主要来源于下伏的基性火山岩。  相似文献   
103.
招远市夏甸金矿含金流体成因及就位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夏甸金矿石英中流体包裹体成分和矿石微量元素测定,得出含金流体为幔源-岩浆和变质复合成因。依据容矿断裂形成机制的理论分析,高温高压实验研究,含金流体就位过程及容矿断裂形成环境的探讨,提出复合含金流体主动就位机制。  相似文献   
104.
在地质研究的基础上,以统计分析为主要手段,通过对鲁西隆起区太古宙地层、中生代岩体以及不同时代金矿化学组成的研究,探索了成矿组分的可能来源、深化和聚集趋势,提出了矿源层(岩)中元素成矿活度的概念及定量计算方法。研究表明:(1)在鲁西隆起区,金的初始矿源是太古宙绿岩带,金在其中具有双成分分布;(2)从太古宙至中生代,虽然成矿时代不同,成矿作用各异,但各类金矿床在成矿组分上对含矿建造具有明显的继承性;(3)含矿建造中成矿组分超量点群与背景点群的比例以及超量点群中成矿组分的平均质量分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后生热液矿床的成矿特征。  相似文献   
105.
姑婆山花岗岩西南缘矽卡岩风化带含金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研究姑婆山花岗岩体西南缘矽卡岩中含Au丰富,以及其上部风化土壤中各不同分层中金含量变化情况,分析金在矽卡岩风化土壤中的迁移富集机制,认为相对还原、碱性的C层是主要含金层,所形成的“泥巴矿”金矿化及矿床是一种新的金矿化和矿床类型,具有找矿意义和理论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06.
赵东军  龚智等 《广西地质》2001,14(2):19-22,39
流体在成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大瑶山凸起西南缘平硐-旺石铅锌成矿带的地质背景极有利于流体的活动和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形成。据成矿环境、含矿建筑、矿体和矿石特征、围岩蚀变、成矿温度等方面对比,该区在成因上具有MVT铅锌矿床的特点。诸多矿石组构如条带状、角砾状、皮壳状等的特征均表明该区矿床的形成与成矿流体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7.
108.
《辽宁地质》1996,(1):53-61
  相似文献   
109.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